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如道 一、定靜生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古人以書法為識字之始,要求學童啟蒙的時候要每天「寫大字」,培養耐心、陶冶性情。

現代人則注重兒童的才藝培養、潛能發揮,表面上看起來是殊途同歸,其實在根本做法上就已經背道而馳。

一般來說,小朋友除了天性的內外向之分,一般都活潑好動,天真無拘束,因而如何讓小朋友安靜下來是很重要的事。

raw-image

「定靜生慧」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老話,但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佛家說坐禪、道家講打坐,都是安定身心的法門,由禪悟空、從坐入虛,而後智慧生焉。

這裡所說的智慧,不是什麼人生的大道理,而是覺知生命的本質,所以佛家只講智慧,但卻未說明智慧是什麼,道家講悟道,但道可道,非常道。

智慧於是只能意會、很難言傳,更難教、授,只能引領學者親自體會。但坐禪與打坐都是極深奧的事,因為人不容易專心,不專心就是有雜念,所以才需要念佛、持咒、觀鼻、觀心這些步驟來進入禪、坐的忘我境界。

忘我之思、忘我之身,忘我之念、忘我之想,只純然像一個非我的存在,而後人的理性與感性像磁碟重整般,清出多餘的垃圾、排列零亂的碎片,這才能夠空出心靈的位置,容納智慧的發生。

這其實正是學習書法可以修心養性的原理。真正專心練過書法的人,都一定會有忘我的體會,一切的色聲香味都虛之無之,眼耳鼻舌皆不見不聞,眼前只有毛筆的運動,柔軟的紙張上留下烏黑飽滿的墨跡,空白無字的紙張像天地玄黃像宇宙洪荒,而毛筆接觸紙面的瞬間,就是無中生有,天地從此有了寒來暑往,但專心寫字的人對這一切的生發變化都只是順勢而為、應運而生,因為寫字的當下往往沒有「我」的意識。

寫字的當下沒有我的意識,但一個人的生命、修養、喜怒、哀樂,都透過筆墨、轉化為字跡,在紙上靜止的流動。

侯吉諒首創以數學、幾何、物理、力學來解析書法觀念及賞析,系統化闡釋學習書法的觀念、知識、技法,以及筆墨紙硯等相關知識,讓書法的學習更容易、簡單、快速、有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磨墨寫字 毛筆寫的,往往就是心情與心境。 寫字,從磨墨之前的倒水開始,就要有清淨之心,也要有雅潔之意。 磨墨倒水,要用水滴細注,水在硯堂如露珠在荷葉上凝聚成珠,如心神的專注。 磨墨容易,也不容易。只要墨條好,總是可以磨得黑,然而墨要磨得細緻,要有輕風拂花的心情,要有力透硯面的
瘦金體的結構非常精微,差一點點就失去瘦金體特有的味道, 所以宋徽宗的瘦金體是絕對的標準,只有宋徽宗的字才是瘦金體,凡是不像的, 就統統都不能說是瘦金體,更沒有什麼「XX氏瘦金體」之類的說法…… 瘦金體是宋徽宗獨創的書體,其風格和成就在書法史上可謂獨一無二。宋徽宗的瘦金體在歷史上雖然占據一定
方格子網站通知說我的文章〈書法要如何自學?〉在一天之內有1000的閱讀量,要我開啓廣告功能。 這篇文章已經貼了一年多,忽然有這麼大的閱讀量,我猜測可能是因為1.疫情過了,2.暑假到了,父母得想辦法讓小朋友有事做,但疫情雖然過了,還是有一些確診,所以還是不能隨便外出,所以自學書法是很好的選擇。
每次去故宮,都會聽到有人駡乾隆,說這個皇帝附庸風雅,愛蓋印章,破壞文物。 這種人一定是書畫藝術的門外漢,但是駡皇帝可以顯得自己好像很內行,至少很爽。 殊不知,乾隆是古今中外的最大收藏家,他對文物的精通,從他的在書畫器物上的題識可以看得出來絕對是一等一的行家。 別輕易說他是皇帝,所以可以擁有那麼多實物
1.選對毛筆與紙張 寫書法絕對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事,初學如此,有經驗者亦然,要寫出好字,首先就是要選對毛筆和紙張。 書法字體篆、隸、行、草、楷、歷代名家風格、大小,都有相對應的毛筆與紙張才能表現。 黃山谷用的毛筆紙張和蘇東坡不一樣,原因是表現的風格不同,兩者毛筆紙張互換,必然減損表現。 怎麼
每次刻印章,我總是想起他那張刻印章的工作桌。 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陷入恐慌,台灣雖然控制得宜,但仍然儘量不出門,每天寫字畫畫,而更多的時間是刻印章。 目光聚焦在方寸之間,筆畫如絲,心緒很容易集中,忘了紛擾的新聞,也很容易飄散,因而想起刻印章的諸多往事。 我第一次刻印章,是在大一那年
一、磨墨寫字 毛筆寫的,往往就是心情與心境。 寫字,從磨墨之前的倒水開始,就要有清淨之心,也要有雅潔之意。 磨墨倒水,要用水滴細注,水在硯堂如露珠在荷葉上凝聚成珠,如心神的專注。 磨墨容易,也不容易。只要墨條好,總是可以磨得黑,然而墨要磨得細緻,要有輕風拂花的心情,要有力透硯面的
瘦金體的結構非常精微,差一點點就失去瘦金體特有的味道, 所以宋徽宗的瘦金體是絕對的標準,只有宋徽宗的字才是瘦金體,凡是不像的, 就統統都不能說是瘦金體,更沒有什麼「XX氏瘦金體」之類的說法…… 瘦金體是宋徽宗獨創的書體,其風格和成就在書法史上可謂獨一無二。宋徽宗的瘦金體在歷史上雖然占據一定
方格子網站通知說我的文章〈書法要如何自學?〉在一天之內有1000的閱讀量,要我開啓廣告功能。 這篇文章已經貼了一年多,忽然有這麼大的閱讀量,我猜測可能是因為1.疫情過了,2.暑假到了,父母得想辦法讓小朋友有事做,但疫情雖然過了,還是有一些確診,所以還是不能隨便外出,所以自學書法是很好的選擇。
每次去故宮,都會聽到有人駡乾隆,說這個皇帝附庸風雅,愛蓋印章,破壞文物。 這種人一定是書畫藝術的門外漢,但是駡皇帝可以顯得自己好像很內行,至少很爽。 殊不知,乾隆是古今中外的最大收藏家,他對文物的精通,從他的在書畫器物上的題識可以看得出來絕對是一等一的行家。 別輕易說他是皇帝,所以可以擁有那麼多實物
1.選對毛筆與紙張 寫書法絕對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事,初學如此,有經驗者亦然,要寫出好字,首先就是要選對毛筆和紙張。 書法字體篆、隸、行、草、楷、歷代名家風格、大小,都有相對應的毛筆與紙張才能表現。 黃山谷用的毛筆紙張和蘇東坡不一樣,原因是表現的風格不同,兩者毛筆紙張互換,必然減損表現。 怎麼
每次刻印章,我總是想起他那張刻印章的工作桌。 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陷入恐慌,台灣雖然控制得宜,但仍然儘量不出門,每天寫字畫畫,而更多的時間是刻印章。 目光聚焦在方寸之間,筆畫如絲,心緒很容易集中,忘了紛擾的新聞,也很容易飄散,因而想起刻印章的諸多往事。 我第一次刻印章,是在大一那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所以,我們真正想修禪的人,必須要注意養成一個好習慣,同時要避免這個壞習慣。包括不要老是去尋求聲光效果的刺激,同時就是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保持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保持專注。 除了專注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放鬆。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所以,我們真正想修禪的人,必須要注意養成一個好習慣,同時要避免這個壞習慣。包括不要老是去尋求聲光效果的刺激,同時就是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保持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保持專注。 除了專注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放鬆。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