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看到某書店的闆娘,在社群媒體上曬自己拿著兩本米蘭昆德拉書籍的照片,看來是想蹭一下作家過世的議題,實則(我推測)要讓觀者覺得自己很有文藝氣質,想不到弄巧成拙,也一併把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誤當成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最後引來不少抨擊和嘲笑。

年紀輕的時候,沒記錯約莫是國中時,我也曾經試圖想要讀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當時一個人在咖啡館無病呻吟,抱著此書裝文青,結果實在有讀沒有懂。癡長了數十歲過去,稍為更有歷練後,這種文青毛病早就拋的一干二淨,看不懂的書、看不下去的書,要嘛是書有問題(例如翻譯),要嘛就是我自己的問題,將書本輕輕放下,躺到床上沈沈睡去就是了,何苦硬是要拍照發社群?

raw-image

也因此,雖然在創作者經濟這塊市場耕耘多年,協助了許多創作者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事業,但關於蹭時事熱點、經營人設,我總是非常反彈,身邊的人總是會說:你不是也應該把自己的 IP 建立起來嗎?但總是沒有往下繼續做,實在矛盾。

想來原因有幾個,一是天生個性使然,二則是因為跌倒失敗過,總是有非常嚴重的冒牌者症候群;最後因為見過些許世面,接觸過不少「強者我朋友」,因此知道世界非常大,你以為的什麼,在別的領域總不完全是如此。

過去兩年,我越來越少用社群軟體,要被強加某種扛不起的人設時,經常會坐立難安、渾身不對勁。這樣的好處是,不需要經營社群和人設,每天只需要真誠面對自己和身邊相處的人即可,生活簡單,工作高度專注,降低非常多噪音。

不過這樣行為模式,也有不少壞處。

例如總是被人認為很冷漠,回覆社群的訊息很慢、很難約。此外,在一些工作場合,例如面對投資人、專業機構時,我總是會預期對方可能比我更有經驗,因此總是以虛心求教的方式面對,對自己做出的決策抱持懷疑態度。(其實有不少投資經理也只是講講幹話、隨便來聊聊寫報告而已,沒有真的從 0-1 創造出什麼,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總之,這種習慣放低自己的姿態,在江湖走跳蠻吃虧的。遇上比較熟識且世故的長輩,會開玩笑說「子騏是軟著硬的個性」,但更多時候,會被不認識的人誤會,開始在面前滔滔不絕的談這樣不行、那樣不對...之類云云。

這時總是會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一邊在心中想著:「不喜歡把事情說得那麼肯定,是因為我認為世界很複雜,但不代表我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事後總是會檢討,下一次是不是就更武斷一些?要不直接當面打臉對方、直球對決罷了?在知道自己知道、以及知道自己不知道之間徘徊,在要不要經營人設之間游移,大概是我這接下來要持續面對的課題,慢慢把自己經營跟治理的風格定位出來。

所以,接下來打算把更多關於經營和工作的內容整理成文章,放到「上班剝洋蔥」這個分類,也會有鎖起來的內容,倒也不是為了收費,而是把正在打磨、還沒辦法整理的麼清楚的思考,找個地方放。

也方便以後有類似的場子時,請對方花個 100 元解鎖,了解一下我是如何思考自己經營的平台,順便體驗一下 vocus,合作不來我贊助回去便是了(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香水百合-avatar-img
2023/08/18
「不喜歡把事情說得那麼肯定,是因為我認為世界很複雜,但不代表我不搞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太喜歡這句話了
翁子騏 Davi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18
香水百合 想不到這句話這麼有共鳴,哈哈 💪💪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08/18
我以前在職場聽過同事或者同行「稱讚」我為人「敦厚」,其實我知道他們是要我行事更「霸氣」。我的經驗是:我就是我,就算裝也只能裝一時,長久之計還是做自己。我終究發現與其辛苦維持人設,不如讓人設自然流露,這樣的日子才舒服自在。
翁子騏 Davi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18
熟齡文青 很同意呀,我近期也檢討,顯然自己就是成績還不夠。否則有的前輩為人敦厚,曖曖內含光,別人也不敢隨便騎到頭上(笑)簡單說就是還沒有那個實力,當不成少林寺的掃地僧。
馬克王-avatar-img
2023/08/18
我自己,年輕的時候有熱情,但往往我以為的以為不是我以為的那個模樣;也許人生總得經歷點什麼,才能把一件事看的更全面,而這些個什麼,也如總機所說,需要打磨的時間與空間,甚至是不同事件相互衝撞出的體悟與瞭解。
阿德勒說「所有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工作上要交流的夥伴們也是如此呀!「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是繞口令型的主旨,呵!😄
艾克星貨鋪-avatar-img
2023/08/18
這個世代經營人設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這個人設是要幾成的自己,只能任憑個人來決定。
翁子騏 Davi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18
艾克星貨鋪 同意經營人設是必然,也不應該放掉。不過與其說是「要幾成的自己」,不如說,有更多人經常是滿出來的,或者甚至不是自己。畢竟道理跟觀念用說的都簡單,實際的執,以及行為又是另外一件事。
avatar-img
剝洋蔥
21.8K會員
139內容數
這裡主要會用來分享和紀錄不正經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關於內容產業的觀點(我的觀察啦)、工作的心得,不過,說不定大多時候都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和雜談。總之,不正經跟業餘的就在「下班剝洋蔥」,正經的東西會在「上班剝洋蔥」,歡迎付費支持。
剝洋蔥的其他內容
2024/04/05
一早起床後,搭車到五條附近的「烤魚早餐 LORIMER KYOTO LORIMER KYOTO」準備吃早餐,想不到店家說只接受預約,改訂明早後,Google 了一下,走到附近的やよい軒簡單吃頓早餐,搭京阪本線前往伏見稻荷。伏見稻荷大社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遊客的景點,大多都是為了千本鳥居的網美照而來⋯⋯
Thumbnail
2024/04/05
一早起床後,搭車到五條附近的「烤魚早餐 LORIMER KYOTO LORIMER KYOTO」準備吃早餐,想不到店家說只接受預約,改訂明早後,Google 了一下,走到附近的やよい軒簡單吃頓早餐,搭京阪本線前往伏見稻荷。伏見稻荷大社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遊客的景點,大多都是為了千本鳥居的網美照而來⋯⋯
Thumbnail
2024/03/28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2024/03/28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2023/09/29
今年 8 月中跟 9 月底, Google 分別調整了核心演算法跟權重,導致 vocus 也遇上亂流,搜尋流量在今年第一次出現衰退,雖然以長期趨勢來看仍然是高點,不過今年持續爆炸成長的數字稍微劃下了句號。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反思的角度:創作者害怕被科技巨頭綁架,其實平台也害怕...
Thumbnail
2023/09/29
今年 8 月中跟 9 月底, Google 分別調整了核心演算法跟權重,導致 vocus 也遇上亂流,搜尋流量在今年第一次出現衰退,雖然以長期趨勢來看仍然是高點,不過今年持續爆炸成長的數字稍微劃下了句號。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反思的角度:創作者害怕被科技巨頭綁架,其實平台也害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熱烈交友的人,也不是一個熱情與誰往來的人,除了是一個還算溫暖、和善,願意在需要的時候給人擁抱或幫助的人以外,我從來不是一個會主動與誰往來的人,如果你認識的是「主動跟誰往來」的我,那可能就是我努力過卻從來做不來的樣子,而今,我決定拋棄那個我努力過的我了!(而我其實已經這麼做好些年了。)
Thumbnail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熱烈交友的人,也不是一個熱情與誰往來的人,除了是一個還算溫暖、和善,願意在需要的時候給人擁抱或幫助的人以外,我從來不是一個會主動與誰往來的人,如果你認識的是「主動跟誰往來」的我,那可能就是我努力過卻從來做不來的樣子,而今,我決定拋棄那個我努力過的我了!(而我其實已經這麼做好些年了。)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那種校園風雲人物,也難進入主流圈圈,大多數的時候,是分組時會緊張要趕快找人的那種,只跟班上幾個朋友熟,常常感到自己有點格格不入,或者說可能有點跟人不一樣,好羨慕那種可以自在展現自己的人,我常是內斂而敏感的,因為很在乎別人感受,當不知講什麼尷尬、手腳不知往哪擺時,寫作,成為我的自在空間。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那種校園風雲人物,也難進入主流圈圈,大多數的時候,是分組時會緊張要趕快找人的那種,只跟班上幾個朋友熟,常常感到自己有點格格不入,或者說可能有點跟人不一樣,好羨慕那種可以自在展現自己的人,我常是內斂而敏感的,因為很在乎別人感受,當不知講什麼尷尬、手腳不知往哪擺時,寫作,成為我的自在空間。
Thumbnail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 黃寶凜  2023 采實文化 分類:小說
Thumbnail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 黃寶凜  2023 采實文化 分類:小說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某書店的闆娘,在社群媒體上曬自己拿著兩本米蘭昆德拉書籍的照片,看來是想蹭一下作家過世的議題,實則(我推測)要讓觀者覺得自己很有文藝氣質,想不到弄巧成拙,也一併把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誤當成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最後引來不少抨擊和嘲笑...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某書店的闆娘,在社群媒體上曬自己拿著兩本米蘭昆德拉書籍的照片,看來是想蹭一下作家過世的議題,實則(我推測)要讓觀者覺得自己很有文藝氣質,想不到弄巧成拙,也一併把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誤當成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最後引來不少抨擊和嘲笑...
Thumbnail
對我來說,《我讀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在》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真要說對我的生命帶來的深刻影響,"我讀"及"我思"要更多些。或許跟自己沉默寡言的個性有關,寫作也是種對外的自我表達,必須具有強烈的向外表達意願才能做到。文學家或是作家總是可以精準地將生命的重量透過筆尖傳達出來。
Thumbnail
對我來說,《我讀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在》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真要說對我的生命帶來的深刻影響,"我讀"及"我思"要更多些。或許跟自己沉默寡言的個性有關,寫作也是種對外的自我表達,必須具有強烈的向外表達意願才能做到。文學家或是作家總是可以精準地將生命的重量透過筆尖傳達出來。
Thumbnail
所以要靠書櫃來認識一個人的個性,能涵蓋的範圍確實比較小。但換位思考,從書櫃的書來了解自己似乎變得比較可行。 書架上陳列的書,通常反映了你的認知和價值觀,以及你的喜好與曾經或當下正經歷的事件。 但,話鋒一轉。 「若一個人的家中只有心靈療癒相關的書籍,確實是令人擔心。」 「因為她眼中只看到自己。」
Thumbnail
所以要靠書櫃來認識一個人的個性,能涵蓋的範圍確實比較小。但換位思考,從書櫃的書來了解自己似乎變得比較可行。 書架上陳列的書,通常反映了你的認知和價值觀,以及你的喜好與曾經或當下正經歷的事件。 但,話鋒一轉。 「若一個人的家中只有心靈療癒相關的書籍,確實是令人擔心。」 「因為她眼中只看到自己。」
Thumbnail
作者今早看到Peter Su新書「我也曾想過,殺了過去的自己。做自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馬上買來閱讀,這本書讓我有很深的體會,於是我撰寫讀後感。
Thumbnail
作者今早看到Peter Su新書「我也曾想過,殺了過去的自己。做自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馬上買來閱讀,這本書讓我有很深的體會,於是我撰寫讀後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