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異鄉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能靠臉吃飯,偏要靠筆。

能靠臉吃飯,偏要靠筆。


幾年前已經看過,當時只覺無聊,看一個如同自己之人在書裡耍猴,就像是看著自我的影子。只覺人天性本就如此,人生本就不可理喻,更何況我自己都覺得自己不可理喻,還需看別人的不可理喻幹嘛。總而言之沒辦法get卡繆的精神,不知他說的荒謬是什麼荒謬,也不知他說的疲憊是什麼疲憊,還以為每個人本就生活在疲憊的荒謬。說實在,我那時已經覺得自己活得夠荒謬了,也難怪看這本書時一點都不覺荒謬,反而不知卡繆在表現荒謬方面有啥了不起。

上上個月參加親人的婚禮才發現,其實人人既荒謬又疏離,表面功夫一個做的比一個好,看到別人家小孩一定稱讚可愛,就算在我眼中遠不如我家小狗可愛,就算眼歪嘴斜也大讚可愛,就算人人都知道那小孩並不可愛,但也沒差,反正下次遇到也不知幾年以後,小孩長歪干我屁事。原來荒謬要人與外在社會發生交集才會發生,在人人被強制消耗能量來維持情緒的婚喪喜慶上就更容易看見了。

我因為外在感受到的荒謬又重啟本書。本書開頭就從主角莫梭參加母親的葬禮開始,他茫然,但表達不出傷心,畢竟母親住養老院已久,久久才見一次面,但這種情緒表現被眾人看在眼裏,反而成為日後被判刑的依據。悲哀也就在這兒,一般人做做表面功夫之後並不會放在心上,很快就過,本書主角莫梭卻把疏離當成他的人生內核,把任何事都當成表面,在母親喪禮上如此,談戀愛也如此,與人交往亦如此。

當然,這種與人交往的態度也不一定沒有好結果,至少有人還是吃這套,有回應總比一點回應都沒有好,就算漫不經心,還是有人take it seriously。也因如此,在審判席上,還是有人幫他說話,像是那個黑道小混混雷蒙簡直把莫梭當兄弟,還有愛他的人瑪莉,就算他不愛她,只想要她的肉體;還有他的鄰居,那個丟狗的老頭。那我有個疑問,殺了阿拉伯人也是因為與他人疏離,慣於做表面功夫所造成的結果嗎?

我覺得是,因為天氣炎熱,陽光刺眼,汗涔涔的不斷往眼睛流。他只因為嘴巴隨口說說的提議,幫黑道小混混帶著槍走在沙灘上,遇到阿拉伯人,天氣太熱又一陣暈眩,就不自覺地的開槍了,可沒有經過任何思考,沒有經過大腦裡的煞車機制。這就是做表面功夫做到無意識的後果,可說是做表面做到極致了。

又有個問題,怎麼這群存在主義作家都那麼喜歡用「暈眩」來表達個人與外在接觸時,所產生的那種不協調感。卡繆,沙特,海德格,好像還有一大堆人都是這樣,一天到晚都要暈個幾次,是不是貧血和感知自我存在的感覺特別相似?像是齊克果說的那句「焦慮是自由引起的暈眩」,一天到晚看見,人人在用。對此我沒有解答,懶得找。

這種與人疏離的內在也帶來嚴重的後果,審判期間,主角常常有機會與法官談話,但話一到嘴邊,他就心想算了,常失去自我解釋的機會。我有時分不清這到底是懶的說,還是這就是疏離,還是兩者是同一件事,還是疏離是憊懶的一種表現,還是就不會表達,還是這就是壓抑自身帶來的後果,還是疏離+憊懶=荒繆?

我有段時間憂鬱症也常常懶得跟他人解釋心中的想法,就算自己吃虧也不想解釋,常想著就由他去吧,連一個字都懶得說。不知這是不是這就是荒謬的表現?憂鬱症=荒謬?其實想想兩者很多現象很類似。

想想也有道理,一般人只要感覺到荒謬或不合理的事物,往往就有慾望想更正它。但我憂鬱症期間,一般就任憑荒謬發生,長久積壓在心裡,反而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所以看來有話直說的人身心比較健康,是有道理的。

這樣看來,主角莫梭也不是看不出外在事物荒謬之處,他只是用一種對自身而言敷衍的態度來面對外界,那他為什麼要用這種態度面對外界?

我現在沒有解答,書中也沒有給出解答。但卡繆在《薛西弗斯神話》中提到要怎麼面對荒謬,他說要學習那個不斷推著石頭上山的那個神,就算知道前路永無止盡,還是只能推著石頭上山,坦然的面對。

另外我想到在Daniel Kahneman的 prospect theory裡說到,人天生就是風險趨避者。當需要付出相同的金額來避險或是逐利時,人們往往追求避險,除非投資所獲得的心理預估利潤比心理預估損失高兩倍。追求風險其實要經過不斷學習,當人面對外在不合理時,其實就是面對風險,當需要付出同樣代價,人往往選擇趨避風險而不去奪取利潤,這就是人的天性,這是否荒謬的來源?

上次看《拖延心理學》,書中將生活分成了財務、社交、家庭、健康等幾個片段,彷彿將這些面向做好,生活就會不再拖延一帆風順,實務上可能也是如此,但這些面向就是生活的全部嗎?

人生是由各式生活片段組裝而起,但把生活過好,就等於人生過得好嗎?大致如此?

之前看《非理性的人》,裡面有個關於托爾斯泰小說中人物如何面對生活的片段。他說,生活即是一道深谷,我們用各式規範、社會準則來做為一道橋度過它,但如果橋斷了,就如同《安納 ‧ 卡列尼娜》裡面對妻子外遇的知識分子丈夫一樣。他面對妻子那麼理性且忠誠,因為社會告訴他,人結婚了就該忠誠於妻子,但可沒教他,老婆外遇了怎麼辦。就像是橋梁突然斷了,他墮入深谷,此前都過著虛偽的生活。

托爾斯泰無論小說還是人生的終身志念都在於「面對生活」,但所有社會上的抽象公式還有理性都只能讓人無限逼近生活,作者說,我們最終只能認識「生活的影子」。我們無法得知生活的全貌,只能逼近它。那我們到底如何理解生活?真理在於「面對生活本身」,如果用哲學上的定義,最接近的應該是海德格為真理下的定義:向存有開放。

也就是說,我們最終只能接受生活各面向朝我們襲來的各種衝擊,無論是理性還是非理性,虛偽還是正直,開心還是想嘔吐,先不必判斷各種物件在我們心中的必要性,全拿全取就是,take it all,拿來再判斷何種該丟何種該存吧。

《異鄉人》中最後當主角面對神父來做死前宣教時,他崩潰了,對著神父大罵一頓,所以嘛,其實他壓力也挺大的,只是一直累積起來,無從逃遁。人阿有時候也是要反擊的,不能總做縮頭烏龜,結果最終在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爆發自己的情緒,結果一無所獲。

但最後的轉折十分有趣,當他發洩完對神父的憤怒,卡繆跟我們說:

莫梭躺在床上,在布滿預兆與星星的夜空下,第一次敞開心胸,欣然接受這世界的冷漠。體會到我與這份冷漠有多麼貼近,簡直親如手足。

當他接受了生活帶給他的一切,被判死刑也只是生活一部分,所以就算死亡陰影就在面前,他也終於能安然入睡了。

結論,無關緊要之事可以大做表面,但要緊之事還是要坦蕩以對。但要如何分辨要緊不要緊,看來要下功夫了。當然也可以感性判斷,隨意。總之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要分類,過得去心裡的那道檻,可不能將所有事情都看成無關緊要。生活嘛,對自己真誠,對他人虛偽點好。

avatar-img
10會員
13內容數
什麼都讀。沒有心靈雞湯,也沒有投資秘笈,更沒有人生處方。但以上偶爾還是會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摩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1985年,離千禧年還有15個年頭。原本這年卡爾維諾應哈佛大學邀請進行一系列的演說,話題是關於他對文學的看法及文學在下個千年的命運。
對文化的挖掘以及對登山活動的反思,八九十年代的台灣攀登歷程就這樣匯聚在本書作者楊南郡身上,他專注的對象也極為單純:山與其周遭不起眼的人們,即那些原住民,那些登山歷程中,往往被忽視的存在。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西藏的生死及悲哀,並想以小見大,由此得知中國近年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政策及態度,這是繼王力雄《天葬》之後的當讀之書。
這是1985年,離千禧年還有15個年頭。原本這年卡爾維諾應哈佛大學邀請進行一系列的演說,話題是關於他對文學的看法及文學在下個千年的命運。
對文化的挖掘以及對登山活動的反思,八九十年代的台灣攀登歷程就這樣匯聚在本書作者楊南郡身上,他專注的對象也極為單純:山與其周遭不起眼的人們,即那些原住民,那些登山歷程中,往往被忽視的存在。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西藏的生死及悲哀,並想以小見大,由此得知中國近年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政策及態度,這是繼王力雄《天葬》之後的當讀之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本想跟她說這不是我的錯,但想到我已經跟老闆說過這話了,就忍住沒說。這沒什麼意義。無論如何,人總是多多少少有錯。──《異鄉人》,29 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上帝阿拉穆罕默德菩薩天公伯啊,這太不公平了吧? 多數人聽潘恩說起那件事時,第一個反應都是「這傢伙在開玩笑(瘋了)吧」。 然而,再見他不似作偽、好像隱忍什麼的面色時,他們相信了六成,另外四成內心的懷疑論者,偶爾還是會忍不住冒出來:都二十一世紀了,怎麼可能有人出門一趟會玩到失蹤?而且還是個美國人耶?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Thumbnail
故事描述主角默爾索在母親死後犯下一起殺人案件。作為經典文學作品,翻譯之後的文字雖然淺白,但這部作品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在於我難以理解主角的內心。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本想跟她說這不是我的錯,但想到我已經跟老闆說過這話了,就忍住沒說。這沒什麼意義。無論如何,人總是多多少少有錯。──《異鄉人》,29 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上帝阿拉穆罕默德菩薩天公伯啊,這太不公平了吧? 多數人聽潘恩說起那件事時,第一個反應都是「這傢伙在開玩笑(瘋了)吧」。 然而,再見他不似作偽、好像隱忍什麼的面色時,他們相信了六成,另外四成內心的懷疑論者,偶爾還是會忍不住冒出來:都二十一世紀了,怎麼可能有人出門一趟會玩到失蹤?而且還是個美國人耶?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Thumbnail
故事描述主角默爾索在母親死後犯下一起殺人案件。作為經典文學作品,翻譯之後的文字雖然淺白,但這部作品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在於我難以理解主角的內心。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