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會的矛盾

2023/08/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民主社會的理想狀態就像宇宙一樣,能包容萬物,所以璀璨。

民主社會的理想狀態就像宇宙一樣,能包容萬物,所以璀璨。

之前發的一篇影評突然湧入一堆留言,看完留言之後想來有感而發一下。

雖然已經是包容多元價值的民主社會,但有一些人的想法卻仍舊會在碰到某些狀況的時候轉不過來。
只要你對某件事的說法,不符合他們的想法,你也沒有反對他們的看法,但他們就是會大老遠的衝過來指著你說你不能這樣講,或是直接對你進行道德抨擊&人身攻擊,然後再表達這是他們的個人看法。
這些人看起來很糟糕,不過背後的成因其實很複雜,甚至這些人在某個角度來說也是受害者。

情緒一定是其中的主因,因為多數人都無法去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也鮮少去思考自己情緒的成因,自然對情緒的控管能力就會變差,甚至是沒有,所以一碰到不滿就會立刻有反應,特別是在有著一定偽裝效用的網路上,就會更加的肆無忌憚。

就像蔡康永在他的書《蔡康永的情商課: 為你自己活一次|》裡面寫到的:
「當我們覺得每件事都有個「應該」的樣子,而這些事卻都不對,都不合我們期望的時候,我們就喚來了許多「應戰」的情緒:嫉妒、憤怒、自卑、猜忌……都來了。」

很多人會忽視這種因為「不應該」而引發的情緒,並將其認為是一種正常的狀況。

「我覺得這樣就是不好,所以我去消滅這個不好,那就是我在伸張我的正義。」

然後情緒就會直接出現,感性會瞬間壓過理性,這時的視野就會縮到非常的小,用電影術語來說就是「特寫」(or大特寫)。
會專注在那些「不應該」的事物上,忽略了事件的全貌,然後就只會針對這些「不應該」去進行攻擊(情緒上的發洩),進而失去理智跟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習慣性的反應動作。

那再往下挖一點,這種狀況的形成,也跟環境教育有關。
因為我們的教育很少會去講甚麼尊重個體意識這件事情,也不會特別去針對這點進行觀念上的灌輸。
多數我們在聽到尊重個體意識的時候,都是針對弱勢群體,因為我們會覺得他們是特別的,需要我們的特別關心,而這種關心是一種正確/正義的表現。
但身為多數群體的其他人,其實也很需要這種特別的關心,或者應該說特別的尊重。

我們很常會說:「如果不了解我,就不要在那邊自以為是。」
但實際上我們很常在當那個自以為是的人,而且很少,甚至幾乎不會去察覺到這件事情,因為太過習以為常了。

除了社會基本的道德規範和法律之外,我們都會習慣用一套自己的規則在看待某些事情,並把所有的人事物都納入這個規則裡面,也就是我們會不自覺的認為,這個世界應該要照著我們自己的想法去運轉,一旦違反了我們制定的規則,就會感到不開心,即便只是一兩句話也不行。
但其實根據每個人生長環境和經歷的不同,每個人的規則也都會不一樣,每個人認為的「應該」也會不同。

與其去消滅自己認為的「不應該」,不如先去尊重別人的「應該/不應該」,當你只容許自己喜歡的聲音存在的時候,就會陷入某種偏執,就像狂熱的宗教信徒那樣,只有我們偉大的尊師才是對的,只有我才是正確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