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70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本2022年暢銷書是和田秀樹醫師所寫的「幸福人生70開始」,因為他在三十多年的高齡醫學臨床經驗中,覺得七十來歲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會影響往後餘生,但是七十後的身體結構跟年輕時不同,所以他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受到以往醫學常識的束縛。

和田秀樹的主張跟現在對慢性病控制的建議不太一樣的原因,我推測或許他是專看高齡長者的精神科醫師,所以他最憂慮的是腦部的退化以及失智症。因為只要八十五歲以上的人,大腦中都一定會有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變性,即使程度較輕,生活功能還不致於受影響,但是年紀愈長,雖然身體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但是大腦卻沒有辦法,結果導致獲得延長的歲月卻必須與失智症共存,換句話說,現代是一個不是早死,就是癡呆到死的時代。

年輕時,人的生理或智力差距並不大,但是到了高齡,彼此的落差就非常大,比如有的人八十幾歲失智已無法跟人溝通,但是有的人仍然可以繼續工作或生龍活虎從事各種活動,和田秀樹醫師認為差距的關鍵在於七十來歲時,是否仍然保有活力的生活,很多人到七十歲之後,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不感興趣,漸漸足不出戶,這是讓人迅速衰老,大腦退化的主要原因。

也因此,他覺得許多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這類慢性病的藥會降低人的活動意願,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太拘泥於醫師說的正常值,要以能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正常的活動力與活動意願為最重要前提來吃藥。

同樣的,他也不主張過了七十歲之後,對於癌症或其他疾病動大手術,與其動完手術、積極治療後必須長期臥床,喪失人際互動,導致大腦迅速退化;不如在仍能正常活動的前提下與疾病共處。

另外,他也覺得許多長者開始吃蔬食,以為吃清淡比較健康,他認為這是大錯特錯的選擇,因為高齡長者普遍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他覺得肉類含有的蛋白質以及色胺酸能促進血清素的生成,讓人有幸福感,而且肉類裡豐富的膽固醇,也會讓人較有活力,有行動的意願。

總之,和田秀樹的意思是,年紀大到一定年齡,就不必太在乎健康檢查的正常數值(除非高得太離譜),一切治療或飲食,都以能快快樂樂、活力十足的過生活為最高準則。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和田秀樹是日本著名的精神科醫師,而且是專為高齡長者服務的精神科醫師,他最近出版的「幸齡人生70開始」,是2022年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我猜會這麼受歡迎,多少是他的觀點讓許多高齡長者鬆一口氣。 雖然他是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而且曾經到美國留學,但是他的很多看法都跟現在主流的醫學觀點大不相
 年齡愈大,手機裡Line的訊息,有關養生保健的資訊愈多,據統計,點閱率最高與轉傳分享率最多的也都是這些「好心的叮嚀」,不管什麼「名醫推薦」,「神奇效果」、「救命秘方」、「令人驚呆了」……聳動又誇大的標題,有時候即便知道十之八九是垃圾或假新聞,但基於人的好奇心,還是會被誘惑點進去看一下,於是就助長這
大家都知道要多喝水,但是究竟該喝多少水似乎專家的說法也都不太一樣,其實除了我們喝下去的水之外,我們吃的食物水果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因為每個人飲食習慣不同,體重不同,流汗多寡不同......太多個人差異,很難說每個人該喝多少水才夠,所以最好的判斷方法是看自己尿液的顏色,正常應該是透明的淡黃色,若是深黃色
論壇閉幕式的最後,專案總召集人柯典一把退到舞台旁的小鷹叫出來台前說:「他暑假過後升高二,是這次論壇主持群裡年紀最大的志工!」     典一這番提醒,或許可以答覆在二天活動中,某些參與的大人的好奇:「論壇已經辦九屆了,怎麼感覺活動進行還是有些生疏與混亂?」因為這個三百多人參加,二天一夜的活動,分散在
上星期六、日參加第九屆荒野行動論壇,周六是開幕式、專題演講及攤位展示與觀摩試講,周日一整天才進行正式的報告與評審。     周六晚上在東海大學創意學院的教室裡,工作人員吃著飯盒一邊輕鬆地閒聊,我們幾位歷任及現任理事長圍坐在一起抬槓著,我很喜歡這樣,老伙伴們漫無目的的地亂聊天,在不經意中就會聽到
前天下午到桃園演講後,今年度幫文官學院的專書閱讀的各縣市機關導讀演講就告一段落了。 這十多年來,文官學院每年都會經過嚴謹的流程,選出12本中外好書推薦給全國的公務人員研讀,除了在各機關辦導讀活動之外,也祭出豐厚獎勵的心得寫作比賽。幾乎每年我都會應邀擔任選書評審,導讀演講或是心得寫作的評審。 也因
和田秀樹是日本著名的精神科醫師,而且是專為高齡長者服務的精神科醫師,他最近出版的「幸齡人生70開始」,是2022年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我猜會這麼受歡迎,多少是他的觀點讓許多高齡長者鬆一口氣。 雖然他是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而且曾經到美國留學,但是他的很多看法都跟現在主流的醫學觀點大不相
 年齡愈大,手機裡Line的訊息,有關養生保健的資訊愈多,據統計,點閱率最高與轉傳分享率最多的也都是這些「好心的叮嚀」,不管什麼「名醫推薦」,「神奇效果」、「救命秘方」、「令人驚呆了」……聳動又誇大的標題,有時候即便知道十之八九是垃圾或假新聞,但基於人的好奇心,還是會被誘惑點進去看一下,於是就助長這
大家都知道要多喝水,但是究竟該喝多少水似乎專家的說法也都不太一樣,其實除了我們喝下去的水之外,我們吃的食物水果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因為每個人飲食習慣不同,體重不同,流汗多寡不同......太多個人差異,很難說每個人該喝多少水才夠,所以最好的判斷方法是看自己尿液的顏色,正常應該是透明的淡黃色,若是深黃色
論壇閉幕式的最後,專案總召集人柯典一把退到舞台旁的小鷹叫出來台前說:「他暑假過後升高二,是這次論壇主持群裡年紀最大的志工!」     典一這番提醒,或許可以答覆在二天活動中,某些參與的大人的好奇:「論壇已經辦九屆了,怎麼感覺活動進行還是有些生疏與混亂?」因為這個三百多人參加,二天一夜的活動,分散在
上星期六、日參加第九屆荒野行動論壇,周六是開幕式、專題演講及攤位展示與觀摩試講,周日一整天才進行正式的報告與評審。     周六晚上在東海大學創意學院的教室裡,工作人員吃著飯盒一邊輕鬆地閒聊,我們幾位歷任及現任理事長圍坐在一起抬槓著,我很喜歡這樣,老伙伴們漫無目的的地亂聊天,在不經意中就會聽到
前天下午到桃園演講後,今年度幫文官學院的專書閱讀的各縣市機關導讀演講就告一段落了。 這十多年來,文官學院每年都會經過嚴謹的流程,選出12本中外好書推薦給全國的公務人員研讀,除了在各機關辦導讀活動之外,也祭出豐厚獎勵的心得寫作比賽。幾乎每年我都會應邀擔任選書評審,導讀演講或是心得寫作的評審。 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本書名為《幸齡人生70開始》,作者和田秀樹教授分享了他的專業知識和心得給高齡人士。 本書探討了高齡駕駛人的駕駛問題,曝光了一些對一般高齡人士不適用的迷思。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其他內容,比如陽光,與人對話的用處等。 希望本書能對高齡人士有所幫助。
Thumbnail
人生半百前和一般人一樣,想嚐遍各式各樣的美食,吃喝總是隨心所欲,年輕時靠著青春的肉體,什麼樣的食物都吃下去,都沒在怕的,但在邁入40歳之後,身體的機能似乎步入一個老化的明顯階段,各種老化毛病一個一個接踵而至,於是東看一個醫生西看一個醫生的陷入鬼打牆的無限輪迴,就這樣在邁入半百人生前2年,第一次去看身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多吃蔬菜,少吃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s)可以減緩你腦筋老化約8.9個月 A. 你感覺不到,你身體有快速老化 你平常可能感覺:自己不像你實際生活的年齡那麼老,或者你的身體感覺,其實比你感受到的衰老更快—— 這就是你內在的生物年齡和你外表實際年齡之間的差異。尤其是這些呈現在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每個年紀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身體機能狀態要去面對,年輕時生長激素正旺盛,很多食材都消化和吸收的很完善,便要好好補充並把身體的基礎能力給養出來,等到了年老時,身體機能衰退時,至少可以延緩衰退,讓自己的身體機能維持一個雖然少量也不錯的腸胃狀態,這才能更有本錢且健康的面對自己的衰老。所以,身體狀況正常下,要用
逐漸面臨老化的議題,也開始思考著關於老化很多有趣的狀況。看了關於邱醫師(https://m.youtube.com/watch?v=pZlAFlscuhI)的相關youtube,覺得邱醫師真的是很自律健康的人,估計也沒幾個人能做到他這樣的程度,著實佩服。這不禁讓我思考這個社會老年化的普遍現象,因為普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本書名為《幸齡人生70開始》,作者和田秀樹教授分享了他的專業知識和心得給高齡人士。 本書探討了高齡駕駛人的駕駛問題,曝光了一些對一般高齡人士不適用的迷思。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其他內容,比如陽光,與人對話的用處等。 希望本書能對高齡人士有所幫助。
Thumbnail
人生半百前和一般人一樣,想嚐遍各式各樣的美食,吃喝總是隨心所欲,年輕時靠著青春的肉體,什麼樣的食物都吃下去,都沒在怕的,但在邁入40歳之後,身體的機能似乎步入一個老化的明顯階段,各種老化毛病一個一個接踵而至,於是東看一個醫生西看一個醫生的陷入鬼打牆的無限輪迴,就這樣在邁入半百人生前2年,第一次去看身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多吃蔬菜,少吃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s)可以減緩你腦筋老化約8.9個月 A. 你感覺不到,你身體有快速老化 你平常可能感覺:自己不像你實際生活的年齡那麼老,或者你的身體感覺,其實比你感受到的衰老更快—— 這就是你內在的生物年齡和你外表實際年齡之間的差異。尤其是這些呈現在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每個年紀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身體機能狀態要去面對,年輕時生長激素正旺盛,很多食材都消化和吸收的很完善,便要好好補充並把身體的基礎能力給養出來,等到了年老時,身體機能衰退時,至少可以延緩衰退,讓自己的身體機能維持一個雖然少量也不錯的腸胃狀態,這才能更有本錢且健康的面對自己的衰老。所以,身體狀況正常下,要用
逐漸面臨老化的議題,也開始思考著關於老化很多有趣的狀況。看了關於邱醫師(https://m.youtube.com/watch?v=pZlAFlscuhI)的相關youtube,覺得邱醫師真的是很自律健康的人,估計也沒幾個人能做到他這樣的程度,著實佩服。這不禁讓我思考這個社會老年化的普遍現象,因為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