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世代的職場特徵 Characteristics about Gen Z in the Workplace

更新於 2024/03/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什麼是 Z 世代 (Generation Z)?

「Z 世代」,又被稱為 Gen Z,出生於 1997-2015 年的族群。根據 Pew Research 研究中心的數據,雖然世代劃分並不是基於固定時間來決定,但是劃分「Y 世代 (千禧世代)」和「Z 世代」之間的界限,可以依據影響他們的成長年代的重要政治、經濟或社會事件來設定。例如 Z 世代大多數人不太可能記得 2001 年 9 月 11 日事件。

有些在 1997 年之前出生的人,儘管從技術上被歸類為 Y 世代,甚至 X 世代,可能會具有 Z 世代的特徵。雖然 Z 世代正在逐漸步入職場,但大部份都只是剛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相較於之前的世代,我們對於他們的職場偏好和習慣仍了解不多。



Z 世代的共同特徵

雖然不是每個 Z 世代的人都會具有相同的特點和價值觀,但與他們互動時,你可能會經常注意到以下特質:


1. Z 世代期待使用現代科技工作

Z 世代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各種科技產品,因此他們在職場中也希望能夠使用現代科技。所以也有人稱他們「自拍世代 (Selfie Generation)」。

儘管 Z 世代在科技溝通下成長,但一些研究顯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來娛樂自己,但在職業上更傾向於與人面對面地交流。因此若要在職場上有效地與 Z 世代互動,雇主可能需要在現實世界中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同時也要保持虛擬溝通的平衡。在溝通方式上需要更具靈活性,以滿足 Z 世代的溝通偏好。


2. Z 世代更偏好面對面的互動

Z 世代在職場中更傾向於與人建立人際關係,並在互動中感受到人的聯繫。反應在招聘過程,就是他們可能更喜歡實體面試,而不是線上面試。另一項調查顯示,大約 75% 的 Z 世代受訪者更喜歡與主管在面對面時,得到即時反饋。這反映出他們對於實際互動與交流的偏好。

Z 世代通常重視協作與人際互動,他們希望能夠與同事合作並分享不同的觀點。但由於 COVID-19 疫情造成的限制,Z 世代的偏好也可能會有所改變。無論如何,雇主和管理人員仍應在虛擬互動中注重人際關係的聯繫,來滿足 Z 世代的需求。


3. Z 世代具有創業精神

Z 世代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許多運用科技創業獲利的實例,這激發了他們創業的潛力。由於他們對於數位技術的熟悉度,所以能夠運用這些知識為自己創造機會。此外,他們還可能透過觀察其他人如何透過眾籌網站等方式,做為市場行銷推廣自己想法與籌募資金,而培養出商業頭腦和洞察力。這些都反映出 Z 世代對於創業和商業機會的興趣與積極性。

事實上,58% 的 Z 世代表示,他們希望有一天能擁有自己的事業,而 14% 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在職場上,你可能會注意到 Z 世代非常在意具競爭性的薪酬、福利與發展機會。這表示他們可能更在乎工作機會的整體價值,並追求更好的經濟回報。


4. Z 世代對於威權環境的容忍度較低

Z 世代習慣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從中獲得即時反饋。這也會反應在工作場所上,他們可能更期待在職場中能夠被理解和尊重,並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夠得到聆聽。這反應出他們對於威權主義和僵化的工作環境的容忍度較低,並且更傾向於在開放和尊重的職場文化中,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創意。這是一種平等和參與的價值觀。

根據 Workforce Institute 的報告,Z 世代在選擇上級主管時,最看重的是能夠建立信任和提供支持的特質。32% 的 Z 世代受訪者表示,如果能有一位支持他們的主管,他們會更賣力工作,並願意在公司待更長時間。另外 29% 的人認為,擁有一位效果不佳的經理,會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這突顯了 Z 世代對於良好職場關係和支持性領導風格的重視,並且願意為此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


5. Z 世代更容易適應變革

由於 Z 世代能夠迅速獲取各種資訊,是資訊最豐富的一代。他們在社會和政治事件方面的了解程度相對較高。他們通過互聯網、新聞和社交媒體,觀察大型社會和政治事件的發展。對於變革的概念與可能性,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可能更容易接受與適應改變,並在職場中更願意參與推動和應對變革。

Z 世代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一些重要的全球性事件,例如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和經濟大衰退等,這些事件都可能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與激發參與行動主義的渴望,並在社會中推動變革。作為變革的推動者,他們在職涯中通常傾向於尋找具有貢獻、創造、領導和學習的工作機會,讓他們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


6. Z 世代重視靈活性

1/3 的 Z 世代認為他們是最努力工作的一代,但也希望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他們認為,雇主應該提供帶薪育嬰假、充裕的休假時間,以及彈性的工作地點和時間。此外,他們追求工作穩定性,因此會被額外的福利所吸引,例如更全面的醫療保險,而不是免費食物或歡樂時光這些表面的福利。當這些條件被滿足,他們也更願意為此付出更多努力。


7. Z 世代更具競爭力

Z 世代在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中成長,他們習慣迅速獲得反饋,以改進自己的表現。他們可能習慣了能夠迅速地查看自己的成績,並與同學進行比較。這也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中的態度和行為。他們可能會更注重比較與競爭,並尋求不斷改進以得到更優越的表現。

在職場上,Z 世代的競爭性可能會強烈反應在工作上得到認可。因此他們重視對於如何達到成功,與職務升遷的明確的期望。根據 Workforce Institute 的報告,57% 的 Z 世代受訪者期望每年至少獲得一次晉升的機會。這表示他們希望通過不斷的進步與認可,達成自己在職場上的目標與抱負。



整體而言,Z 世代是充滿活力、積極參與社會、崇尚創新和多元化的年輕人。他們的價值觀與期望,在工作場所和社會中都逐漸產生了影響力,需要我們更深入的理解與適應。



(資料來源: Indeed)

《九思觀點》與你分享美國職場人力資源、職涯發展的深度見解與實用建議。 我們旨在為臺灣企業與個人提供專業諮詢,協助你順利進入並在美國職場蓬勃發展。透過深刻的分析和最新的趨勢研究,我們將帶你探索人資領域的關鍵議題,提供實用的職涯發展指南,並分享在美國職場取得成功的心得與策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項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 1/5 的員工正在「大聲離職 (Loud Quitting)」,而且這比「安靜離職 / 躺平文化 (Quiet Quitting)」更為極端。「大聲離職」是一種職場趨勢,員工在辭職前或辭職期間大吵大鬧,或公開表達對工作經歷的不滿。
「微觀自然 (Micro-Nature)」研究指出,將自然元素融入工作場所,對於員工績效和福祉具有積極影響力。研究顯示在工作環境中接觸大自然,可以提高生產力、樂於助人歡喜心與創造力。建議在辦公場所,將自然景觀運用在空間上,並鼓勵員工工作之餘接觸大自然。將工作場所適度與自然融合,可以提高整體業務績效。
隨著新混合式工作型態、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資訊保護等趨勢發展,IT 與 HR 必須比過去更加緊密結合。身為 IT​​ 領導者,你了解與其他業務部門合作的重要性,也會確保你的團隊必須具有跟上產業所需技術,才能留住客戶與員工。因此,IT 與 HR 間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合作關係。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過去這幾十年來,為單一雇主全職工作一直被視為常態,但也逐漸顯示在美國人力市場上,再也無法以此方式謀生。近期 McKinsey《美國機會調查》報告顯示,高達 36% 的就業受訪者,認為自己是獨立工作者。與 2016 年美國獨立勞動力佔就業人口的 27% 來看,這比例明顯增加。
一項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 1/5 的員工正在「大聲離職 (Loud Quitting)」,而且這比「安靜離職 / 躺平文化 (Quiet Quitting)」更為極端。「大聲離職」是一種職場趨勢,員工在辭職前或辭職期間大吵大鬧,或公開表達對工作經歷的不滿。
「微觀自然 (Micro-Nature)」研究指出,將自然元素融入工作場所,對於員工績效和福祉具有積極影響力。研究顯示在工作環境中接觸大自然,可以提高生產力、樂於助人歡喜心與創造力。建議在辦公場所,將自然景觀運用在空間上,並鼓勵員工工作之餘接觸大自然。將工作場所適度與自然融合,可以提高整體業務績效。
隨著新混合式工作型態、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資訊保護等趨勢發展,IT 與 HR 必須比過去更加緊密結合。身為 IT​​ 領導者,你了解與其他業務部門合作的重要性,也會確保你的團隊必須具有跟上產業所需技術,才能留住客戶與員工。因此,IT 與 HR 間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合作關係。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過去這幾十年來,為單一雇主全職工作一直被視為常態,但也逐漸顯示在美國人力市場上,再也無法以此方式謀生。近期 McKinsey《美國機會調查》報告顯示,高達 36% 的就業受訪者,認為自己是獨立工作者。與 2016 年美國獨立勞動力佔就業人口的 27% 來看,這比例明顯增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談青春期的迷惘、哀傷與「世界太美了可惜不值得」的絕望。 網路社群的興起,讓一個個年輕生命,像走進萬花筒內,舉手投足,折射出更為複雜也更為細碎的稜鏡片段,稜鏡奪目,卻也易碎,承受不起太重或太輕的注目。
Thumbnail
「理性」,真正的自由,也是所謂的「成功」與「道德」的關鍵。 每個人都擁有「理性」(reason),它指的是內心的思考活動。康德認為我們的理性是大於情感的,也就是理性是我們自己的「最高主宰」。身為Z世代尾端的學習者,發出對於康德「自由」最大的感慨,世代變遷下有所感嘆的我發出對自我的省思......
今天,我想聊的主題是Z世代的時間。不分世代,每人一天擁有24小時,妥善的時間分配,會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 我特別聚焦在Z世代,這群生於1996~2012年的數位原住民,因為手機,對年輕世代影響最大。 我的爺爺奶奶,透過收音機、電視認識世界。上世紀末網路開始普及,我的父母輩,成年後用電腦、手機取得
Thumbnail
最年長的嬰兒潮一代和最年輕的Z世代之間存在著近50年的年齡差距。多年來,我們一直聽到這些世代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從他們如何花錢、如何工作到如何使用表情符號。 我們在TikTok上看到了「OK Boomer」的趨勢,Z世代批評他們的長輩,而嬰兒潮一代則反駁說年輕世代應該「停止抱怨」。
Thumbnail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Olivia,是在參加人生中第一場模聯的前一天晚上,滑著youtube,忽然看到Drivers license,心裡想著:[這不是最近很紅的那一首嗎? 那不然我來聽一下好了。] 就因為這樣,我認識了Olivia Rodrigo,也滿心期待著他第一張專輯的到來... 老娘被甩了→生氣中
Thumbnail
你以為Z世代資源更好了、更不缺錢了,但他們卻更多人在與焦慮、茫然、身心症拚搏。職涯諮詢這職業,當愈做愈深入時,愈覺得自己要不斷更新自己,無論是知識技術、還是身心狀態,要不然要怎麼好好陪伴他們呢?
食色性也。我是個好色的人,喜歡賞心悅目的事物。 我身邊圍繞著美麗的女孩們,有些會用眉筆描繪眉毛,有些用亮粉粧點眼周、戴髮箍作秀髮的配件,把頭髮燙直、燙捲、染金、染粉,配戴各種耳飾,穿著緊身的短版上衣、細肩帶,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果然會像飛蛾一樣,靠近閃閃發亮的人們。
Thumbnail
安靜辭職一詞,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 (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Thumbnail
韓國職業能力研究院於6日發表了「讓青年不想上門求職或待不下去的職位特徵」。研究員以8353名1999年生、一邊完成大三學業、一邊準備就業的韓國Z世代為對象,於2019年至2020年間實施問卷調查。
Thumbnail
我在白色桌布上畫圈,圓心畫叉號。 我來到攝影機旁,將記號映入螢幕。身旁的座地燈亦對準桌面,熱力害我汗流浹背。 我看表,時間差不多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談青春期的迷惘、哀傷與「世界太美了可惜不值得」的絕望。 網路社群的興起,讓一個個年輕生命,像走進萬花筒內,舉手投足,折射出更為複雜也更為細碎的稜鏡片段,稜鏡奪目,卻也易碎,承受不起太重或太輕的注目。
Thumbnail
「理性」,真正的自由,也是所謂的「成功」與「道德」的關鍵。 每個人都擁有「理性」(reason),它指的是內心的思考活動。康德認為我們的理性是大於情感的,也就是理性是我們自己的「最高主宰」。身為Z世代尾端的學習者,發出對於康德「自由」最大的感慨,世代變遷下有所感嘆的我發出對自我的省思......
今天,我想聊的主題是Z世代的時間。不分世代,每人一天擁有24小時,妥善的時間分配,會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 我特別聚焦在Z世代,這群生於1996~2012年的數位原住民,因為手機,對年輕世代影響最大。 我的爺爺奶奶,透過收音機、電視認識世界。上世紀末網路開始普及,我的父母輩,成年後用電腦、手機取得
Thumbnail
最年長的嬰兒潮一代和最年輕的Z世代之間存在著近50年的年齡差距。多年來,我們一直聽到這些世代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從他們如何花錢、如何工作到如何使用表情符號。 我們在TikTok上看到了「OK Boomer」的趨勢,Z世代批評他們的長輩,而嬰兒潮一代則反駁說年輕世代應該「停止抱怨」。
Thumbnail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Olivia,是在參加人生中第一場模聯的前一天晚上,滑著youtube,忽然看到Drivers license,心裡想著:[這不是最近很紅的那一首嗎? 那不然我來聽一下好了。] 就因為這樣,我認識了Olivia Rodrigo,也滿心期待著他第一張專輯的到來... 老娘被甩了→生氣中
Thumbnail
你以為Z世代資源更好了、更不缺錢了,但他們卻更多人在與焦慮、茫然、身心症拚搏。職涯諮詢這職業,當愈做愈深入時,愈覺得自己要不斷更新自己,無論是知識技術、還是身心狀態,要不然要怎麼好好陪伴他們呢?
食色性也。我是個好色的人,喜歡賞心悅目的事物。 我身邊圍繞著美麗的女孩們,有些會用眉筆描繪眉毛,有些用亮粉粧點眼周、戴髮箍作秀髮的配件,把頭髮燙直、燙捲、染金、染粉,配戴各種耳飾,穿著緊身的短版上衣、細肩帶,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果然會像飛蛾一樣,靠近閃閃發亮的人們。
Thumbnail
安靜辭職一詞,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 (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Thumbnail
韓國職業能力研究院於6日發表了「讓青年不想上門求職或待不下去的職位特徵」。研究員以8353名1999年生、一邊完成大三學業、一邊準備就業的韓國Z世代為對象,於2019年至2020年間實施問卷調查。
Thumbnail
我在白色桌布上畫圈,圓心畫叉號。 我來到攝影機旁,將記號映入螢幕。身旁的座地燈亦對準桌面,熱力害我汗流浹背。 我看表,時間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