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旅中的一項任務就是「試機」,參展或是訪客都比不上試機令人忐忑,機械運轉的現場總是轟隆作響伴著高溫難耐,我總是汗流浹背,但跟汗如雨下的技師與工人們相比,這根本不算甚麼,雖然試機辛苦又難熬,不過我很珍惜這種邊看邊學專業的機會,試機現場讓我體悟到三件事。
和技師到客戶工廠售服,是我除了展覽和訪客外,另一種商旅型態。每次總是在客戶辦公室和廠區來來回回的跑,關心技師和客戶現場工人們的機械進度,走進跟客戶借用的辦公室一角,則是忙著做報價單、回email,拜疫情影響通訊軟體瞬間變強大之賜,視訊會議就算跨海也得參與。
但任何工作都比不上試機令人忐忑,試的好大家皆大歡喜,試不順就得開始計劃要怎麼制定接下來的解決對策,機械運轉的現場總是轟隆作響伴著高溫難耐,這幾天待在因疫情睽違許久的試機現場,總是汗流浹背,但跟汗如雨下的技師與工人們相比,這根本不算甚麼,雖然試機辛苦又難熬,不過我很珍惜這種邊看邊學專業的機會,試機現場讓我體悟到三件事。
1. 人的習慣和想法難以改變
我們的服務或機械都不是整廠輸出,主要提供生產線的關鍵零組件,因此只要遇到客戶更換零組件,不管是從他牌換到我們的品牌,或是從以往的舊有設計更換目前的新設計,總是發生不會使用的狀況,所以這就是我們必須到現場售服的原因。
技師發現他們某些生產條件與程序容易耗費時間,於是跟廠長建議調整,廠長雖然點頭表示理解,但廠長說「可是我們都這樣做,也是可以的。」我跟技師無奈的搖頭,雖然既有的方式耗費時間,但對他們來說結果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沒有動力去改變,因為節省時間不代表他們可以得到獎賞或報酬。
果然人是很難改變習慣與想法,對他們來說既有說法就是一種舒適圈的狀態,除非自己意願想改變,又或者是遇上甚麼樣的困境,否則不用耗費自己的時間去說服他人改變想法與習慣。
2. 準備充分是很必要的
技師和我都不是第一次商旅,不過這是我們第一次合作,出發前我負責聯繫客戶,安排相關的食宿交通,而技師則是準備相似機種的參考數據與相關設計資料。
到了客戶端,考慮到目前客戶現有的生產設備使用將近二十年,更換部分重要零組件,新型設計雖然也修改成可以裝配上客戶原有的舊設備,但客戶端第一次自行安裝時,就是無法調整到生產的最佳狀態,因此技師特別從更換安裝、連接管路到開機生產,每一道步驟都親自確認才進行,就是為了在試機前確認所有的硬體設備都到位。
技師說,準備的越確實,就能降低試機過程中的變數風險,畢竟試機的每一分花費都是客戶的成本,替客戶節省成本不僅有助於增加客戶信心,更是顯現我們的專業,我頻頻點頭認同,腦海中浮現那句江湖名言: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但事實上是準備好的人更容易有機會展現。
3. 專業需要時間累積,但時間不代表有經驗,行動才是真本事。
我跟不同的技師搭配過國內外售服,除非技師正在動手調整機械,否則我都會在旁邊觀察技師的舉動,不管是生產參數調整或是機械調整,我總是喜歡問技師,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這個現象是不是甚麼造成? 所以發生這個現象是要去調整甚麼嗎? 通常技師很樂意跟我解釋來龍去脈,這也是為什麼我其實很珍惜在現場跟技師學專業的機會。
當然我也遇過總是答不出話來的技師,總是一句:「這個太複雜。」的敷衍帶過,剛開始以為自己沒有慧根,後來才明白原來年資久不代表經驗豐富,職場前輩有兩種:一種是受人景仰的,具有豐富的經驗,另一種就是受人白眼的,所有的經驗值都停留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高峰期,這樣的「前輩」都有一個特色,最喜歡開口說當年的神勇,渾然不覺時空環境已全然改變,遇到問題時總說是別人的問題,卻從來沒有出過手解決問題。
同樣的,受人景仰的前輩也有共通點,關於他們的英雄事蹟多半都是口耳相傳,而本人則是維持低調,在問題發生的時候,總是率先做出行動的人,就像在試機現場,我只要看到計師們屏氣凝神的模樣,一邊觀察一邊調整,就是在這個時刻展現出技師們的經驗與真本事,正所謂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行動比說話更大聲)。
客戶端廠房的燈點亮了,哪一次試機不是試到點燈呢?技師那屏氣凝神的面容又出現,也許我們離完成任務不遠了,邁向結局的最後一哩路總是格外艱辛的,但我還是深信事情會往好的方向走,終究會迎來期望的結果。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試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