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人見到我們,知道我們是夫妻,第一個問題永遠是:「幾個小孩?」一聽到「我們沒有小孩。」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接下來所有問題都圍著小孩打轉:客觀衡量我們沒有小孩的原因,具體評估我們有小孩的可能性,裁奪判定我們沒有小孩的絕對性,鉅細靡遺指示我們接下來所有可行方案:
- 結婚幾年了?
- 幾歲結婚的?
- 現在幾歲了?
- 還有月經嗎?...
怎麼可以沒有小孩?
本地人的觀念,生孩子是天命。一方面是勞動需要,無論做工下田家務,都需要人力,多生孩子就多些人手,到底人多好辦事;除此之外,兒女奉養父母、再理所當然不過,有孩子、將來才有人照養,沒有孩子、就沒有將來,老來沒有保障,養孩子就像買了終身壽險,至少有人送終、死有葬身之處。因此,無論已婚未婚,只要沒有孩子,得都想方設法讓自己名下有孩子,圖的是晚年有依靠,不致孤苦無依、流落街頭。基於諸般現實考量,生兒育女、天經地義。怎麼可以沒有小孩?
因此,沒有自己的孩子,在這裡不會是主動的選擇,肯定是被動的無奈。集體主義社會的人言可畏,有夫有妻沒孩子,預見晚景淒涼,認定是咒詛臨身,向上追溯至前代或前世,不然就是多行不義的現世報。解套的方法很多,或明或暗的領養過繼,是普遍最被接受的替代方案。
曾經,我們在別人問起的時候,很誠實也自以為誠懇地說明我們不生孩子的決定過程;可是,沒人相信!一個也沒有!異口同聲我們騙人,明明把孩子留在自己國家、沒有帶在身邊,因為不願意把孩子帶來柬埔寨,所以騙人說我們沒有孩子!也有人一口咬定我們有不可告人的難言之隱,天理所不容,才會絕子絕孫!毫無疑問、一致認定,我們一定是孩子控、一定很哈小孩,只要看到小孩,不是流下淚水、就是流口水。偏偏這裡小孩這麼多,我們天天看在眼裡,好像我家常常淹水。
男人碰面,不會把小孩掛在嘴邊,女人家就不一樣了,開口閉口都是跟小孩有關的事:
有人眉頭深鎖、憂心重重:「那你以後老了怎麼辦?」
有人鍥而不捨、極力關說:「生一個啦!好歹生一個作紀念嘛...」
有人於心不忍、積極獻策:「領養一個吧!至少要領養一個。」
有人打開天窗說亮話:「你太差勁了啦!連一個都生不出來。」
有人未卜先知、鐵口直斷:「妳先生在外頭有幾個小孩?」
有人雙手插腰,抬頭挺胸:「回去跟妳先生說,我生了五!個!孩!子!」
一定要有小孩!
這麼說好了,大家都是好意,為我們的將來著想,幫我們燒腦,非得找到“活越久領越多”、一本萬利的好險。無論如何,一定要有小孩!一定要買保險!
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小孩帶到我們家,要把小孩給我們領養。有人直接開價,還會很好心的給個折扣;有人直接奉送,強調免費、卻附但書:不可以留在柬埔寨,一定要帶出國,而且是瑞士限定,連臺灣都不行!
有時是在村子裡、或在人家家,有些小孩對我們很好奇,我們很自然跟他們玩,幾乎沒有例外,很快就會有人把小孩一直往我們面前推:「去!你去啦!他們沒有小孩,你去當他們小孩。」有些小孩還太小、或者反應不及被推得嚇哭了,小孩越哭,大人越用力推:「你去啦!他們跟你玩,他們喜歡你,他們沒有小孩,你去給他們當小孩啦。」也有人因為我們沒有欣喜若狂、叩頭謝恩,瞬間變臉,起身追著小孩往死裡打:「人家寧可沒有小孩也不要你!人家只是跟你玩玩啦!你這個...」
更多人是把小孩帶到我們家,沒說要給我們養,只說是給我們玩,有點“佈施”的味兒,因為可憐我們,所以“日行一善”,讓我們過過癮,還會交代我們:「可以跟小孩講耶穌故事、玩耶穌遊戲、唱耶穌歌,都沒有關係啦」,然後補充說明:「小孩跟你們吃一樣的就好,不用特別準備哦」。如果我們不想天天當特定人家小孩廿四小時的“偽父母”,極其不悅的父母、或震怒的祖父母就會:「很奇怪耶!別地方的基督教都有在幫人家養小孩,你們很奇怪咧!」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不識好歹,敬酒不吃吃罰酒!從此,他們就不再浪費時間跟我們來往了!
你好棒棒!我生不出來了!
不生孩子是我們兩個人的決定,是我們家的家務事,可是,這是我們的自以為是。在這裡,誰家孩子好壞,人人可以說三道四;哪家沒孩子,匪夷所思,人人責無旁貸要提供解方、開藥方。這是優先順序的問題,由不得我們。如果在這個話題上不能滿足他們,他們跟我們就沒甚麼好談的,耶穌根本沒機會上場。
如果耶穌上不了檯面,我們在這裡幹嘛?
“山不轉,路轉”,我們修正戰略、改弦易轍。不能跟他們說:「干您啥事!」也不能說:「請問您哪位!」,從此不再囉嗦我們為甚麼不生孩子,而是優先滿足他們的好奇和需要,這是宣教士應盡的義務。“在甚麼山頭、唱什麼歌”,只要明明白白告訴他們:「我生不出來了!」,而且「我們已經沒力氣養了」,然後,不忘強調他們好棒棒,比我們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認輸是對話的起點,豎白旗是聆聽的出發點。
很多很多太太小姐阿姨大嬸阿罵們,因為高我一等,是客觀的事實、是主觀的認定,對我反而不吝指導、多所指教,然後就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受益匪淺。她們的口開了、心也開了,然後就換耳朵開了,接下來就是耶穌的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