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不決的焦慮者,容易進入等死模式》

2022/07/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問問自己這個問題,當你有機會玩一個遊戲
輸了要損失一些錢,但贏了可以得到一些錢
你是否會想冒個險玩玩看呢?
通常焦慮度較高的人,傾向避免失敗
容易出現猶豫不決或延遲行動的情況
所以通常是不會冒險,不會玩!!!
所以常會錯失許多大好機會,實在是很可惜
在我的諮商室中,若遇到這樣的案主
除了同理他們的情緒之外,我也會跟他們從認知的角度來討論看看
例如:
不行動雖然不會失敗,沒什麼損失
但細想看看,不行動的代價會是什麼?
包括:
時間成本的流逝
大好機會的喪失
之後的後悔等等
這些是我們要的嗎? 值得嗎?
另外: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
花越多的時間來反覆
等待成本會越來越高
當拖延的成本越來越高
遠遠超過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
會慢慢陷入越來越不想行動的圈套中
進到所謂的「等死模式」
等死模式的最終結果是
原本不想做的,到最後還是要做
但可能會表現不好或是最後搞砸了,實在是很可惜!!!
在我的臨床經驗
從代價和成本的角度來思考
往往都會有進步和改善
我常常會鼓勵他們從一小步開始
從一小步的成就感開始
一旦開始啟動,就超越了「等死模式」
可以進入了另一個工作的階段了
當然「等死模式」背後有一些非理性思維在作祟
許多焦慮度高的人常會有災難性思考
很快的認為 失敗=災難
因為這樣的思維,為了避免災難的發生
因此就不想嘗試,就不會失敗了
於是就開始拖延了
假如用理性仔細想想,區分下面兩者是很重要的
有些失敗可能是災難,造成的損失非常大
但有些失敗並不是災難,而是在情緒上會有負向的感受
此外可以想一想,假如我失敗了
隨之而來的挫折所造成的負向的情緒
我是否能夠承受,真的有這麼恐怖嗎?
其實人會有負向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是人的一種本能
所以負向情緒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有時只是自己嚇自己。
第二個非理性信念 是失敗=不成功
大家都知道,奧運金牌只有一位,難道其他人都是失敗者嗎?
當然不是,所有參賽的選手都是值得被看見和肯定的
因為他們都是經歷過無數考驗的挫折
他們不用二分法去看待自己,而是用自己的努力欣賞自己
所以失敗並不等於不成功,我們有時是被自己的焦慮打敗了
所以不要讓等死模式控制我們
與其做困獸之鬥,不斷消耗自己的心力與體力
不如就跨出第一步,用理性思維看待自己,焦點放在要做的事上
希望這篇文章
可以鼓勵大家走出焦慮的捆綁,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姜尚文諮商心理師撰文
歡迎追蹤收聽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podcas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我們專注於 運用諮商、具精神醫學基礎、配合心理測驗、生理回饋和教育訓練各方面, 提供全方位完整的支持 我們認同真誠一致、同理心與正向關懷的重要性,致力於陪伴並催化個人的內在正向潛力; 從跨專業的合作中,給予您安心的心靈成長環境, 讓您的心靈感到如回家般的溫暖安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