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報導於:2018-02-10
編採:鄭珮宸 責任編輯:黃家茹
作為大學社團有其限制性,但更有重要性與責任感。現在的課程規劃主要回應社團的核心宗旨:精神(spirit)、實踐(practice)與夥伴(partner)。這是因為創新需要的影響力最終源自「人」本身,陳俊安表示,人、或者共同夥伴是最大的投注動力。他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經驗:推動「衣識流」專案遇到瓶頸幾乎要放棄時,正是他的社團朋友、現在他幹部群鼎力相助:「做完是因為有人在那裏,你會有力量解決」。因此除了講座的擴展社企知識與廣度、專案培養實作能力,社團最重要是「我們創造連帶」,是留人的。
除了同輩的橫向連結,社團的學長姐不時回來探望,也提供學弟妹以社企為志業的可能。不過考量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在台灣的發展仍屬初期,加上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先天限制,俊安反而建議「先工作、再帶著專業回來」更能為社團注入活血。
這次來雜學校參展,創新社表示特別製作了海報和精緻的介紹牌。他們相信,教育可以培養人們軟實力,例如創新、社交、品德,希望創新社的精神和創新運動可以藉此機會被更多人看到;因為這裡從不只是個大學社團,而是所有對社會創新有抱負的人可以找到夥伴共同努力的孵化之地。「一個機會讓許多人聚在一起交流想法,或許這些想法,將來會一一被實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