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蹈覆轍應該是人類的被動技能我想。
此系列應該改成畢設(好幾)週記。思緒一被打斷就要花好久的時間重新找到做事的感覺,想著還是在回金門以前把這篇完成好了。
上一篇交代自己要寫案例分析,於是我狹隘地搜尋了一下近幾年的畢業設計,找到了以下四個:
如題,整體設計核心著重在「青銀共居」部分,以共生計畫(看起來是設計者自擬)為設計實現前提,媒合青壯年與老人相互提供物質或心理上的幫助。
在program設定上,設計者明確定義了8位使用者去討論空間,針對他們的生活模式設定機能和空間分配,並又分為2組、4組、6組的青老混居狀態形成村落。在資料顯示上我只找到一種類型的二層住宅配置,所以組合模式的部分不太清楚。
設計手法上,從村落的規模到住宅空間內的小尺度強調「環繞」,尤以住宅內部可以明顯看出,設計者透過拉長動線距離和壓縮睡眠空間避免老人當馬鈴薯沙發。一樓作為老人的主要活動區域:睡房和日常起居空間(客廳、運動走廊),另透過夾層設置了工作空間:廚房、洗衣區、書房、和餐廳,一樓的垂直動線僅有斜坡,減少老人跌倒的可能性,也因為夾層的設置,讓二樓小家庭的生活可以區分出工作空間和私人空間。
基地選擇部分,作者主要考慮就業機會和老化指數兩項因素,最後選擇后沙,並且為了不破壞聚落本身紋理,同時最大程度留有大空間去設計想要的配置,作者將基地放在聚落外側。單就資料上來看,或許是題目的性質使然,基地與設計本身的連結性並不十分重要,
本題針對照護者與失智者(被照護人)的相處模式進行空間討論。失智者的活動力和自理能力不一定受損,但病症仍然使他們生活(或社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風險,為避免這些可能性,照護者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作者希望提出同時能夠促進失智者身心健康、又能幫助照護者(家屬)陪伴監護老人的空間。
整體設計規模是以一個小型社區為單位,讓社區成為一個閉環,住宅的類型有好幾種變化,每一住宅單元都會有一個面向社區中央的出入口,讓住宅得以延伸出戶外,同時中央廣場又能發散出去連接社區裡的交際空間,將限制無形化,試圖消弭長者的心理壓力。
以監護為目的的空間操作上,作者做出不同方式的視覺關係:與老人封閉的廊道動線平行的工作空間達到平面穿透、天窗和二樓開口配合的上下穿透,各式的對內開窗以及挑空廊道。從提供的一、三樓平面來看,垂直動線僅有樓梯,且以階數來看並未特別調整過高度,失智者在住宅內的活動空間應該主要分配在一樓,以及社區內的戶外空間。而上一段提到的面向社區中央的出入口,被安排在一樓的睡房,雖說是為了讓失智者降低覺得被限制的感受,但不確定是否其他針對監護的空間操作能夠做到面面俱到。
作者認為,當前的長照安養機構面臨著兩個主要問題:封閉和偏遠,然後延伸出交通成本和偏見,而高齡化和少子化導致社會需負擔的基數變少,負擔額卻增加。因此作者思考將安養機構拉進城市之中,讓社會大眾看見長者的機構生活,撕去模糊的標籤印象,發現問題也能引起關注,進而改善,另外,結合商業和休憩機能,將金流和人潮流入,達成互惠關係減少社會負擔。
設計一共五層,三樓開始屬於長照安養機構,一樓是商業空間,二樓是日照中心、對外開放的圖書館和健身房。或許是仍侷限在需要管制機構的考慮,我對撕去標籤這件事存有一點疑慮,感覺進入基地後,老人和其他使用者的互動關係還能有其他的方式。
基地位於中壢,從中壢火車站延伸的端點,北側臨中平商圈徒步區,作者將地面層入口廣場與其接壤,順勢引入人潮,且兩個街廓外即有醫院,同時照顧到商業與照護機構的需求。
作者以四個街廓為討論範圍,企圖將日照中心與市場結合,突破既有安養結構的的封閉模式,一樓是原有的市場,2、4、6、7樓是日照中心,3、5樓是帶有長斜坡連接市場的平台,讓老人們有機會接觸市場。通過重複性元素安排出路徑連接或指引長者們到達社區內原有的節點(藥局、醫院、郵局、理髮院)和新設置的老人安養節點,讓整個社區能轉變成承接失智長者的保護傘。
對於失智老人而言 :重複的場景、符號、顏色是能幫助他們辨識方向的重要元素;在這四個街廓中我利用這些構架在不同尺度的復刻:它可以是街道家具、它可以是遮蔽、它可以是標記、符號,但它不只是標記、符號、它可以是建築的一部分、也不一定是建築。(陳昕吾,2021,team20投稿原文)
眼睛要瞎掉了也看不清楚他的平面圖到底在畫什麼哭哭。
預防針,有任何誤讀或解釋錯誤,請求幫忙指正了,尤其有兩篇是系上學長姐的作品偶壓力山大。
簡和高的作品,我認為他們可以歸成一類,都是針對住宅(社區)的設計,這可能跟我現在思考的議題走向不太一樣,但我覺得他們在細節對於老人的需求的操作手法是我可以參考的。徐和陳的作品,我覺得他們想討論的議題背後是有點相似的:什麼樣子才是適合長者的宜居城市,這與我探討的問題比較靠近,而兩者也因為基地的條件完全不同,提供了我截然不同的解套措施。
我在前幾篇週記有關於無子社區的論述,以及一點點我對老人照護的看法,徐作品的底層邏輯對我有很有幫助,但我現在的預定基地會在金門,我認為是不適合用複合式大樓的操作手法去處理;反之,陳選擇的基地也是一個老化程度非常高的社區,他所思考的多節點式的設計式我想去參考的,然而我在這個設計裡覺得使用者好像僅僅只有失智長者,在論述和圖面上看不到其他人的存在,而我對於這樣的program有點持保留態度。
計劃書難產中,產道道路阻且長。
明天就要逃回金門了,準備去探索一下基地要選在哪裡,說起來除了大一廁所選過基地之外,再也沒有自己選過基地,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麼下手呢,想想就刺激。
依照慣例安排後事,再下一篇就該是寫計劃書了,即將火燒屁股。
好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