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試著修補生命 (作者Jeff Forster)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The

Deepest

Acceptance

還是英文書名比較符合書裡的主題😂


這本書是朋友在讀書會介紹給我的,中間摘錄了幾句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書名真的有夠難唸(笑歪

也從這本書開始,我想要開始來做我想做的事—寫書評


說起來一切都是這麼水到渠成


——————正文開始——————


面對了許多事情

遭遇事情的當下常會怪

怪自己 怪他人 怪這件事

但我們曾經選擇「接受」嗎?


接受


聽起來也許很荒唐


你可能覺得難不成我要像阿信一樣所有事情都逆來順受嗎?

我想不是的

是回過頭來看自己,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為什麼這樣的感覺讓我這麼不舒服呢?曾經我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嗎?而那又是在什麼時刻呢?


是最深的與自己的對話

和最深的接受


我為什麼要接受?為什麼不能反抗?表達我的意見?

我想摘錄書本裡的一段話

「當我們完全容許自己有受傷的感覺,不管那承認有多違背我們的常理,多威脅我們小我的驕傲。我們就不再感到受傷。換句話說,全然接納傷害,打破了我是[受害者]的故事。」


這好神奇

也好反人性

但我覺得好像真的是如此


下次發生你不如意的事,或許也可以試它一試?

    avatar-img
    5會員
    77內容數
    做做讀書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原型認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提供針對這種創傷的療癒方法,幫助讀者從原型認同的創傷中重塑全新的自我認同信念。書中運用了故事和療癒方法來引導讀者找到真實的渴望,並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療癒的書籍。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1. 「接受」不是認同,而是覺察。     「我都已經xx歲了,怎麼還是一事無成?」       在你心裡,會常常浮現這句話嗎?       讓「接受」成為開始改變的真正意義,是「認清現況」以及「放下過去」。   認清未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放下過去只是差強人意的努力。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原型認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提供針對這種創傷的療癒方法,幫助讀者從原型認同的創傷中重塑全新的自我認同信念。書中運用了故事和療癒方法來引導讀者找到真實的渴望,並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療癒的書籍。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1. 「接受」不是認同,而是覺察。     「我都已經xx歲了,怎麼還是一事無成?」       在你心裡,會常常浮現這句話嗎?       讓「接受」成為開始改變的真正意義,是「認清現況」以及「放下過去」。   認清未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放下過去只是差強人意的努力。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