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就是那個有毒的母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聽我的話,去當個藥劑師,一直說要選什麼生物系?她以為自己很聰明,一定能做研究當教授嗎?以為我很有錢,可以一直養她嗎?真的很不會想耶!」隨著大學學測日子逼近,她連著幾次的晤談都在抱怨自己的女兒。

「真不知道我當初為什麼要生小孩?為她犧牲這麼多,辛苦養大了,結果現在整天只會忤逆我!」生氣的話講到最後,聲音就低下來了,很多時候憤怒的背後是悲傷,我想她和女兒間的「選系之爭」,應該是勾起她被迫放棄理想的那段過去了。

年輕時候的她非常有才華,曾有機會拿獎學金出國留學,但是被養母阻擋了,養母說「我養妳就是為了我老了有人照顧,妳走了我怎麼辦?」,為了留下她,養母很快地幫她安排親事,連留在國內繼續深造的機會都抹煞,那段婚姻對她來說,就是母親為了阻礙她的發展而逼她做的決定,下場當然是一場災難。

被迫放棄自己的理想、放棄對自己的肯定、放棄大部份的自我,只剩下「奉養母親」這個女兒的身份,她想埋怨她的生母,生下她為什麼不養她?她更恨自己的養母,狠心切斷她的人生,但是這些負面情緒都不被允許,她應該要感謝生她養她的人,不能向外的攻擊,只好回過頭來攻擊自己

回憶起來她覺得自己當時早就憂鬱纏身,是女兒的出生轉移了這些痛苦,她彷彿擁有再次重生的機會,讓親生的女兒擁有美好的人生!只是最後她忘了,女兒的人生不應該是母親的延伸。

所謂「有毒母親」,指的是對孩子施加精神或肉體上的虐待,或透過束縛、過度干涉,控制孩子的人生,對孩子造成宛如毒害般不良影響的母親。坊間許多文章和書籍大多從子女的角度談「有毒母親」或是「無愛母親」對下一代的影響,需要自我療癒的主角被設定成「女兒」,但「母女」本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很多女性一開始是為了別的痛苦來晤談,談著談著慢慢發現自己在缺愛的環境裡長大,最後開始警覺到自己在親子關係裡複製著早年的母女議題,現在自己也成了「有毒的母親」。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會重新經歷一次自己的童年,那些被自己深埋於心未經處理的早年創傷,往往是阻礙親子關係的真正原因,要避免自己成為「有毒母親」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自己不再是個「受傷的女兒」,妳需要為自己療傷,傷痕最終會是成長的痕跡,而不再滲血,自我療癒的過程就是幫助自己重新長大。

下列是一些幫助自己重新長大的方向:

第一、妳的情緒需要被瞭解和接納

妳可能懂得許多情緒紓解和教養之道,但是卻發現自己很難用這些技巧幫助自己和子女,那是因為妳的感受從來沒有被好好了解和接納,技巧的背後需要許多包容與愛,妳內心沒有可以支持自己的情感經驗,好比許多自覺無法和女兒「聊天」的媽媽,成長於一個「沈默」的家庭,家中和諧卻缺乏對話與溝通,因為沒有表達情緒與被聆聽的經驗,所以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的女兒聊天。

第二、妳需要重新消化過去創傷的經驗

許多兒時的痛苦經驗常被我們當作理所當然,不被視為創傷,所以沒有想過需要療傷,例如:在過去的年代,體罰與當眾羞辱是教養裡廣泛的常態,當時沒有人會覺得這需要被重視,所以長大後的妳即使仍因為那段受虐回憶而隱隱作痛,也只能認為自己「小題大作」、「不知感恩」。

有過這樣經驗的女性,在成為母親後往往對約束孩子有極大的困難,不是過於嚴厲就是不敢面對,總是糾結於「打或不打」之間,其實需要被理解的是孩子違規行為背後的內心需求,針對需求而採取的因應策略,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為了讓孩子感到恐懼或痛苦。

第三、建立自己和他人良好的界線,尤其是對自己的孩子

如果妳成長在一個「關係黏膩,不分彼此」的家庭,妳可能會覺得「為對方的情緒負責」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我不應該讓媽媽生氣」、「長大後我要讓她為我驕傲」是妳習以為常的內在語言。

即使自己因為這些信念,一生過得很辛苦,面對子女時還是不由自主地將相同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妳需要花時間好好地面對與檢視這些內心衝突,特別是好好照顧自己心裡的「內在小孩」,過去這個小孩無法從母親身上得到肯定,「獨立」無法得到支持,覺得自己一直沒有被允許「成為自己」,現在妳可以開始鼓勵自己做妳想做的事,而不是將這些需求轉嫁在子女身上,妳不需要透過孩子來證明自己,孩子也不是生來為了肯定妳。

妳可以試著照上述的方向療癒自己,有些人會透過閱讀相關書籍,獲得專業知識,也可以透過自我書寫,探索自己的深埋的情緒,增加對自己的覺察。遇到困難時,妳可能會需要心理專業人士協助,也許痊癒的道路會付出很多心血和代價,眼前有許多事情被妳看得比幫助自己還要重要,如果仔細思考妳會發現那些「被視為更重要的事物」背後,仍包藏著心靈創傷的影響,而療傷會帶給妳比妳所能預想還要多的收穫。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18.01.24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跟那些缺乏自信、畏懼改變、不敢為自己發聲、不敢成為自己的女性晤談時,會發現在她們內心所有害怕的因素裡,最內層的洋蔥往往是母親對她們說的「理想女兒」咒語,每當她們往前走,都會受到咒語的牽絆,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去對抗長存內心的負面信念,讓她們「做自己」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辛苦。
「心理師,要怎麼要讓孩子學會跟人家分享呢?我好好跟大兒子講,說弟弟還小,而他已經長大了,希望他多包容弟弟,處處讓弟弟一點,結果他還是對弟弟很小氣,一點點事情都要計較,不願意把玩具分弟弟玩,不順他意就尖叫大哭!該怎麼辦呀?」家人常常忘了「較大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過份高估了大孩子消化情緒的能力。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很多時候人們會不自覺地把重大創傷或挫折「隔離」在心智之外,彷彿把受傷組織「包起來」,就可以不影響其他組織的功能,讓人生可以走下去。有些人在選擇離婚之後,就出現社交封閉,甚至讓「離婚」成為自己人生階段性的句點,就像壁虎的尾巴被夾住時,會斷尾求生一樣,對她來說離婚就是斷掉前半段人生以換得生存。
面臨離婚或是已經離婚的女性,需要培養出「獨立」的心理能力,所以晤談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重新孕育出對自己人生的想像」,不管是選擇和伴侶走下去或離開這段關係,要開始能打開心中的眼睛,願意想像自己未來想要的樣子,然後才能投身去改變,讓自己接近想要的生活,而重新孕育出對自己想像這個過程或長或短因人而異。
受虐或暴力事件背後,有的不只是一個「施虐者」或「加害者」,而是一整個孕育出「受虐與暴力的環境」,要改善大環境的問題,需要很多人的推動,而心理師的工作是透過心理治療,協助對方找出在家族中代代相傳的議題,讓個案幫助自己從傳承的影響力中解脫,打破家庭的負向循環,提升自己的教養效能,讓問題終止在這一代。
當我跟那些缺乏自信、畏懼改變、不敢為自己發聲、不敢成為自己的女性晤談時,會發現在她們內心所有害怕的因素裡,最內層的洋蔥往往是母親對她們說的「理想女兒」咒語,每當她們往前走,都會受到咒語的牽絆,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去對抗長存內心的負面信念,讓她們「做自己」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辛苦。
「心理師,要怎麼要讓孩子學會跟人家分享呢?我好好跟大兒子講,說弟弟還小,而他已經長大了,希望他多包容弟弟,處處讓弟弟一點,結果他還是對弟弟很小氣,一點點事情都要計較,不願意把玩具分弟弟玩,不順他意就尖叫大哭!該怎麼辦呀?」家人常常忘了「較大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過份高估了大孩子消化情緒的能力。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很多時候人們會不自覺地把重大創傷或挫折「隔離」在心智之外,彷彿把受傷組織「包起來」,就可以不影響其他組織的功能,讓人生可以走下去。有些人在選擇離婚之後,就出現社交封閉,甚至讓「離婚」成為自己人生階段性的句點,就像壁虎的尾巴被夾住時,會斷尾求生一樣,對她來說離婚就是斷掉前半段人生以換得生存。
面臨離婚或是已經離婚的女性,需要培養出「獨立」的心理能力,所以晤談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重新孕育出對自己人生的想像」,不管是選擇和伴侶走下去或離開這段關係,要開始能打開心中的眼睛,願意想像自己未來想要的樣子,然後才能投身去改變,讓自己接近想要的生活,而重新孕育出對自己想像這個過程或長或短因人而異。
受虐或暴力事件背後,有的不只是一個「施虐者」或「加害者」,而是一整個孕育出「受虐與暴力的環境」,要改善大環境的問題,需要很多人的推動,而心理師的工作是透過心理治療,協助對方找出在家族中代代相傳的議題,讓個案幫助自己從傳承的影響力中解脫,打破家庭的負向循環,提升自己的教養效能,讓問題終止在這一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