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WOT到TOWS

從SWOT到TOW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念企管時就有學過SWOT分析

參加職能管理課程時也運用過TOWS策略矩陣

但是最近上了莊維家老師的TTQS課程

終於知道要如何來應用

才能落實形成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

 

下面先說明什麼是SWOT

SWOT區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內部一個是外部

內部的(有別於他人的)部分又分兩種,分別是

優勢 (Strengths):超前的特點、資源、能力

劣勢(Weaknesses):落後的弱點、條件

外部的(與利害關係人間)部分也分兩種,分別是

機會(Opportunities):有利的因素

威脅(Threats):不利的限制

這個分析法可以針對組織

也可以對個人

是屬於較容易執行也較省錢的分析方式。

 

但是光做SWOT沒有後續行動也是白搭

所以就形成另一套分析法

就是TOWS策略矩陣

藉由兩兩組合以形成四種類型的行動策略

分別是

1、優勢 (Strengths)與機會(Opportunities)結合的SO(積極/攻擊)策略

2、劣勢(Weaknesses)與機會(Opportunities)結合的WO(改善/補強)策略

3、優勢 (Strengths)與威脅(Threats)結合的ST(緩衝/防禦)策略

4、劣勢(Weaknesses)與威脅(Threats)結合的WT(迴避/轉進)策略

之前學習的部分大概就到這為止

莊老師卻又更詳細的教導如何形成策略


區分下面幾個步驟

第一步是確認策略組成

第二步是訂出專案名稱

第三部是專案內容說明

第四部是指定權責單位

第五步是訂定具體的KPI

第六步是確認目標客戶

raw-image


經由這樣的步驟可以省思策略的可行性

也能符合SMART法則的要求

·明確 (Specific)

·可衡量 (Measurable)

·可實現 (Achievable)

·可執行 (Realistic)

·有時間限制 (Time-bound)

避免執行策略的資源投入後

變成無效的浪費

或成了沉默成本

avatar-img
江柏輝(白光)的沙龍
29會員
118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學習要移轉,前提是什麼?.....Ans:學習要有效 移轉分為訓練投入-訓練產出-移轉條件三個部分 針對這個現象,接下來會就選、訓、育、用、留這五件事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增加移轉的CP值。
最近在拜讀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五維管理 看到這一小節 反面技巧 主要是說遇到困境 要讓自己轉個念 用更幽默、自嘲的方式去看待 也比較容易讓問題有不同的轉機 我個人算是比較樂觀的人 分享兩個曾經發生的小故事
昨天上了講師知能的第二次課程 由小相老師來主講魅力表達 一上課就很刺激 實施三人小組會議(跟原本的組別不同) 共同討論上一次課程學的內容 條列式記下來 再實施PK 我運氣(筆記)不錯 寫了13點(全班最多) 一下子上課氣氛就活起來了 也讓腦子跟上次課程做了連結 老師也提醒我們 這是增加學習保留度
3月參加了人資協會的職能管理課程 雖然最後認證沒能順利通過 還是想記錄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職能 在人資管理中算是蠻重要的根基 從選、訓、育、用、留、離的工作都跟職能有關 那職能是什麼呢 第一從冰山理論來看 第二從屬性區分
最近聽了一堂學習移轉的課程 所以把之前找的文獻又拿出來複習一下 當初老師指導的時候有說 學習要能移轉 前提是學習要有成效 而學習的成效最有名的理論是 Kirkpatrick的「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層次評鑑模式 在這次課程中聽到 沒有行為層次展現的學習 都是無效的學習
學習要移轉,前提是什麼?.....Ans:學習要有效 移轉分為訓練投入-訓練產出-移轉條件三個部分 針對這個現象,接下來會就選、訓、育、用、留這五件事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增加移轉的CP值。
最近在拜讀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五維管理 看到這一小節 反面技巧 主要是說遇到困境 要讓自己轉個念 用更幽默、自嘲的方式去看待 也比較容易讓問題有不同的轉機 我個人算是比較樂觀的人 分享兩個曾經發生的小故事
昨天上了講師知能的第二次課程 由小相老師來主講魅力表達 一上課就很刺激 實施三人小組會議(跟原本的組別不同) 共同討論上一次課程學的內容 條列式記下來 再實施PK 我運氣(筆記)不錯 寫了13點(全班最多) 一下子上課氣氛就活起來了 也讓腦子跟上次課程做了連結 老師也提醒我們 這是增加學習保留度
3月參加了人資協會的職能管理課程 雖然最後認證沒能順利通過 還是想記錄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職能 在人資管理中算是蠻重要的根基 從選、訓、育、用、留、離的工作都跟職能有關 那職能是什麼呢 第一從冰山理論來看 第二從屬性區分
最近聽了一堂學習移轉的課程 所以把之前找的文獻又拿出來複習一下 當初老師指導的時候有說 學習要能移轉 前提是學習要有成效 而學習的成效最有名的理論是 Kirkpatrick的「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層次評鑑模式 在這次課程中聽到 沒有行為層次展現的學習 都是無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