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整理自己、靠近自己的溫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從小,我就不是那種校園班上的風雲人物,也難進入主流圈圈,大多數的時候,我是分組時會緊張要趕快找人的那種,只跟班上幾個朋友熟,常常感到自己有點格格不入,或者說可能有點跟人不一樣,好羨慕那種可以自在展現自己的人,我常是內斂而敏感的,因為很在乎別人感受,有時候不知講什麼的時候感到尷尬、手腳不知往哪擺。

更不一樣的是,別人似乎不太有情緒困擾,可情緒對我來說常像海嘯,猛著一口把我吞沒,讓我無法招架,會把引起難受的那個人那句話,重複在腦中播放,而暫停鍵似乎壞了。

後來,在長大的過程,才發現自己是主流世界中比較不會被看見的內向人,加上人口中五分之一的高敏感,加上在乎美與感性的右腦人,直到我學會接納自己、擁抱甚至開始研究這些特質,我才慢慢的理解,不一樣很美,我可以喜歡這麼特別的自己。

原本以為只有跟我差不多性格的人,會有一樣的煩惱。開始接職涯諮詢、聽過上百人的人生糾結故事後,我發現即使活躍在社交核心圈、即使沒人際關係煩惱的人、即使聰明智商高的人,也都曾在人生某些時候,感到挫敗、卡關,而遍尋找不到答案、感覺沒有人能懂。

我向來是個愛寫字的人,文字是我整理自己、靠近自己的溫柔,透過書寫比直接用說的,讓我更精準與自在表達。每當我頭腦有點亂的時候,我就會打開隨筆,開始自由書寫讓想法自己隨筆落化成句子,往往有許多對自己的洞察與發現,就是來自於寫的過程,很像未知旅途中意外獲得的驚喜。

書寫,是我真切的需要。一段時間沒寫,就覺得離自己好遙遠。

原以為自己的自言自語,別人或許沒什麼興趣,後來發現,原來人性有許多的共同點,那些最內心的感受往往獲得最多共鳴。這世界上,不缺教你如何做、如何想的實用文章,但似乎好缺能坦承面對內在的脆弱,與走過掙扎的真實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有淚、有累、有笑、有效,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或許能讓找不到貼切字句表達自己的人,能找到光。或許能讓感覺人生好難、前路渺渺的人,能看到路。或許能讓也正感到人際關係困擾、工作倦怠、迷惘焦慮的人,能感到平靜。

我不完美,我也還有很多不懂,三十多歲剛成為新手媽媽的我,也剛經歷混亂在努力調整生活平衡的路上,可我喜歡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我試著欣賞自己那些古怪的缺點,譬如:想太多、愛哭、太貪心。

在這我就是我,而你也可以成為你自己。

寫給願意自我探索、可還是有點沒信心能過上美好人生,感覺還在模糊、難受的人們,這兒允許你「做回你自己」就好。

這兒沒有乾貨文給你能快速解決人生問題,不過有些我的生活雜感、人生設計的練習、視覺化的自我覺察實作練習,再真實不過。大概是26度C,毛細孔可以舒張的溫度,一種輕撫摸軟毛的觸感。或許你生命中,某些打結的毛線團,可以因為與我的文字有交集而解開,好好找出自己的線頭。

如果能這樣,我知道了,大概連作夢都會笑著吧。

書寫,是我面對死亡還會想做的事。但願這片小天地,能讓你如來朋友家那般,想常常來坐、來感受,但願你能從隻字片語中獲得一些溫暖與療癒,相信自己也值得幸福。


2023.08.20 適合啟動的溫度・青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燕子 | 洪燕茹的沙龍
5會員
13內容數
2024/07/17
第一次見到晴天,在人來人往的咖啡館,她攪拌著面前的那杯冰拿鐵若有所思,看到我的那一秒,她露出燦爛的笑容。 真是個開朗可愛的女孩,我心想。 「是什麼讓妳想來做職涯諮詢呢?」 「我跟我主管很好,這份設計公司工作也做四年了,我學到很多,也做得不錯、我也蠻喜歡的,但最近真的好倦怠...」
Thumbnail
2024/07/17
第一次見到晴天,在人來人往的咖啡館,她攪拌著面前的那杯冰拿鐵若有所思,看到我的那一秒,她露出燦爛的笑容。 真是個開朗可愛的女孩,我心想。 「是什麼讓妳想來做職涯諮詢呢?」 「我跟我主管很好,這份設計公司工作也做四年了,我學到很多,也做得不錯、我也蠻喜歡的,但最近真的好倦怠...」
Thumbnail
2024/06/12
常常,我在思考人為何不快樂。多年前我有個摯友有天在我們同住的宿舍一角,皺起了眉頭微緊張羞怯地告訴我,說她有週期性憂鬱低潮。她說很不喜歡每個月被憂鬱浪潮侵蝕的自己,每到那幾天,就是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人也都不想見、有時還會忘了餵飽自己,就想這樣癱著。像這種時刻,就很適合用帆船隱喻來參透自己的生命困境。
Thumbnail
2024/06/12
常常,我在思考人為何不快樂。多年前我有個摯友有天在我們同住的宿舍一角,皺起了眉頭微緊張羞怯地告訴我,說她有週期性憂鬱低潮。她說很不喜歡每個月被憂鬱浪潮侵蝕的自己,每到那幾天,就是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人也都不想見、有時還會忘了餵飽自己,就想這樣癱著。像這種時刻,就很適合用帆船隱喻來參透自己的生命困境。
Thumbnail
2024/05/13
在這篇文章中,我與你分享如何打造人生原型的四個步驟,幫助你降低風險、發展夢想的細節、早點小失敗、並擁抱小失敗,最後幫助你制定更長期的實踐計畫。
Thumbnail
2024/05/13
在這篇文章中,我與你分享如何打造人生原型的四個步驟,幫助你降低風險、發展夢想的細節、早點小失敗、並擁抱小失敗,最後幫助你制定更長期的實踐計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那種校園風雲人物,也難進入主流圈圈,大多數的時候,是分組時會緊張要趕快找人的那種,只跟班上幾個朋友熟,常常感到自己有點格格不入,或者說可能有點跟人不一樣,好羨慕那種可以自在展現自己的人,我常是內斂而敏感的,因為很在乎別人感受,當不知講什麼尷尬、手腳不知往哪擺時,寫作,成為我的自在空間。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那種校園風雲人物,也難進入主流圈圈,大多數的時候,是分組時會緊張要趕快找人的那種,只跟班上幾個朋友熟,常常感到自己有點格格不入,或者說可能有點跟人不一樣,好羨慕那種可以自在展現自己的人,我常是內斂而敏感的,因為很在乎別人感受,當不知講什麼尷尬、手腳不知往哪擺時,寫作,成為我的自在空間。
Thumbnail
是的,我承認我是因為寫作課的作業,重新思考自己寫的文字,能否自在嶄露。 有時候,寫作,是一件很私密的事。那是從自己滿溢而出的部份,化作文字而呈現。噢,你可能認為那是日記,不是寫作,沒關係,但寫作的內容無論怎麼包裝,其實都看得見自己。
Thumbnail
是的,我承認我是因為寫作課的作業,重新思考自己寫的文字,能否自在嶄露。 有時候,寫作,是一件很私密的事。那是從自己滿溢而出的部份,化作文字而呈現。噢,你可能認為那是日記,不是寫作,沒關係,但寫作的內容無論怎麼包裝,其實都看得見自己。
Thumbnail
其實我不知道我想要透過書寫去到哪裡,唯一知道的是我很喜歡文字坐落在我心上所產生的力量。透過文字的帶領,我得以看見一個我自身無法觸及的世界,不論是來自我自己或是他人的文字。 我聽見我內心的渴望 — 想要更認真、更專注的書寫的渴望 —所以無論如何我都想要回應這份渴望,不管寫得好或是寫得不好,也不管有人
Thumbnail
其實我不知道我想要透過書寫去到哪裡,唯一知道的是我很喜歡文字坐落在我心上所產生的力量。透過文字的帶領,我得以看見一個我自身無法觸及的世界,不論是來自我自己或是他人的文字。 我聽見我內心的渴望 — 想要更認真、更專注的書寫的渴望 —所以無論如何我都想要回應這份渴望,不管寫得好或是寫得不好,也不管有人
Thumbnail
[小時候] 我從小就是個內向的孩子 在學校總是安安靜靜的 不會交朋友 媽媽曾經因為如此 試圖幫我把幼稚園從半天班改成整天班 那天中午我一如往常坐在校門口等校車 結果被司機拒載 我以為回不了家啜泣不已 終於被老師撿回去午休 躺在教室卻怎麼也睡不著 只好瞪著蒼白的天花板、飄逸的窗簾發呆 希望時間過
Thumbnail
[小時候] 我從小就是個內向的孩子 在學校總是安安靜靜的 不會交朋友 媽媽曾經因為如此 試圖幫我把幼稚園從半天班改成整天班 那天中午我一如往常坐在校門口等校車 結果被司機拒載 我以為回不了家啜泣不已 終於被老師撿回去午休 躺在教室卻怎麼也睡不著 只好瞪著蒼白的天花板、飄逸的窗簾發呆 希望時間過
Thumbnail
躲進沒有人的空間,藏進文字裡頭,孤獨與充裕的創作時間讓我有機會攤開自己,我卸下了所有防備的姿勢,手無寸鐵地在文字面前因為謙卑而竟被擁抱,我的文字愛我,無論我寫下自己有多不堪,我知道那是因為曾愛得有多狼狽;我的文字無條件地支撐著我,無論我有多誠實地接露自己苦不堪言,不想再勇敢,我的文字告訴我可以不勇敢
Thumbnail
躲進沒有人的空間,藏進文字裡頭,孤獨與充裕的創作時間讓我有機會攤開自己,我卸下了所有防備的姿勢,手無寸鐵地在文字面前因為謙卑而竟被擁抱,我的文字愛我,無論我寫下自己有多不堪,我知道那是因為曾愛得有多狼狽;我的文字無條件地支撐著我,無論我有多誠實地接露自己苦不堪言,不想再勇敢,我的文字告訴我可以不勇敢
Thumbnail
書寫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平凡的興趣嗜好,就像說話一樣是同樣的必要,書寫也是我在生命中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救贖。
Thumbnail
書寫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平凡的興趣嗜好,就像說話一樣是同樣的必要,書寫也是我在生命中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救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