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自己的不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快地從決定回學校唸書至今已經過了半個學期,本週的期末考結束後就是下學期了。
考試前的這一週,除了準備課業,工作上的事物也在進行著,剛結束了一個薩提爾的專業訓練,接下來還有一個認證考試,雖不至於忙不過來,但觀察自己面對事物的方式,略能感受到自己正在經驗著壓力。
一位接受實習晤談的個案,約訪四次,第一次遲到近半小時,第二次約了時間沒有到(他說忘記了),後來改時間,第三次遲到十分鐘,跟我說抱歉,其實他耽誤的是自己的時間,因為還是需要準時結束(後續有其他工作)。第四次在約好的時間遲遲未到,發訊息詢問,才跟我說忘記了。�
回顧幾次的晤談,我並沒有很多的憤怒,我只是感受到這個人正在經驗著痛苦,我相信他此刻的生命所面對的也是延誤與錯過吧。
確定得知會談取消,多出來的時間,想到可以做期末考的準備,有一些科目要複習,有些要寫報告,我想這多出來的時間正好可以運用。
期末考在本週就會結束,接著想到之後的認證考試,還需要另外找人完成後續的實習會談,我想這也是壓力跟焦慮所在。
從小我就是一個習慣逃避的人,面對壓力時我常逃開,從國小就常翹課,年屆五十的我再次回到校園,對自己的承諾也是至少這次面對壓力不要再逃了。
但真正經驗到的狀況又是什麼呢?我發現其實學業對我的影響還好,自己在面對的是一種愧疚感,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受。而這些情形,通常在我面對壓力時常會出現,另一個狀況就是即時反應。
而這兩者,在這幾天都有隱隱地在我的日常中浮現,面對期末的考試,我平常在統計跟會計就很不容易理解,所幸在班上同組的小朋友(會叫小朋友是因為同學年紀跟我孩子一樣大)會樂意幫忙我,總是耐心的協助我,這是了解公式經過驗算就可以交出的作業。
相對在一些跟報告有關的學習心得是我比較不擔心的,但是我卻會因為無法幫上他們而覺得自己會有愧疚感。而另外的愧疚感還有在我面對一些抉擇,必須有些取捨時,我會對於無法協助的那一端有愧疚感。
另一個就是即時反應,這來自於發現自己容易在一件事情剛得到訊息時,就容易感到被侵犯而想要反制跟防衛,然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自己的愧疚感跟防衛反應產生懊悔,接著就是開始評價甚至開始檢討、批判自己。而這些狀態都是在自己自我價值感低落,或面對壓力跟焦慮時容易出現的。
昨晚結束工作在騎車回家的路上,邊想著這天發生的事跟下午的一個突發狀況,自己慣性產生的即時反應又開始進入自我檢討的慣性中,看著自己開始啟動的模式,接著那個滔滔不絕對自己說教,說應該要如何和才會更好的指導教授又在表演時,正好我停紅都在一個路口,我也決定停下來給自己一點空間。
在那個空間中我有機會問自己,能否承認自己不夠好,能否接納自己的愧疚,可不可以接受自己是會有即時反應跟防衛,能否給自己就算在搞不清楚狀況前,就做出反應多一些的理解。
當我發現自己能夠有一點空間問自己一點問題時,感覺此刻內在的狀態,已經比剛才那個被遵遵教悔的情況好多了。原來有些感受是包裹式的;當我能接納自己的防衛、愧疚、做得不夠好之後,焦慮跟壓力也隨之釋放了,我發現自己在過去的慣性中,多了一點點的化學變化。
也許反省、評價、批判,甚至要讓自己不斷的更好(這也意謂著不接受當下的自己),這些,上半輩子已經學得夠多了,也許接下來如何接納自己才是下半生要持續學習、練習的功課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8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疫情的關係,平時上課的佛學中心沒有開放,課程都改為線上。 幾天前因為去中心拿歲末活動的禮物,看到很久未見的師父覺得很開心(雖然常在線上課程看到,但見到本人感受還是不一樣)! 現在的自己並非事事都如意順遂,甚至挑戰跟困難還是很多,但總在內心有著心安跟平安,收到這份禮物備感的珍貴,且一生受用呢!
自從十月中車子被撞進廠維修至今已經三個月了,今天有同學問我車子還沒修好? 我回答還沒有,同學接著跟我說,感覺衰事連連... 其實我回想這段時間車子雖然在維修,也不全然是因為損壞得嚴重,而是也因為疫情影響全球的運輸,有些零件材料進口延誤了,所以因此不斷影響交期。
昨天睡得很晚,今天很早就要起來啟動司機模式,接送太太、小女兒,去探望我的車子,帶扎西(狗狗)去看醫生。 忙完回到家中接近傍晚,晚上還要支援一個線上課程。因為起得早而覺得有些疲倦,正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下,拿起手機開始滑了起來。
早上在整理社群貼文時,一時間對幾天前的舊文章,跟要貼的新文搞混了,頓時對舊文仍感陌生,以為未發過的印象。突然內心升起了一陣焦慮,驚覺是不是記憶退化了。 當這份焦慮升起時,自己有覺察到並且仔細留意著內在隨之而來的念頭,它在說著就是年紀大了,隨後又轉為擔心地說道會不是是失智的前兆....
今天媽媽午餐的約會主題是海味,有鰻魚飯跟虱目魚肚粥。 想到要買鰻魚飯跟虱目魚粥時,還蠻興奮的,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就感受著這份開心。以往有負面情緒,如失落、焦慮、煩躁、不安時,我會多一些對自己內在感受的觀察,而今天有覺察自己的喜悅,我也試著保持觀察。
扎西這兩週恢復的狀況挺好的,已經大多數時間用四腳走路,兩週前因為跛著左後腳好幾天,跟太太帶牠到家裡附近的院檢查。 約好時間帶去草屯的朋友那檢查,他很細心的安排診斷、照X光片,並且關心牠發病的狀況,後來診斷是因為年紀大還有這種小型犬容易發生的症狀。
因為疫情的關係,平時上課的佛學中心沒有開放,課程都改為線上。 幾天前因為去中心拿歲末活動的禮物,看到很久未見的師父覺得很開心(雖然常在線上課程看到,但見到本人感受還是不一樣)! 現在的自己並非事事都如意順遂,甚至挑戰跟困難還是很多,但總在內心有著心安跟平安,收到這份禮物備感的珍貴,且一生受用呢!
自從十月中車子被撞進廠維修至今已經三個月了,今天有同學問我車子還沒修好? 我回答還沒有,同學接著跟我說,感覺衰事連連... 其實我回想這段時間車子雖然在維修,也不全然是因為損壞得嚴重,而是也因為疫情影響全球的運輸,有些零件材料進口延誤了,所以因此不斷影響交期。
昨天睡得很晚,今天很早就要起來啟動司機模式,接送太太、小女兒,去探望我的車子,帶扎西(狗狗)去看醫生。 忙完回到家中接近傍晚,晚上還要支援一個線上課程。因為起得早而覺得有些疲倦,正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下,拿起手機開始滑了起來。
早上在整理社群貼文時,一時間對幾天前的舊文章,跟要貼的新文搞混了,頓時對舊文仍感陌生,以為未發過的印象。突然內心升起了一陣焦慮,驚覺是不是記憶退化了。 當這份焦慮升起時,自己有覺察到並且仔細留意著內在隨之而來的念頭,它在說著就是年紀大了,隨後又轉為擔心地說道會不是是失智的前兆....
今天媽媽午餐的約會主題是海味,有鰻魚飯跟虱目魚肚粥。 想到要買鰻魚飯跟虱目魚粥時,還蠻興奮的,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就感受著這份開心。以往有負面情緒,如失落、焦慮、煩躁、不安時,我會多一些對自己內在感受的觀察,而今天有覺察自己的喜悅,我也試著保持觀察。
扎西這兩週恢復的狀況挺好的,已經大多數時間用四腳走路,兩週前因為跛著左後腳好幾天,跟太太帶牠到家裡附近的院檢查。 約好時間帶去草屯的朋友那檢查,他很細心的安排診斷、照X光片,並且關心牠發病的狀況,後來診斷是因為年紀大還有這種小型犬容易發生的症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一集是關於上一集「接納學生的不完美,就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的實務篇。在進行今天的節目前,先來回顧第三集的主題和內容。第三集的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同理學生的不完美及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並且能夠透由即時鼓勵來啟動學生學習的動力,還有能夠區別老師自己個人情緒的期待和教學目標的不同,最後跟學生建
Thumbnail
在教學的過程中,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意味著要先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本文探討瞭如何在教學中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分享了真實的教學故事和從中獲得的啟示,讓教師和家長能在教育過程中重新思考自己的期許與忍耐,並最終學會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長。這不僅是教學的修行,也是自我實現的旅程。
前言:「人總是盡量保持正面態度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會更好,但是經過一連串悲劇後,你會放下這個想法。」   第一章:   兩個月前,我剛結束了令人煎熬的會考,但考完後並未如釋重負,反而陷入了無盡的懊悔與自責中。國三的生活像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日復一日的學習壓力將我壓得喘不過氣。早晨七點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自我之愛,始於接納, 你是自己穩定安全的避風港, 即使外面狂風驟雨,你內在也風平浪靜。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臨近期末考了,我發現了我面臨考試時候的模式。壓力能幫助我把事情做完,但產出的結果不一定會是100分,有可能是80分或60分,或是運氣好可能拿100分,是很運氣的成分在裡面。回想一下過往,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我是一位已休學再過幾天要考會考的學生,明明沒啥好緊張的,心臟依舊跳個不停:是害怕辜負家人?還是害怕自己考的比去年還要差勁?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兩次考試前 我遇到的事 兩次考試前 都出現了一位令我心動不已的女生,她們主動找上我,並且與我搭話,都能與我聊得很開心。尤其是我一面對女生就會很緊張,能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一集是關於上一集「接納學生的不完美,就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的實務篇。在進行今天的節目前,先來回顧第三集的主題和內容。第三集的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同理學生的不完美及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並且能夠透由即時鼓勵來啟動學生學習的動力,還有能夠區別老師自己個人情緒的期待和教學目標的不同,最後跟學生建
Thumbnail
在教學的過程中,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意味著要先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本文探討瞭如何在教學中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分享了真實的教學故事和從中獲得的啟示,讓教師和家長能在教育過程中重新思考自己的期許與忍耐,並最終學會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長。這不僅是教學的修行,也是自我實現的旅程。
前言:「人總是盡量保持正面態度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會更好,但是經過一連串悲劇後,你會放下這個想法。」   第一章:   兩個月前,我剛結束了令人煎熬的會考,但考完後並未如釋重負,反而陷入了無盡的懊悔與自責中。國三的生活像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日復一日的學習壓力將我壓得喘不過氣。早晨七點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自我之愛,始於接納, 你是自己穩定安全的避風港, 即使外面狂風驟雨,你內在也風平浪靜。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臨近期末考了,我發現了我面臨考試時候的模式。壓力能幫助我把事情做完,但產出的結果不一定會是100分,有可能是80分或60分,或是運氣好可能拿100分,是很運氣的成分在裡面。回想一下過往,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我是一位已休學再過幾天要考會考的學生,明明沒啥好緊張的,心臟依舊跳個不停:是害怕辜負家人?還是害怕自己考的比去年還要差勁?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兩次考試前 我遇到的事 兩次考試前 都出現了一位令我心動不已的女生,她們主動找上我,並且與我搭話,都能與我聊得很開心。尤其是我一面對女生就會很緊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