煩惱猶豫的時候 試試長期主義

煩惱猶豫的時候 試試長期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都知道要長痛不如短痛

但是說得容易做得難,因為人性都是趨避虧損的。

卻往往沒想到,若是不面對現在的問題,之後可能只會失去更多。

舉例來說:

投資一檔股票,已經跌到停損點,捨不得停損又繼續下跌,10%不停損,接下來變成30%的虧損,因為不想面對虧損,繼續凹單攤平,最後資金卡在哪裡,只能眼睜睜錯過其他機會,最後還是不得不認賠收場。

工作上,當你投入一份工作幾年後,一直認為報酬不如預期,上班也很不快樂,甚至工作的時間跟性質,長久對健康會造成傷害,但在離職之前,卻又覺得其實努力很久了,雖然不如意至少比一些人好,而且不做這個也不知道做什麼,於是又繼續拖著,一直埋怨卻不改變。

有一個相處很久的男/女朋友,但是你們經常吵架、鬧分手,但每次真的要分手的時候,又覺得其實都習慣了,在一起也這麼久了,算了,又繼續拖著,但是你明明知道你不快樂。

這樣的例子族繁不及備載......

當你覺得一直付出,卻得不到相對應的回報時。
當你在一個職場、感情、狀態長期處於不快樂時。

是該停下來好好想想,究竟怎麼了?

人總是容易為了避免現在的不適感,讓現狀繼續絆住你的人生,但被不好的人跟事情拖住,其實反而失去更多。

這很正常,因為人性本是如此。我自己也是在每一次的挫折與痛苦糾結中,反覆思考、強迫自己改變,才漸漸意識到,很多事情不能看得這麼近、這麼短,要看長遠。

「長期主義」這個概念,是許多勵志書籍經常提到的,聽起來很像雞湯,但是實際運用之後,你才會深刻體會到長期主義的威力。

用長期主義之後會發現,很多事情沒這麼糾結。

可能今天工作上遇到一個主管刁難、謾罵你,不過因為你知道這件事情其實對於長期人生來說並不重要,你就會從當下負面的情緒中,理性地知道那是主管的EQ不好,而不需要太過在意地拿來折磨自己。

又或是這份工作你盡力去做,結果還是差強人意,你也清楚這幾年,甚至10年、20年都很難再有更好的發展,用長期的觀念來想,就應該果斷地去規劃下一份工作,因為越早結束現在的,你才有精力去投入新的。

遇到了錯的人,你想想若是繼續跟這個人在一起,幾年後、甚至這輩子,你將過著那樣不開心的的生活,在放手的時候,就會堅決一點,雖然還是會經歷當下的悲傷、改變的不適感,但再過一陣子,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因為手裡抓著爛掉的東西,你就沒有手再去拿另一個。

總而言之,很多事情當我覺得心煩或猶豫不絕時,我就會試著幻想,這件事情在1年後、接下來的5年、10年會變成怎樣,或者我會去觀察,那些在相同事情花了更多時間的人,他們的現況是我希望成為的樣子嗎?

捨不得就動彈不得,放不下就付出代價。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很犀利地道出人生的真實樣貌。

其實人生的很多事情,自己內心明明也知道,只是不想面對而已。

因為若是不滿現狀而放棄或改變,彷彿是在否定自己過去的努力跟付出,這也是一種沈默成本效應,寧願繼續投入於差強人意的現況,等待奇蹟,而不願承認錯誤,但是其實我們要知道,承認現在的錯誤並不表示全盤否認,實際上,人生就是不斷地在嘗試然後失敗,再從中去調整方向,而那些經歷也不會白費,未來都將成為你茁壯的養分。就像是一艘小船,重點不應該是你要如何對抗洪流,而在於如何去找到能讓自己順利航行的方向。

用長期主義去思考,並不能立刻收穫什麼成效,但是他提供我們在迷茫時,能有一個更好的心態、更高的格局去思考人生。

畢竟人生就是這麼短,你困在現在的窘境1年、3年...,5年還是更久,人生沒有多少的時間可以浪費了。

回覆轉寄

avatar-img
月球人的沙龍
14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月球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段關係的緊密程度,取決於對於一個人的信任程度。 或許人性總是複雜的,有時候各自有不同的立場、利益、嫉妒心、煩惱等等,人與人之間總是會有所矛盾,那麼,最好的距離大概就是,在信任之間取得一個適當的距離跟平衡點,或許對於大家才是舒服的。 阿德勒說:人事之間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再認同不過了。
最近這一年,有兩個同事相繼辭職,轉換跑道,勇敢追夢,他們的經歷令我不禁反思起職涯的意義。 對於夢想這件事情,也不是一定要學別人辭職轉行、到國外工作才是厲害,重點在於你的夢想是什麼?想要的人生是什麼?又如何實踐呢?如果我們都想過這些問題,並且努力地執行著,自然就會執著於自己的目標,無形中一步步離夢想更
也許很多人都曾被30歲的框架綁架 就是那種,在28歲後,開始莫名地焦慮一堆事情 而且就算你不想煩惱,身邊的人也會不斷地提醒你,父母、親戚、老一輩的同事、同學們的人生進度…… 你的世界無處充斥著這些聲音 彷彿所有的人生大事都要在這個節點有個交代 然而,時間不會因為你的糾結而停止 你會發現,你煩惱的事情
一段關係的緊密程度,取決於對於一個人的信任程度。 或許人性總是複雜的,有時候各自有不同的立場、利益、嫉妒心、煩惱等等,人與人之間總是會有所矛盾,那麼,最好的距離大概就是,在信任之間取得一個適當的距離跟平衡點,或許對於大家才是舒服的。 阿德勒說:人事之間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再認同不過了。
最近這一年,有兩個同事相繼辭職,轉換跑道,勇敢追夢,他們的經歷令我不禁反思起職涯的意義。 對於夢想這件事情,也不是一定要學別人辭職轉行、到國外工作才是厲害,重點在於你的夢想是什麼?想要的人生是什麼?又如何實踐呢?如果我們都想過這些問題,並且努力地執行著,自然就會執著於自己的目標,無形中一步步離夢想更
也許很多人都曾被30歲的框架綁架 就是那種,在28歲後,開始莫名地焦慮一堆事情 而且就算你不想煩惱,身邊的人也會不斷地提醒你,父母、親戚、老一輩的同事、同學們的人生進度…… 你的世界無處充斥著這些聲音 彷彿所有的人生大事都要在這個節點有個交代 然而,時間不會因為你的糾結而停止 你會發現,你煩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