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扮演」孩子的理想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了彌補童年遺憾,所以努力當孩子的好媽媽,卻對自己內在小孩很嚴苛

當媽媽是不是讓妳傷上加傷?

在你心裡的「理想媽媽板模」

若雅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卻一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憂鬱的女士,她用平靜中帶著一點崩潰的語氣跟我分享昨晚的驚險經驗,「我看著眼前的蟑螂,一邊擔心牠等一下會不會飛撲到我臉上,一邊想著我要怎麼做,才能教孩子們勇敢面對恐懼,同時告訴他們不要隨便傷害小動物!我表面上很鎮定地拿掃帚想趕走牠,但我心裡一直在尖叫,啊~為什麼我老公還不回來呀!我好害怕,救命啊~」

對若雅來說,做一個能好好教育孩子的媽媽,比做一個展現真實自我的媽媽來得重要。

每個成為母親的女性,心裡都有一個「理想媽媽的板模」,板模裡的部分內容來自原生家庭裡的母親或照顧者,親子關係裡的美好的互動經驗,被我們吸收進心裡,自發地把過去的好經驗,融合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個人特色,消化並進化成一個「更新的改良版本」,透過我們對孩子的言教與身教傳承下去。

吸收早年的被照顧的正向經驗,在需要的時候自然展現出來,這樣的照顧不需要「扮演」,好比你記得小時候跌倒,父母安慰你的樣子和話語,記得他們對你說「不哭囉!痛痛飛走了!」,現在你看著自己的孩子因挫折而難過掉淚,你自然地說「不哭不哭,眼淚像珍珠!」你自發地心疼自己的孩子,給予安慰時心裡不會有懷疑或掙扎。

當「扮演媽媽」成為防衛內心痛苦的方法

傳承來自照顧者的好經驗,也會有過於僵化變得太極端的時候。透過「做一個像我媽媽一樣的好媽媽」,我們既可以得到母親的認同,也可以在心靈上更靠近自己的母親。

但當我們太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或是不能接受失去母親的痛苦時,我們就會嚴格地仿效過去版本,沒有經過消化,也沒有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我們「扮演媽媽」來成為母親的分身,以求永遠把母親留在心裡,此時的「扮演媽媽」是一種心理防衛,用來抵抗親子關係裡的痛苦,這種扮演會將個人的心理議題延續到下一代

韻怡從小彈琴,她練琴的時候,可以得到媽媽的溫柔對待,鋼琴表演得獎的時候,能換得母親的微笑與肯定,學音樂讓她圓滿了母親童年的遺憾,學音樂也讓她得到母親認同,離家讀書之後,韻怡發現比起演奏音樂,自己更喜歡跟人說話,她後來成了代表公司在國際發言的公關人才,她放棄繼續用音樂取得母親認同,她做了背離母親期待的職業選擇。

那些深埋在韻怡心中待處理的情緒感受,在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後開始發酵,展現在她教養孩子時的矛盾,有時候韻怡「扮演」自己的母親,用自己的判斷直接幫孩子安排課程和活動,她渴望與孩子的關係,能複製自己早年與媽媽親密無間、互相成全的親子關係,可同時她非常擔心自己的渴望,是不是壓抑了孩子真正的興趣與專長。

無法承受母喪,成為母親好永遠留住母親

另一些時候,「扮演」母親是因為成為母親是一個可以永遠將她留在心裡的方法。喪母六年的思卿,受困於親人逝去的哀慟中,長期受憂鬱症狀所苦,在母親過世之後,她讓自己變得跟媽媽愈來愈像,她嚴格地在生活上保留母親好特質。

她毫不猶豫地繼承母親在家裡的角色與責任,她跟媽媽一樣把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花費大量地力氣讓自己能妥貼地滿足每個家人的需求,她本來喜歡做西式餐點,但後來她不斷透過回憶,複製母親做過的每一道的中式料理,聽到父親和阿姨們說「你這道菜跟媽媽一個味」,對思卿來說是最大的安慰。

「理想媽媽板模」不只來自美好經驗的仿效,也來自親子關係裡的匱乏或創傷,我們想彌補匱乏,想避開創傷,於是我們「扮演心中理想母親」的樣子,過去母親沒做的事,我們要多做,過去母親做不好的事,我們要做更好,我們把自己的需要擺在後面,致力避免讓孩子跟自己有一樣的痛苦經驗

若雅就是如此,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有很長一段歲月她與父母處於疏離且衝突的關係,她沒有父母的支持與同理,也沒有雙親的引導與保護,面對照顧者的強權與冷漠,她必須埋頭堅持,必須小心謹慎,刻苦學習是為了生存與自我保護,沒有玩樂放鬆這回事,也絕不可以低頭示弱,因為任何求助都等於失去自我。

若雅的情緒困擾從青春期就開始,但「成為母親」這項艱辛的任務,成了壓垮她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早年親子關係的衝突,她缺乏與母親互動的好經驗,所以她想建立一個能彌補過去傷痕的家庭,在她看來只有成為孩子「理想的媽媽」,才能讓孩子得到比自己更好的成長經驗。

過於嚴苛的理想母親板模

可是「理想媽媽」是什麼呢?缺乏內在親子關係藍圖時,若雅為自己想像出極為嚴格的理想母親條件,她要求自己面對孩子時要情緒穩定,讓孩子免於承受來自照顧者的負面情緒,所以當孩子惹她生氣難過時,她只想著不要讓孩子有負面情緒,強力壓下自己的感受;她盡力給孩子所有自己以前沒有的好經驗,讓孩子學自己小時候沒錢學的才藝,定期帶孩子出去旅行,時常檢核自己跟其他母親比起來有沒有少做什麼,增加了這些親子活動讓她疲於奔命,無暇休息,身體開始產生問題。

若雅為孩子扮演理想媽媽的時候,她沒有時間梳理自己的情緒,也沒辦法讓身體好好休息,過去她是親子關係裡被忽視的受害者,但現在她成了傷害自己的加害者,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繼續做個忽視內在小孩需求的母親

「對自己好,對孩子也好」的真實媽媽

也許你會覺得,扮演出來的好媽媽跟忽略孩子的壞媽媽比起來,前者難道沒有比較好嗎?把孩子看得比自己重要,當然是很偉大很不容易的事情,願意在親子關係中自我付出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能力,但如果身為母親的人可以好好療癒自己,讓自己有機會長出能自我照顧、自我接納、自我了解的內在好媽媽,那麼在親子關係裡就能自然展現「對自己好,也對孩子好」的互動。

如果妳決定放下「扮演理想媽媽」的重擔,想學習當個真實夠好就好的媽媽,該從哪裡開始呢?下列兩點可以參考看看。

表達並接納彼此真實的情緒

扮演自己的媽媽,或扮演理想的媽媽,都是一種心理防衛跟補償,想留住亡母的思卿,抗拒接受喪母的失落,渴望得到母親認同的韻怡,對自己的獨立選擇有罪惡感,母愛匱乏的若雅,害怕自己跟母親一樣不是個好媽媽。

如果她們繼續扮演下去,不僅無法與內在真實的自我交流,對周遭的親人也不見得是好事。

把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的思卿,其實複製了母親和家族的議題,讓家人們即使在母親過世後,多了遁逃的空間,少了獨立與哀悼的機會。

韻怡夾在渴望認同的親密,和自我獨立的罪惡感中,如果她能不再複製過去的親子關係,也許她能更放鬆地「欣賞孩子自我」,讓她的孩子更自在地與她親密互動。

若雅心裡假設自己與孩子的需求互相抵觸,為孩子著想時,她不能有自己的情緒,實際上但如果若雅能在孩子面前展現更多真實的情緒,就算是負面情緒,只要很清楚情緒界線在哪裡(我知道我自己為什麼有情緒,不亂把情緒責任歸咎於孩子),孩子也能從身教裡學會表達並接納負面情緒。

給予雙方更多自由與尊重

「扮演」的背後有固定劇本,不管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照顧者,或是來自想像中的理想範例,要破除舊有僵化的模式的方法就是在互動中留下更多思考空間,就像畫作裡的空白處一樣,不要立刻憑本能反應,而是留一點自由給自己,反問一下自己真正想要怎麼做,給對方多一份尊重,讓他有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如果思卿可以留更多空間給活著的家人,也許會因為接觸到大家的哀傷而更哀傷,但也可能看到每一個人不同的自我與成長。

韻怡如果能停下來給孩子更多自由與尊重,她可能會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遺憾,她無法做自己而被母親肯定,但她有機會真實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然後給予愛和支持。

若雅一直把自由與尊重讓給孩子,其實她也應該給予自己同等的自由與尊重,雙方學習為對方各退一步,孩子有機會認識到在愛裡的妥協,發展出自己愛人的方法。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22.10.27

 

歡迎追蹤「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FB: https://www.facebook.com/female.psycho

IG: @PSYFORFEMALE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為老大到底會從照顧弟妹的成長過程中得到好的幫助還是創傷的記憶,很多時候取決於他們和父母相處的經驗。有的人雖然背負著照顧弟妹的責任,但也能獲得父母的關心與重視,累積的成就大過挫折,另外一些人則是因為雙親的失能才背上過多責任,這些創傷與其說是因為手足排行的緣故,不如說是被大人的議題影響。
伴侶的優秀與耀眼開始讓他煩躁不安,他嫉妒對方世界裡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以前他欣賞伴侶的人脈與真知灼見,後來他覺得這些亮點會勾引其他男人,所以他寧願對方變得孤僻且順從。 他讓伴侶不斷自我懷疑,最終變得沈默而黯淡,實際上他真的懂得怎麼愛人嗎?他的愛讓對方枯萎而不是茁壯。
親子關係裡無法放手讓想飛的孩子成長,感情關係裡明知不適合卻無法乾脆分手,退休之後無法開拓屬於自己新的人生里程,許多人生重要議題的背後,缺的是獨處的經驗,很少培養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就沒有面對關係改變時,幫自己適應的信心。 找到專屬自己的部分,這塊自我需要你用心思考並細心培養,學會自我充實與自我取悅。
這兩年中國新出了「蹲族」這個名詞,描述一群高學歷卻無業的年輕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租房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既不熱血也不奮鬥,稱作蹲族。 許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做「蹲族」的一段歲月,聽過幾個故事後,我發現「蹲」這段時期,是人們將原生家庭經驗和出社會經驗的打散整合期,也是人們重新練習面對權威的過渡期。
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他們是挺過來的一群人,要是沒有生命中許多貴人和機緣相助,轉眼就成了新聞裡那些走不出來的孩子。這些年輕而憂鬱的靈魂,可能出現在公車上、電梯裡、與你工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身為老大到底會從照顧弟妹的成長過程中得到好的幫助還是創傷的記憶,很多時候取決於他們和父母相處的經驗。有的人雖然背負著照顧弟妹的責任,但也能獲得父母的關心與重視,累積的成就大過挫折,另外一些人則是因為雙親的失能才背上過多責任,這些創傷與其說是因為手足排行的緣故,不如說是被大人的議題影響。
伴侶的優秀與耀眼開始讓他煩躁不安,他嫉妒對方世界裡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以前他欣賞伴侶的人脈與真知灼見,後來他覺得這些亮點會勾引其他男人,所以他寧願對方變得孤僻且順從。 他讓伴侶不斷自我懷疑,最終變得沈默而黯淡,實際上他真的懂得怎麼愛人嗎?他的愛讓對方枯萎而不是茁壯。
親子關係裡無法放手讓想飛的孩子成長,感情關係裡明知不適合卻無法乾脆分手,退休之後無法開拓屬於自己新的人生里程,許多人生重要議題的背後,缺的是獨處的經驗,很少培養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就沒有面對關係改變時,幫自己適應的信心。 找到專屬自己的部分,這塊自我需要你用心思考並細心培養,學會自我充實與自我取悅。
這兩年中國新出了「蹲族」這個名詞,描述一群高學歷卻無業的年輕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租房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既不熱血也不奮鬥,稱作蹲族。 許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做「蹲族」的一段歲月,聽過幾個故事後,我發現「蹲」這段時期,是人們將原生家庭經驗和出社會經驗的打散整合期,也是人們重新練習面對權威的過渡期。
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他們是挺過來的一群人,要是沒有生命中許多貴人和機緣相助,轉眼就成了新聞裡那些走不出來的孩子。這些年輕而憂鬱的靈魂,可能出現在公車上、電梯裡、與你工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成為一個母親後,生活有了許多改變,包括精神上的試煉和身體上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成為母親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育兒和自我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在情緒管理與角色認同上的困擾。當父母面臨挑戰時,如何應對負面念頭,並以好奇心探究孩子的內在。文章提倡父母停止批判自己,放下完美母親的形象,並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以勇氣活出真實。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成為一個母親後,生活有了許多改變,包括精神上的試煉和身體上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成為母親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育兒和自我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在情緒管理與角色認同上的困擾。當父母面臨挑戰時,如何應對負面念頭,並以好奇心探究孩子的內在。文章提倡父母停止批判自己,放下完美母親的形象,並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以勇氣活出真實。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