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博物館奇遇記-第七篇:流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現場從無到有,幾乎都是在有時間壓力,跟工作品質與進度要求下,一步步努力完成的。而這樣努力的過程,都是每個人貢獻了生命所擁有的一部分時間,付出累積而成。所謂「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吧?
流動
在博物館開館整備過程中,清潔公司配合著業主的驗收進度,完成初清及細清工作後,能須要維持乾乾淨淨的清潔環境。
這有點像玩電玩遊戲「三國志」,在完成一個城池的佔領後,就需要維持基本的城池運作。
而人力配置上,在現場運作上,有足夠一個人力的工作,且業主同意可以多增加人力,才可以新增清潔人力。
然而,增加人力之前一定會加重既有人力的工作量;就算新增了人力,在熟悉工作到能獨當一面或支援,也是在三個月後的事。
就這樣清潔工作品質壓力,人力不足的壓力,也造成常常用加班的方式來短暫紓解,能存活下去的員工才能維持清潔品質。
而不能適應的員工就會離職,員工的離職在管理上,就是一個狀態。流動率大,代表現場管理存在需改善的情況,通常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最多。流動率不大,雖然可以維持現場運作,但對於團隊卻無法帶進不一樣的觀念。所以一個團隊的好壞,是可以從流動率上看的出來的。
可以控制流動率的現場,就是一個穩定的現場。
面試
人力的缺補需要透過面試來任用新員工,通常的數據經驗如下:
1.看履歷約面試,能不能約到面試者,這完全是運氣問題,無法有效掌握,只能加大約訪名單,以量取「可面試的人」。
2.來面試的人,需要在10分鐘內解說大概的工作,讓面試者能思考自己能否勝任?大概面試四個人,有一個會來報到。
3.來報到的人,在經過一星期的工作,約有50%的人會離職。50%的人會留下來做,工作大概會持續約2~3年後離開。
4.所以不管有沒有缺人,持續面試人員是需要的。
基本工資調升政策
在台灣其實很多基層的勞工,都是領基本工資,而這些員工也是付出一定的勞動力,但能不能與工資維持一個平等關係,這需要國家體制改革,工會的進步才能維持平衡。
所以政府調升基本工資,是一個美意。但這美意之下,人力工作量增加,企業為了毛利,都用遇缺不補的名義執行相對因應,這會不會是個死胡同呢?值得我們共同省思,未來的生活出入。
有進就有退,平安健康快樂是幸福。
在開館初期的清潔工作,我每日工時都是超時工作,因為找人、用人、帶員工執行清潔工作,而文書處理都是回家進行。
這樣連續上班的日子,我已經到了身體極限,心想這樣下去不行,需要找個副手協助,才是可長可久之計。
下一回談的是副手的找尋,與訓練副手的歷程,我們下回見。
我偶而還有在這些平台出沒,歡迎一起創作。
方格子:
FB:
YouTube:
在potato media平台:
還沒有加入,又想要寫文章賺積分獎勵的朋友
可以用此連結註冊:
並輸入我的邀請碼:
mA63ALR8B
讓我們一起加入創作行列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來到,吳寓林所🤝平安咖啡廳,希望能藉由互動分享,來更進一步重整、提升自己寫作方向。凡走過,可以留下足跡,也歡迎您的來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配合開館過程中,場地區域上大致區分如下: 1.館外A、B、C、D四區,每區都有一處廁所跟停車場,還有平坦的草皮。 2.館外周邊廣場跟步道還有水池。 3.館內分1、2、3、4、5、6展場區 4.館內公區(含商店、廁所、置物櫃、導覽等候) 驗收流程 驗收進度 清潔進度
維護不同的環境,都會有一個同樣的地方,那就是「廁所」。廁所在台灣早期清掃,都是使用鹽酸及菜瓜布,這樣讓人會有種清的乾淨的感覺。 但使用鹽酸跟菜瓜布洗廁所,是錯誤的觀念。 禁令 使用鹽酸清洗廁所,酸性會破壞水龍頭、小便斗及馬桶的防護層。如果又混合到漂白水,那就會變成有毒氣體。 違規
配合著客戶端的開館計畫,我也著手準備差不多了,物品、設備到位,人力招募上,很幸運的又招募到五名員工,所以一共是九名初期的員工。 這九名員工,我實在沒有把握一次訓練,所以簡單的分兩個時間點報到。 訓練 而說明不代表訓練,實際操作才是重點,但做不做的好?又是另外一回事。 需要清潔到什麼層度呢?
在博物館做環境管理的工作,分享著工作經驗。
在確認公司有正式得標的消息後,就需要緊鑼密鼓的進行新現場的開辦動作。這一連串的準備動作,簡單整理如下列幾點。
博物館奇遇記,用文字紀錄每一段的工作歷程,交叉學習、互相學習。
在配合開館過程中,場地區域上大致區分如下: 1.館外A、B、C、D四區,每區都有一處廁所跟停車場,還有平坦的草皮。 2.館外周邊廣場跟步道還有水池。 3.館內分1、2、3、4、5、6展場區 4.館內公區(含商店、廁所、置物櫃、導覽等候) 驗收流程 驗收進度 清潔進度
維護不同的環境,都會有一個同樣的地方,那就是「廁所」。廁所在台灣早期清掃,都是使用鹽酸及菜瓜布,這樣讓人會有種清的乾淨的感覺。 但使用鹽酸跟菜瓜布洗廁所,是錯誤的觀念。 禁令 使用鹽酸清洗廁所,酸性會破壞水龍頭、小便斗及馬桶的防護層。如果又混合到漂白水,那就會變成有毒氣體。 違規
配合著客戶端的開館計畫,我也著手準備差不多了,物品、設備到位,人力招募上,很幸運的又招募到五名員工,所以一共是九名初期的員工。 這九名員工,我實在沒有把握一次訓練,所以簡單的分兩個時間點報到。 訓練 而說明不代表訓練,實際操作才是重點,但做不做的好?又是另外一回事。 需要清潔到什麼層度呢?
在博物館做環境管理的工作,分享著工作經驗。
在確認公司有正式得標的消息後,就需要緊鑼密鼓的進行新現場的開辦動作。這一連串的準備動作,簡單整理如下列幾點。
博物館奇遇記,用文字紀錄每一段的工作歷程,交叉學習、互相學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職場是孕育我們能力的空間 是可以給我們基本溫飽的地方 是部分幫助我們達成人生願景的必要過程 職場也是提供另類教育訓練的場所 幫助我們內心由生澀逐漸茁壯 足以應付各種橫禍的飛來 記得有次打考績面談的時候 因為感冒流鼻水流個不停 所以中途特別跑出來拿衛生紙 再回去跟聽主管對我的評語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Thumbnail
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穩定度不高卻不代表能力不好。累積良好職場名聲和人脈可以成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助力。 確保履歷中能彰顯過去的亮眼職場表現和良好的職場聲譽,並且建立資歷調查人選清單和拓展未來求職機會,以消除常換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後半生都在做粗工;因本身沒體力做不了粗重體力活,所以大部分時間做粗工的項目都比較沒什粗重體力工作,而為彌補天賦不足需努力勤奮,像我目前的工作負責輕隔間清掃、丟棄廢棄物清理,固定性工作雖只一個人並負擔兩棟高14層樓;但工作量非很多粗重且自行安排。我的公司令到現場工作者早上需7:45分前到達,工地需參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身為活動人以及發案方或著是活動執行方,相信一定都有過要發工讀生的經驗,現在社群媒體以及各種app發達的狀況,要發工讀生找人的部分,還蠻容易的,但是要找到優質的、好配合的人這就是另外一碼子事了。除了這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相信會是發工讀生時會遇到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放鳥』。 相信或多或少,在發工讀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
Thumbnail
短期且能穩定幾個月的工作並不好找,較多的是零星幾天的展覽幫手、幾個小時的發傳單,頂多維持1-2個月的快閃店,還有大量的餐飲業,在幾次碰壁後,帶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投了一個徵長期的職缺,載明自己能做到幾月份,幸運的我獲得了這份工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職場是孕育我們能力的空間 是可以給我們基本溫飽的地方 是部分幫助我們達成人生願景的必要過程 職場也是提供另類教育訓練的場所 幫助我們內心由生澀逐漸茁壯 足以應付各種橫禍的飛來 記得有次打考績面談的時候 因為感冒流鼻水流個不停 所以中途特別跑出來拿衛生紙 再回去跟聽主管對我的評語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Thumbnail
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穩定度不高卻不代表能力不好。累積良好職場名聲和人脈可以成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助力。 確保履歷中能彰顯過去的亮眼職場表現和良好的職場聲譽,並且建立資歷調查人選清單和拓展未來求職機會,以消除常換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後半生都在做粗工;因本身沒體力做不了粗重體力活,所以大部分時間做粗工的項目都比較沒什粗重體力工作,而為彌補天賦不足需努力勤奮,像我目前的工作負責輕隔間清掃、丟棄廢棄物清理,固定性工作雖只一個人並負擔兩棟高14層樓;但工作量非很多粗重且自行安排。我的公司令到現場工作者早上需7:45分前到達,工地需參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身為活動人以及發案方或著是活動執行方,相信一定都有過要發工讀生的經驗,現在社群媒體以及各種app發達的狀況,要發工讀生找人的部分,還蠻容易的,但是要找到優質的、好配合的人這就是另外一碼子事了。除了這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相信會是發工讀生時會遇到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放鳥』。 相信或多或少,在發工讀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
Thumbnail
短期且能穩定幾個月的工作並不好找,較多的是零星幾天的展覽幫手、幾個小時的發傳單,頂多維持1-2個月的快閃店,還有大量的餐飲業,在幾次碰壁後,帶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投了一個徵長期的職缺,載明自己能做到幾月份,幸運的我獲得了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