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策略方針制定後,制定策略目標〉陳致瑋 納帝思商學院 課程講記
2025年2月 完成校稿
在這個課程中,我們將探討經營者的視角,了解如何制定目標,以及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思考。這些觀點不僅適用於企業經營,也可以在個人生活中得到應用。
在企業經營中,願景與目標不僅是組織發展的方向標,更是經營者心態與格局的核心體現。許多創業者在個體經營(如 SOHO、自營商)階段,能夠以個人風格靈活決策,追求自由且彈性的營運方式。然而,當業務規模擴大、組織成長到多人的企業體時,經營者必須完成從「個人視角」到「企業視角」的關鍵思維轉換。
從個體到企業:責任感的升級
在 SOHO 階段,一切決策幾乎只影響自己,經營風格可以隨心所欲。然而,當企業規模擴大並有了員工時,經營者所背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選擇」,而是「對整個組織與員工的責任」。
此時,每一個決策都將直接關乎員工的生計、事業發展及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經營者不再僅是「個人創業者」,而是「組織的舵手」,需要用更宏觀、更長期的視角來評估決策影響。 這就是從「創業者思維」到「企業家思維」的必經之路。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當你是個體經營者時,每一筆開銷,花的是「自己的錢」,盈虧自負,影響範圍僅限於個人資產。但當你經營一家公司時,每一筆花費動用的已經是「企業的資源」。這不僅僅是金錢的流出,更包含了組織資源配置與資本使用效率的決策責任。
換句話說:
此時,每一次投資、每一次預算分配,都需要在「企業資源效益最大化」與「企業長期發展」的框架下進行理性權衡。
許多經營者在從個體經營邁向企業經營時,往往會在「心態轉換」上遇到挑戰,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