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公關這個行業後,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常需要在企業重要訊息或產品發表前,進行公關策略或媒體發佈會規劃,需要跟公司的核心團隊甚至是高階主管們簡報。想當年,身為年資尚淺的公關從業人員,總是會有種我不是老闆,怎麼能模擬老闆的眼界幫老闆擬出發言稿,甚至是新聞稿引言的疑慮?
也因如此,我也特別喜歡閱讀那些跟在老闆身邊的特助或是幕僚,他們的側寫採訪或是書籍,了解身為長期服務單一或是數個老闆的特助或是幕僚的眼中,他們如何訓練自己、幫助自己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也幫助所服務的企業。
從那些幕僚或是特助的眼中或是筆下的描繪,我們看到所謂高高在上的政治領袖或是企業領導人、專業經理人,在光鮮亮麗的那面之外,更爲人性化的那面,無論是習慣的溝通方式、小小的儀式感或是喜好的飲食、運動還是嗜好,從不同的人的視角看來,那些經由媒體濾鏡過濾且精煉、縮時播放的生活,其實也不過就是另一個人漫漫幾十年,需要持續奮鬥的人生。
公關的角色某方面像是童話裡的吹笛人和樹洞。像吹笛人的部分是,希望透過訊息的發布和傳播,分層與分眾的溝通,引發媒體跟進報導,甚至搏得重要專訪機會、搶佔媒體版面,達到品牌聲量最大化的效果。至於,像是樹洞的部分,也是基於公關工作的特性,常需要跟高階主管一起工作,那些媒體聽不到、看不到,那些高階主管最像人的那面——無論是疲倦、煩惱或是憂慮,或許都是他們心知肚明,不會被媒體所喜愛報導的部分,反而也更成為自己不容易接納的那面。
公關也像是守門人,守護著訊息流的流向,守護著企業的形象,也在必要時候成為捍衛品牌形象的護衛。忠實,也是是公關人的特質,對所服務的品牌忠實,也對於所傳達的訊息維持忠實且不欺騙的立場。
自從進入公關產業後,也養成了一些大概只有公關人會懂,看到別人也如此會會心一笑的習慣。
因為怕漏掉媒體的電話,所以養成每通電話必接的習慣(也因此常接到詐騙和貸款電話)。每一則蒐集網路訊息的 Google 快訊,裡面都是自己服務品牌或是競爭品牌的訊息,深怕一不留意,錯過了什麼重大消息,甚至是被詢問到相關議題而一無所知。
每一次的記者會、專訪、場合,都像是神經緊繃的特務還是保全,眼神環視著在場中的人或是台上的人,手上的流程看了又看,每一分一秒都在跟時間賽跑,頭腦裡想的是若是超時則啟動A方案、如果記者提出某些敏感問題有B方案,等一下某高階主管又要趕去下一場會議的C方案會是什麼?頭腦裡一直不斷上演著多重宇宙,卻要鎮定地控制會場狀況,並保持靈活反應(包括在電子媒體採訪時,蹲下充當人體麥克風架)。
當收到攝影師拍的現場新聞照片時,一定會馬上檢查企業發言人、高階主管的眼神、表情與姿態,選擇最上相的那幾張照片發布,電腦資料夾裡還有各個高階主管形象照與新聞資料照片的存檔,彷彿是迷妹一般細細地按主題與時間分類。
即便沒有在工作的時候,還是會不時觀看同產業競爭品牌的新聞與動向,了解技術發展與市場趨勢,也會關心主要經營媒體的近期報導主題,以及人物採訪切入角度,以準備好下一次的採訪邀約或是主動邀訪,也會不時分享相關訊息給內部單位。
公關工作的性質,也是諸多矛盾的綜合體——一方面追求品牌聲量最大化,另一方面在訊息架構或是發布時,又必須非常風險趨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錯誤解讀或是公關危機。許多這一行的從業人員,即便做了十年、二十年仍樂此不疲的原因,這樣的矛盾也體現了公關這一行的多元與變化,在議題的風口浪尖上,不但勇於衝浪也追求更高的浪,並在時代的潮流中持續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