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現場從無到有,幾乎都是在有時間壓力,跟工作品質與進度要求下,一步步努力完成的。而這樣努力的過程,都是每個人貢獻了生命所擁有的一部分時間,付出累積而成。所謂「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吧?
流動
在博物館開館整備過程中,清潔公司配合著業主的驗收進度,完成初清及細清工作後,能須要維持乾乾淨淨的清潔環境。
這有點像玩電玩遊戲「三國志」,在完成一個城池的佔領後,就需要維持基本的城池運作。
而人力配置上,在現場運作上,有足夠一個人力的工作,且業主同意可以多增加人力,才可以新增清潔人力。
然而,增加人力之前一定會加重既有人力的工作量;就算新增了人力,在熟悉工作到能獨當一面或支援,也是在三個月後的事。
就這樣清潔工作品質壓力,人力不足的壓力,也造成常常用加班的方式來短暫紓解,能存活下去的員工才能維持清潔品質。
而不能適應的員工就會離職,員工的離職在管理上,就是一個狀態。流動率大,代表現場管理存在需改善的情況,通常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最多。流動率不大,雖然可以維持現場運作,但對於團隊卻無法帶進不一樣的觀念。所以一個團隊的好壞,是可以從流動率上看的出來的。
面試
人力的缺補需要透過面試來任用新員工,通常的數據經驗如下:
1.看履歷約面試,能不能約到面試者,這完全是運氣問題,無法有效掌握,只能加大約訪名單,以量取「可面試的人」。
2.來面試的人,需要在10分鐘內解說大概的工作,讓面試者能思考自己能否勝任?大概面試四個人,有一個會來報到。
3.來報到的人,在經過一星期的工作,約有50%的人會離職。50%的人會留下來做,工作大概會持續約2~3年後離開。
4.所以不管有沒有缺人,持續面試人員是需要的。
基本工資調升政策
在台灣其實很多基層的勞工,都是領基本工資,而這些員工也是付出一定的勞動力,但能不能與工資維持一個平等關係,這需要國家體制改革,工會的進步才能維持平衡。
所以政府調升基本工資,是一個美意。但這美意之下,人力工作量增加,企業為了毛利,都用遇缺不補的名義執行相對因應,這會不會是個死胡同呢?值得我們共同省思,未來的生活出入。
在開館初期的清潔工作,我每日工時都是超時工作,因為找人、用人、帶員工執行清潔工作,而文書處理都是回家進行。
這樣連續上班的日子,我已經到了身體極限,心想這樣下去不行,需要找個副手協助,才是可長可久之計。
下一回談的是副手的找尋,與訓練副手的歷程,我們下回見。
我偶而還有在這些平台出沒,歡迎一起創作。
方格子:
FB:
YouTube:
在potato media平台:
還沒有加入,又想要寫文章賺積分獎勵的朋友
並輸入我的邀請碼:
mA63ALR8B
讓我們一起加入創作行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