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隨想4:轉雙輔,是時候把決定權交還給學生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在台灣,有許多的大學生都聽過這句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言,這句名言背後,也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過於嚴苛的轉系、雙輔門檻,是世界罕見的現象

  現今台灣大多數的大學,對於轉系、雙輔都設有相當高的成績門檻,甚至有些科系還會限制「外系生不得雙主修/輔系」,也有一些科系會規定以特定管道入學的同學「不得轉系」。

  然而,這麼高的轉系、雙輔門檻,在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大學中,其實是相當罕見的。

  就以美國為例:在美國,大多數學校的雙輔是採取「事後認抵制」,由各個學系規定必須修畢的學分,想要雙主修/輔系的同學只要於畢業前修完該系規定的學分,便可以取得該系的雙主修/輔系資格,且沒有限制成績或排名門檻。

  轉系也是如此:在美國的大學中,學生如果對於原本的主修沒有興趣,想要更換主修,只要有該系的老師簽名便可以轉系。相較於台灣的大學不斷訂定各種成績、排名門檻,甚至還有部分科系要經過面試、轉系考,美國大學可以說是把轉系/雙輔的決定權大幅交還給了學生自己。

在美國,大多數科系的雙輔只需要修畢規定的學分,沒有另外的排名門檻,轉系也相對自由


雖然轉系資格都是給成績好的人,但真正需要轉系的,反而是那些成績不好的人。

  我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曾經參加過學校職涯中心所舉辦的演講,當時的主講者是國貿系的一位學長,後來進入行銷相關領域工作。

  學長提到:他在大學的時期雖然主修國貿系,但是國貿系的必修他幾乎都沒有興趣,也因為念不下去而導致排名落後,並因此無法得到轉系機會。

  學長演講的內容我已不完全記得,但學長說的這段話,卻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雖然轉系資格都是給成績好的人,但真正需要轉系的,反而是那些成績不好的人。

是啊,我們把追求自己興趣與所愛的機會給了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但是那些成績普通、甚至是不好的同學呢?他們就沒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嗎?

用成績篩選轉雙輔標準,造成學生一味選擇容易拿分的課程

  回想當初,我為了爭取雙主修與輔系資格,選了許多給分高、課程輕鬆的「甜涼課」,最後終於爭取到輔系資格。但事後回想,這些所謂「甜涼課」除了讓成績單上的gpa更漂亮之外,我幾乎沒有從這些課程中學到東西,反而浪費了更多時間與學分在這些無意義的課程上。

  直到我獲得了輔系資格後,我開始不再在意給分,而是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真正能學到東西的課程,這些課程的給分不一定高,有時也會覺得準備起來很辛苦,但我在這些課程中獲得的知識與學習方法、思考模式,卻對我的學習與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儘管如此,每當我回想起大一大二時的自己,也常忍不住想著:我們用這麼高的轉雙輔門檻限制學生,讓學生被迫選擇許多容易拿分,卻沒有實質意義的「營養學分」來衝分數,這樣是不是讓那些想要多方學習的同學,反而浪費許多時間與可分配的學分在這些除了給分高以外,沒有其他意義的課程?

raw-image
我們透過極高的轉雙輔門檻限制學生,固然有利成績好的同學,但是那些成績普通,甚至是中下的同學就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所愛的科系嗎?

我們透過極高的轉雙輔門檻限制學生,固然有利成績好的同學,但是那些成績普通,甚至是中下的同學就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所愛的科系嗎?


培養跨領域人才,從降低轉雙輔門檻開始

  台灣大學轉雙輔高門檻的背後,是學系之間彼此競爭、各自為政的結果:各系之間彼此競爭學生與資源,為了學系的資源分配,讓學生能夠留在本科系,以利於學校分配更多資源給科系。

  而這種「各自為政」的現象,更是反映出台灣大學學科過度分化、各科系互不相通。這樣的現象在過去的工業時代,有利於培養各領域的專才,並將學生分配到對應的職場環境中,然而現今社會改變的速度,遠比過去來得更快、更早,過度專業化的學科訓練對學生來說,已經不足以面對未來的職場與社會。

  現在的社會比起單一專長,更需要能夠擁有多重專長的斜槓人才,而開放學生自由選擇科系的權利,正是培養跨領域人才的第一步。

想培養跨領域人才,先從降低轉雙輔門檻開始。



 

avatar-img
32會員
44內容數
「大學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這是我從大一開始,便不斷在思考的問題。在過去,大學被視為是培養學術人才的搖籃,而到了近代,大學則逐漸與產業接軌,成為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蔚藍Azu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現今社會中,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醫、牙、電、資、法、商等科系,一直是許多學生選科系的熱門選擇,相對而言,偏向理論與思考的歷史、哲學、物理、天文等學科,則因為就業不易而長期被視為是冷門科系,並遭受社會的歧視。然而,博雅精神與專業技術的培養,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應該追求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結合。
在未來,隨著AI與機器人的進步,比起知識的縱向挖掘,我們更需要橫向連結的能力,本文將從一個大學生的觀點,與大家分享五種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的方式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在現今社會中,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醫、牙、電、資、法、商等科系,一直是許多學生選科系的熱門選擇,相對而言,偏向理論與思考的歷史、哲學、物理、天文等學科,則因為就業不易而長期被視為是冷門科系,並遭受社會的歧視。然而,博雅精神與專業技術的培養,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應該追求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結合。
在未來,隨著AI與機器人的進步,比起知識的縱向挖掘,我們更需要橫向連結的能力,本文將從一個大學生的觀點,與大家分享五種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的方式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學費高低各有利弊。在台灣學費低,一學分不到2000元,以通常一門課兩學分18週來說,一次翹課算222元,學生不珍惜,也不要求品質,反而只想要老師輕鬆給過。 在美國學費高,一學分50000元台幣,兩學分一週兩節,翹課一次損失5724元,上課睡覺20分鐘損失1145元。如果教授不認真,你不在乎嗎?
Thumbnail
頂尖學生的表現,已經很難用之前設定的國文+英文+數A+自然4科成績篩選。觀察英文科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近5年的數字,皆大於社會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以招生角度來看,就是用社會科當門檻,會比選用英文科更容易篩選掉學生,簡化第一階段的作業!
雙語教學的重點還是在學習內容,但因為學習內容是透過語言而學習,所以語言的「運用」能力不能忽視。重點是語言的運用能力不是光看語文考試檢定成績就能夠判斷的,所以需要其他的佐證資料。   類似的道理-- 又到了大學面試高中生的時候了,新聞寫有些美國大學開始恢復要求學生繳交 SAT (類似高中學測)的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香港考評局網頁中,有近80間海外院校沒有上載一般入學的香港中學文應試(下稱DSE)要求,質疑通識科改革後,DSE學歷認受性降低。那麼,作為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會有甚麼影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學費高低各有利弊。在台灣學費低,一學分不到2000元,以通常一門課兩學分18週來說,一次翹課算222元,學生不珍惜,也不要求品質,反而只想要老師輕鬆給過。 在美國學費高,一學分50000元台幣,兩學分一週兩節,翹課一次損失5724元,上課睡覺20分鐘損失1145元。如果教授不認真,你不在乎嗎?
Thumbnail
頂尖學生的表現,已經很難用之前設定的國文+英文+數A+自然4科成績篩選。觀察英文科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近5年的數字,皆大於社會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以招生角度來看,就是用社會科當門檻,會比選用英文科更容易篩選掉學生,簡化第一階段的作業!
雙語教學的重點還是在學習內容,但因為學習內容是透過語言而學習,所以語言的「運用」能力不能忽視。重點是語言的運用能力不是光看語文考試檢定成績就能夠判斷的,所以需要其他的佐證資料。   類似的道理-- 又到了大學面試高中生的時候了,新聞寫有些美國大學開始恢復要求學生繳交 SAT (類似高中學測)的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香港考評局網頁中,有近80間海外院校沒有上載一般入學的香港中學文應試(下稱DSE)要求,質疑通識科改革後,DSE學歷認受性降低。那麼,作為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會有甚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