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選擇活得久還是活得開心健康的醫療?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和田秀樹是日本著名的精神科醫師,而且是專為高齡長者服務的精神科醫師,他最近出版的「幸齡人生70開始」,是2022年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我猜會這麼受歡迎,多少是他的觀點讓許多高齡長者鬆一口氣。

雖然他是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而且曾經到美國留學,但是他的很多看法都跟現在主流的醫學觀點大不相同。

比如說,對於幾乎每個高齡長者都有的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這三高,他反對依現在的醫療指引而長期服藥,甚至他在書中頗為激進地批評:「日本的代謝症候群相關政策,只不過是一群對於高齡現況一無所知的學者與官僚所主導制定的錯誤政策。在統計數據上也顯示,要是乖乖按照代謝症候群相關指引努力減重,反而會導致壽命縮短。」他以日本或美國的調查結果指出,最長壽的人是BMI25至29,也就是身形稍胖的族群,而BMI低於18.5的瘦子,死亡率是稍胖者的2.5倍。

他認為目前醫界建議的,為了預防冠狀動脈硬化所採行的降血壓吃藥或膽固醇的飲食限制,是來自於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統計與研究數據。

在美國因心肌梗塞而死亡的人數是死於癌症的1.7倍,在日本因癌症而死的人數是心肌梗塞的十倍之多,換句話說,兩個國家在疾病構成上就有非常顯著的不同,日本人若是將長壽的希望放在降低血壓血脂與血糖上,完全不合乎情理。

和田秀樹認為與其擔心膽固醇會造成動脈硬化,不如先擔心因為減少膽固醇而造成男性荷爾蒙降低會形成男性勃起障礙影響性功能,而且會減低人的行動意願以及對事物的關心與專注力,讓人變成毫無活力的老人。

他在書上明確的提醒,為了降低十年後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他強調日本會發生心肌梗塞的機會遠遠低於西方人),從進入熟齡開始就持續服用藥物,長期過著毫無活力的生活,這樣真的有意義嗎?尤其過了七十歲應該將舒適愉快當做最優先考慮,他認為,能讓人維持長壽的醫療以及讓人活得健康的醫療完全是兩回事。

他是高齡精神科醫師,他對患者精神狀態的觀察應該是有說服力的,他認為膽固醇高的人不容易罹患憂鬱症,而且膽固醇越高的男性,活力愈充沛,頭腦愈清晰。

除了膽固醇,其他如血壓或血糖值,也都是在稍高的狀態下能使得頭腦更靈活清晰,若是服用藥物降低血壓或血糖至標準值,反而讓頭腦變得很混沌。

而且在控制三高時通常會一併限制飲食,這也將剝奪生活的樂趣,讓人成為死氣沉沉的老人。年紀大時最怕的是大腦退化,他認為在品嘗美食時,能夠充分活化人類的前額葉,帶來幸福感,相反的,充滿限制的生活讓前額葉無法獲得刺激,會加速大腦老化。

年過七十後,就不要對飲食限制太計較,吃得好吃的開心最重要,同時也才能提升身體免疫力,降低癌症風險。他一再強調,日本人癌症人數遠大於心肌梗塞,為了預防很久以後可能才會發生的心肌梗塞,卻讓自己長期陷入充滿各種限制的生活,以及提高罹癌風險,這種選擇值得嗎?

和田秀樹這些言論,跟當代主流醫學觀點很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離經叛道,當然,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提醒讀者:「醫學是一門還在發展中的學問。雖然也可以選擇無條件相信現在已知的「不完善」醫學,不過,反正醫學也還未臻完美,不如選擇「離苦得樂」也是一種思考方式。既然沒有任何確切證據可以證明選擇忍耐就能活得長壽,倒不如以目前生活中的舒適為優先,我認為不妨站在這樣的觀點來選擇醫療方式會更好。」

有趣的是,他也反對一般的全身健康檢查,認為每個人的體質與生活環境本來就不相同,有些人數值異常,但整體而言很健康;也有些人的數值明明正常,卻身患疾病。換句話說,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健檢數值被判定為異常的人,就一定會生病。

通常日本的健檢會包括五十到六十個項目,和田秀樹認為,這些項目與疾病有明確因果關係的只有血壓跟紅血球數量等五到六個項目而已,而且就算血壓或血糖數值非常高,也只不過表示在機率上將來危害到健康狀態的可能性比較高而已。

而且若過度迷信健檢結果,傾盡全力想改善健檢的數值,不但不會變得更健康,反而會讓自己漸漸變成喪失活力,萎靡不振的老人。

他主張若真的想預防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的話,就直接做心臟檢查與腦部磁振造影檢查,明確得知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與變窄的情況,或者腦部是否有動脈瘤,早期進行預防性手術。

另外他也建議,千萬小心那些臨床大學教授名醫所講的話,因為那些大教授的極度專業,他們的建議,其實只是對自己專責的器官好,也許經過他的診治,可以讓就診的器官變好,但是可能反而會加重其他器官的問題,換句話說,每一個專科醫師都是站在自己專責的器官立場來治療,並不是讓患者充滿活力過生活當作治療目標。

我很認同和田秀樹這個觀點,就像多年來醫界流傳的笑話:「手術成功,但是病人死了!」我們在臨床上也常看到,若不動手術,患者還可以正常行走生活三年五年以上,可是手術一動完,即使手術本身成功,但是患者卻從此必須坐輪椅或臥床,而且一旦高齡長者喪失行動能力及減少社會互動後,肌肉會退化地非常快,同時大腦也會快速老化。

因此,目前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世界醫療體系,正在積極建構,「高齡整合門診」,也就是不再讓高齡長者奔波於各分科的診間,而是由這個整合門診以全人的角度來評估診治,不再是一個器官一個器官來治療。

同時,近年活躍老化的概念也被主流醫界接受,也就是儘量以「功能性」來評估診治,不是非得把「疾病」治好,所謂功能性就是病人能吃能喝能走能自己過生活是最重要的,對每個患者來說,健康的長壽才是長壽,否則靠著醫療科技與儀器,長期臥床失智失能得來的長壽,也許只是「延長死亡」,「不得好死」的天譴。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書名: 幸齡人生70開始 如果你能活到八十歲,你如何想像你的晚年樣貌?是健康的接受自然老化?還是因病無法自我照顧卻死不了?
Thumbnail
書名: 幸齡人生70開始 如果你能活到八十歲,你如何想像你的晚年樣貌?是健康的接受自然老化?還是因病無法自我照顧卻死不了?
Thumbnail
日本2022年暢銷書是和田秀樹醫師所寫的「幸福人生70開始」,因為他在三十多年的高齡醫學臨床經驗中,覺得七十來歲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會影響往後餘生,但是七十後的身體結構跟年輕時不同,所以他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受到以往醫學常識的束縛。 和田秀樹的主張跟現在對慢性病控制的建議不太一樣的原因,我推測或許他是
Thumbnail
日本2022年暢銷書是和田秀樹醫師所寫的「幸福人生70開始」,因為他在三十多年的高齡醫學臨床經驗中,覺得七十來歲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會影響往後餘生,但是七十後的身體結構跟年輕時不同,所以他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受到以往醫學常識的束縛。 和田秀樹的主張跟現在對慢性病控制的建議不太一樣的原因,我推測或許他是
Thumbnail
和田秀樹是日本著名的精神科醫師,而且是專為高齡長者服務的精神科醫師,他最近出版的「幸齡人生70開始」,是2022年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我猜會這麼受歡迎,多少是他的觀點讓許多高齡長者鬆一口氣。 雖然他是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而且曾經到美國留學,但是他的很多看法都跟現在主流的醫學觀點大不相
Thumbnail
和田秀樹是日本著名的精神科醫師,而且是專為高齡長者服務的精神科醫師,他最近出版的「幸齡人生70開始」,是2022年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我猜會這麼受歡迎,多少是他的觀點讓許多高齡長者鬆一口氣。 雖然他是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而且曾經到美國留學,但是他的很多看法都跟現在主流的醫學觀點大不相
Thumbnail
根據和田醫師的研究,1947年的平均壽命大概是50幾歲,而今平均壽命已經來到80幾歲,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平均多活30年。然而,直到過世之前,平均需照護的時間,男性是9年,女性則是12年,主要是因為女性比男性長壽的緣故。
Thumbnail
根據和田醫師的研究,1947年的平均壽命大概是50幾歲,而今平均壽命已經來到80幾歲,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平均多活30年。然而,直到過世之前,平均需照護的時間,男性是9年,女性則是12年,主要是因為女性比男性長壽的緣故。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三)承──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基礎  年輕時在家裡辦了一個讀書會(或許稱為成長團體更適合),當時大家都才二、三十歲,認真工作之餘,碰面總會互問:「哪裡有什麼好玩的?」彼此交換休閒娛樂的訊息。  但是時光飛逝,將近三十年過去,大伙還是常碰面,但是大家交換的訊息已經變成:「哪裡有好醫生?」  養生這件
Thumbnail
 (三)承──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基礎  年輕時在家裡辦了一個讀書會(或許稱為成長團體更適合),當時大家都才二、三十歲,認真工作之餘,碰面總會互問:「哪裡有什麼好玩的?」彼此交換休閒娛樂的訊息。  但是時光飛逝,將近三十年過去,大伙還是常碰面,但是大家交換的訊息已經變成:「哪裡有好醫生?」  養生這件
Thumbnail
乍看有點「離經叛道」,但這卻是一個誠實又誠懇的醫師所提供的幸福處方,也是這個時代人人都需要的生活指南。  這是一份可以讓我們幸福的醫師處方箋,寫給現已年屆七十五歲的長者,以及家有長者的年輕人,再加上剛退休或即將退休,正期待展開第三人生的熟齡朋友。  或許因為最近全世界都同時面對人類史無前例的社會狀況
Thumbnail
乍看有點「離經叛道」,但這卻是一個誠實又誠懇的醫師所提供的幸福處方,也是這個時代人人都需要的生活指南。  這是一份可以讓我們幸福的醫師處方箋,寫給現已年屆七十五歲的長者,以及家有長者的年輕人,再加上剛退休或即將退休,正期待展開第三人生的熟齡朋友。  或許因為最近全世界都同時面對人類史無前例的社會狀況
Thumbnail
如果你三十歲了,請不要再覺得「養生」是老人家才會做的事。 因為你的人生、至少已經過了三分之一,也可能二分之一! 抱歉很殘酷,但你已經不再是年輕人了。 三十歲的你應該也漸漸發現,好像真的各方面都不如從前了。 以前熬夜兩三天,現在熬夜躺三天。 以前假日往外跑,現在假日只想在家躺。 以前嫌電梯慢走樓梯比
Thumbnail
如果你三十歲了,請不要再覺得「養生」是老人家才會做的事。 因為你的人生、至少已經過了三分之一,也可能二分之一! 抱歉很殘酷,但你已經不再是年輕人了。 三十歲的你應該也漸漸發現,好像真的各方面都不如從前了。 以前熬夜兩三天,現在熬夜躺三天。 以前假日往外跑,現在假日只想在家躺。 以前嫌電梯慢走樓梯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