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征服並扭曲工業的現實(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職官僚在第二級產業的膨脹,與在地位上壓制理因是生產者的理科工程師。我們現在的體系建立於二戰之後,大概從1960年代後,代表金融的文職官僚就逐漸地人數膨脹,一間技術大學最初可能只需要幾個文職官僚就能運作,大概在教授的大辦公室旁開幾個小小的隔間就足以辦公,但是現在文職官僚的數量多到需要一整棟數層樓高的建築才能滿足其辦公需求。

而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金融與工廠之間,原本工人、工程師等屬於公司雇員的主體,他們對應於傳統社會中的農夫與工匠,但是在諸公司中的比例慢慢地下降。而金融業則膨脹成大量職員不停交換金錢與資訊的冗餘體系。

曾經有學者推論,如果社會中的冗餘工作被消除,則平均工作時間可以減為每周15個小時,但是這件事情沒有發生,因為金融業通過大規模的雇傭不具理工能力的員工,透過人數來壓制理工科體系的人員。

隨著金融控制一切,工業也隨之衰弱

隨著金融控制一切,工業也隨之衰弱


未來的危機

隨著金融業的地位上升,而工業受到的壓制加深,一個導致工業體系在全世界瓦解的清算也正在悄悄地接近。由於金融業的高地位,與高收入,導致有能力進行思考的聰明人開始往金融相關的行業移動,並進而導致了金融對工業的支配。

但是隨著金錢管理階級的附屬產物-文職官僚因為金融對工廠的壓制,也在每棟工廠的旁邊產生了被稱為「行政中心」的建築物,在「行政中心」內存在許多冗餘的辦公室工作,存在於行政、管理、行銷、法律、財務、諮詢等各個部門之中。在十九世紀只需要一個文職官僚處理甚至是委外的文書工作,現在需要兩到三個以上的辦公室才能處理。

而這相對地導致了理工人員的枯竭,大學中文職科系的存在相對擠壓了理工科系的人口,但又出於某些顯而易見的原因,這些文職科系也不可能關閉,隨著理工人員的枯竭,去工業化開始發生在各個曾經工業化的國家之中。

也就是說金融對工業的壓制最終會導致工業的蕭條,而工業的蕭條最終會使國家的繁榮消失,這也是為什麼像是美國與英國這樣金融繁盛的地方同樣無法防止工業消退的原因之一,只能不斷通過金融殖民那些金融不怎麼繁盛的國家(像是中國與現在的印度墨西哥),並將被自己菁英拋棄的工業體系移植到那些國家之中,而在西方文明退縮的時代這將會導致一個悖論,亦即當西方文明的邊界內逐漸趨於「已開發」階段後,曾經在拿破倫後撐起世界,養活並改善數十億人生活水準的工業文明將會如同鐵鏽帶那樣逐漸的枯萎消失,如果沒有恢復工業的手段,將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導致大量的人道災難。

下周我會繼續討論未來的社會將會如何應對與克服這種趨勢。




avatar-img
100會員
157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龜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統計中國現在有世界第一個鋼鐵生產,但是在金融上一敗塗地,而這個一敗塗地最終也會摧毀中國的工業生產,並將其工業優勢讓給其他被美國軍工複合體的金融眷顧的國家。
對種族的癡迷是現代西方社會的一個弊病。自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於弱勢種族的愧疚已經變成了迫使文明人放棄文明的精神枷鎖。未來的世代將會表明,只有放棄二戰敘事,意即白人邪惡論,國家才會有明天。
2016年,安全公司Imperva發佈了一份關於機器人流量的報告,發現機器人占網路流量的52%,這是它首次超過人類流量。這份報告被用作關於網路已死理論的報告的證據。
由於幾十年來的創意枯竭,即便擁有更好的印刷與作圖技術,超級英雄漫畫在世界的影響力正在逐步地消退。
在我們這個時代,儘管大家都知道媒體的政治傾向,但有時還是會引用媒體的話來討論事情。雖然傳統媒體因為失信問題,而逐漸不受大眾信任,但是對於新知的需求仍然是大眾政治所必需的。
相較於全球化時代,這個時代世界各國的對國外移民的限制更多,但是基於戰爭與經濟不景氣的「非自願移民」數量也大幅增加。這也使的國際之間的磨擦變多。 鋌而走險也要移民
根據統計中國現在有世界第一個鋼鐵生產,但是在金融上一敗塗地,而這個一敗塗地最終也會摧毀中國的工業生產,並將其工業優勢讓給其他被美國軍工複合體的金融眷顧的國家。
對種族的癡迷是現代西方社會的一個弊病。自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於弱勢種族的愧疚已經變成了迫使文明人放棄文明的精神枷鎖。未來的世代將會表明,只有放棄二戰敘事,意即白人邪惡論,國家才會有明天。
2016年,安全公司Imperva發佈了一份關於機器人流量的報告,發現機器人占網路流量的52%,這是它首次超過人類流量。這份報告被用作關於網路已死理論的報告的證據。
由於幾十年來的創意枯竭,即便擁有更好的印刷與作圖技術,超級英雄漫畫在世界的影響力正在逐步地消退。
在我們這個時代,儘管大家都知道媒體的政治傾向,但有時還是會引用媒體的話來討論事情。雖然傳統媒體因為失信問題,而逐漸不受大眾信任,但是對於新知的需求仍然是大眾政治所必需的。
相較於全球化時代,這個時代世界各國的對國外移民的限制更多,但是基於戰爭與經濟不景氣的「非自願移民」數量也大幅增加。這也使的國際之間的磨擦變多。 鋌而走險也要移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Thumbnail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資工系啊!在這個升學的時間肯定是被搶破頭的科系吧,不論是未來誘人的薪資還是AI的浪潮,這個行業⋯你們肯定充滿了想像與嚮往 資工系與其說是科學或工程、它其實更像邏輯、藝術、和歷史的結合,很多設計、很多程式碼、很多非硬性規定追根究底的話就是「喔⋯⋯當初大家這樣講好了啊」「這樣寫比較好⋯因為如果⋯就會⋯
Thumbnail
AI工具導入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對日後的工作機會和型態產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分成3大部分各別討論: (1)文科生將再次迎來出頭天;(2)理工科學生工作機會將大幅減少;(3)一人公司數量將爆發性成長。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經濟學是當代的「通識」,是每個人、每個專業都會碰到的知識。不管政治體制為何,資本主義已然讓經濟的市場供需成了世界語言。然而,大學建築系卻沒有一門「通識建築經濟學」的課,導致初出社會的建築新鮮人,不知道為什麼辛辛苦苦念了5年的建築系,到頭來在建築師事務所的起薪卻只有區區2萬6,為理想燃燒生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Thumbnail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資工系啊!在這個升學的時間肯定是被搶破頭的科系吧,不論是未來誘人的薪資還是AI的浪潮,這個行業⋯你們肯定充滿了想像與嚮往 資工系與其說是科學或工程、它其實更像邏輯、藝術、和歷史的結合,很多設計、很多程式碼、很多非硬性規定追根究底的話就是「喔⋯⋯當初大家這樣講好了啊」「這樣寫比較好⋯因為如果⋯就會⋯
Thumbnail
AI工具導入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對日後的工作機會和型態產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分成3大部分各別討論: (1)文科生將再次迎來出頭天;(2)理工科學生工作機會將大幅減少;(3)一人公司數量將爆發性成長。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經濟學是當代的「通識」,是每個人、每個專業都會碰到的知識。不管政治體制為何,資本主義已然讓經濟的市場供需成了世界語言。然而,大學建築系卻沒有一門「通識建築經濟學」的課,導致初出社會的建築新鮮人,不知道為什麼辛辛苦苦念了5年的建築系,到頭來在建築師事務所的起薪卻只有區區2萬6,為理想燃燒生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