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線』分配 VS. 授權

『第二曲線』分配 VS. 授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擅於「常識管理」的巴菲特在波克夏的總部裡,只雇用二十五名員工來督導全球八十家公司的三十萬兩千名員工,透過信任和成果來管理,而不是仰賴控制和流程。

  • 將特定工作分派給某個人並督導他完成,並不算適當授權,應屬於「分配」。
  • 「授權」是將某個工作範圍的責任交付他人,讓他們自行決定工作流程,然後根據成果來進行考核。

時至今日,各種組織都變得日益複雜和令人困惑,除了追求經濟規模,組織也藉由越來越複雜的系統、層級和各種協調小組來加強控制。

很多時候,儘管效率提升,員工卻喪失熱情、活力和自動自發的精神。
坦白說,當主管要做到「授權」這件事有點難,每個人都想完全掌握所有事態發展的狀況;說到信任,應該也是先從一開始的控制開始,慢慢有信任感後才會轉變為授權模式。
但在公司內,通常很難兩種模式並存,因此就算「知道但也做不到」。
avatar-img
一個工程師的創業之旅的沙龍
73會員
442內容數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疫情發生後,反而有更多的人思考起工作的意義,如果是經濟上的需求,那就不用想太多;但如果只是為了成就自己外在的標籤而工作,那就值得看一下這本書,反思自己的人生。或許你會問,那健康呢? 很多朋友都會說一句:「為了家庭阿,沒辦法。」但他們可能都沒想過,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幸倒下來,那麼誰可以來接這一棒?
「管理者」把事情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情;領導談的是願景、使命和熱情;管理則討論目標、控制和效率。沒有人喜歡被管理,但很少人認為接受別人領導有損尊嚴。組織都需要領導,也需要管理,但都必須用對地方;沒有管理者/執行者當後盾的領導者很可能失敗,他的領導力無從發揮,因為沒有追隨者的領導不會有太大的用處。
經驗與知識必須齊步並進,不能有落差。美國式的 MBA 課程,讓學生通過無數件個案研究,獲得的分析與計量能力,只是銀行與顧問業這兩個領域很好的準備訓練;管理有些層面可以在教室討論,卻無法在教室培養。很多時候創業也是在實踐中學習,如果先前有累積一些知識,那麼會少走一些彎路,但不代表可以一切順利。
教育的果實必須等到很後來才能嘗到,不幸的是,除了畢業成績單,我們沒有多少測量標準,人生智慧的來到需要時間。如果你真的想學好一樣東西,可以去教教別人,為新的聽眾和讀者演講、寫作,學到的東西要比他們學到的東西更多。庫存的知識無法常駐,除非課程和經驗結合在一起,因此「願意做」比擁有高智商有用。
連假期間,讀了些書,也追了幾部劇,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及對話如下:妳永遠都不知道走在外面的人,曬了多大的太陽,淋了多少的雨。 包容跟施捨一樣,都有上對下的意思,帶有歧視的含義,那些我們自以為是的善行,不過就是一個包裝過後的糖衣,一旦揭開,你就會看裡頭赤裸裸的歧視,只是大部份的人不願意承認。
文章要能夠啟迪人心,才有濟世之功;如果只是論述抽象原則,很容易流於空談。當探討一個議題時,要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來詮釋自己的看法,然後才有機會引起他人的共鳴。先面對自己的無知,才有機會更進一步,別認為坦承自己不懂會很難堪,這是幫助自己去廣泛學習的原動力。
疫情發生後,反而有更多的人思考起工作的意義,如果是經濟上的需求,那就不用想太多;但如果只是為了成就自己外在的標籤而工作,那就值得看一下這本書,反思自己的人生。或許你會問,那健康呢? 很多朋友都會說一句:「為了家庭阿,沒辦法。」但他們可能都沒想過,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幸倒下來,那麼誰可以來接這一棒?
「管理者」把事情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情;領導談的是願景、使命和熱情;管理則討論目標、控制和效率。沒有人喜歡被管理,但很少人認為接受別人領導有損尊嚴。組織都需要領導,也需要管理,但都必須用對地方;沒有管理者/執行者當後盾的領導者很可能失敗,他的領導力無從發揮,因為沒有追隨者的領導不會有太大的用處。
經驗與知識必須齊步並進,不能有落差。美國式的 MBA 課程,讓學生通過無數件個案研究,獲得的分析與計量能力,只是銀行與顧問業這兩個領域很好的準備訓練;管理有些層面可以在教室討論,卻無法在教室培養。很多時候創業也是在實踐中學習,如果先前有累積一些知識,那麼會少走一些彎路,但不代表可以一切順利。
教育的果實必須等到很後來才能嘗到,不幸的是,除了畢業成績單,我們沒有多少測量標準,人生智慧的來到需要時間。如果你真的想學好一樣東西,可以去教教別人,為新的聽眾和讀者演講、寫作,學到的東西要比他們學到的東西更多。庫存的知識無法常駐,除非課程和經驗結合在一起,因此「願意做」比擁有高智商有用。
連假期間,讀了些書,也追了幾部劇,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及對話如下:妳永遠都不知道走在外面的人,曬了多大的太陽,淋了多少的雨。 包容跟施捨一樣,都有上對下的意思,帶有歧視的含義,那些我們自以為是的善行,不過就是一個包裝過後的糖衣,一旦揭開,你就會看裡頭赤裸裸的歧視,只是大部份的人不願意承認。
文章要能夠啟迪人心,才有濟世之功;如果只是論述抽象原則,很容易流於空談。當探討一個議題時,要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來詮釋自己的看法,然後才有機會引起他人的共鳴。先面對自己的無知,才有機會更進一步,別認為坦承自己不懂會很難堪,這是幫助自己去廣泛學習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