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認為的人類不平等起源(五):不平等的三階段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說到,最早的原始民族開始會有意識地注意別人,也很樂意被他人注意,最有才藝、力量和美貌的人,會受到最多關注,而這就是邁向不平等的第一步。

私有制的出現,是當一個人需要另一個人的幫助,一個人發現擁有兩份食物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已經消失。勞動成為必要,因為我們不可能撇開勞動去思考私有財的誕生。盧梭認為冶金術和農業這兩種技術的發明,是促成這項重大變革的主因。

隨著農業的發展,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同樣都是要進行勞動,體型壯碩的人可以做更多勞動;深具智慧的人可以找到縮減勞動的方法。同樣都是在進行勞動,有的人卻獲得更多報酬,有的人連維持生活都有困難。此時,自然的不平等,無形之中隨著「關係」的不平等而展開。

人與人之間有了階級和出身的區別,這種區別不但是建立在財產的多寡以及每個人能影響他人的能力的大小之上,還建立在個人的才智、美貌、體能、價值等種種性質。

人們開始變得奸詐和虛偽,蠻橫和冷酷,有著永無止境的野心,以及對於財富的渴望。這與其說是出於真實的需求,不如說是為了使自己更高人一等的狂熱,激發人們相互傷害的險惡意圖和一種隱蔽的忌妒心。競爭和動亂,以及利害衝突,人人都暗藏損人利己之心,這一切的災禍都是私有制的初始結果,同時也是不平等發展的必然產物。


財富變成是用暴力得來的,因此少數的富人要面對多數的窮人的威脅。受情勢所逼,富人們想出一套深謀遠慮的計畫,那就是:聯合所有的反對者,給他們灌輸新的觀念,為他們建立新的制度

富人說到,當所有人彼此武裝起來相互對抗,那每個人的需求和他們的財產一樣會成為沉重的負擔。無論是窮人或富人都不得安寧。之後富人給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誘導他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人們因此替自己戴上新的枷鎖,希望這個枷鎖可以保障他們的自由。這是因為人們雖然有足夠的智慧來察覺一種政治制度的好出,卻沒有足夠的經驗來預見這種政治制度的危險。

這就是社會和法律的起源,它們保障私有財產和承認不平等的法律永遠確定下來,把強取豪奪變成不可取消的權利。社會與法律的出現,便讓國家誕生,而國家的統治者實行的,便是專制統治,人民可以說是自主投身於奴隸制。

盧梭確信,政府並不是從專制權力開始。專制權力只不過是政府腐化的結果,是政府墮落的最終型態。已經成為世襲的官員們,逐漸習慣於把官爵看作自己的家產,把自己看過是國家的主人,起初他們不過是國家的官吏。他們也就這樣將其公民視為奴隸,把這些奴隸當作牲畜一樣算在他們的財產之內,而且自稱是與神同等的萬王之王。


盧梭便總結不平等的發展,法律和私有制的建立是不平等的第一階段;官職的設置是不平等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也就是最後一個階段,是法制權威變成專制的權威。因此,第一階段是窮與富,第二階段是強與弱,第三階段則是主人和奴隸。最後一個階段是不平等的頂點,也是其他各階段持續發展的最終結果,直到新的變革讓政府完全瓦解,或是重新回到法制狀態為止。

在一個國家中,如果任何人都不觸犯法律,任何官員都不濫用職權,那這個國家就既不需要官員也不需要法律了。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不是官員而是法律,當法律不存在時,每個人都恢復他天賦的自由。

即使沒有政府干預,在人與人之間,仍會有聲望和權威的不平等。個人身分的不平等是其他各種不平等的起源,而財富的不平等是最終的不平等。最初的自然狀態是純粹的自然狀態,新的自然狀態卻是過度腐化的結果。

政府契約被專制統治破壞殆盡,以致暴君只在他是最強者的時候,才是國家的主人;當他被驅除的時候,他連抱怨的權力都沒有。民眾暴動殺死或推翻君主,與暴君前一日任意處理臣民生命財產的行為是同樣合法的。

這段話筆者認為是盧梭日後影響法國大革命的直接證據,讓法國甚至是世界的歷史,走上不同的道路。


參考文本:《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讓–雅克·盧梭著,張露譯,台北:五南出版,2019年

這是《論人類》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筆者對於盧梭的觀點有贊同也有反對,像是人性方面,筆者即認為人的天性即是自私又好鬥的,沒有像盧梭想像得那麼浪漫。

出自《金田一》漫畫,原本的台詞好像不是這樣( ͡° ͜ʖ ͡°)

出自《金田一》漫畫,原本的台詞好像不是這樣( ͡° ͜ʖ ͡°)

但不論如何,《論人類》作為一部政治哲學著作,還是有高度的可讀性,能夠思考文明發展對人類的益處跟害處,這方面不只盧梭,很多歐陸哲學家都有論著。

老樣子,有任何疑問或建議修正之處,歡迎留言。下個系列我還沒想到要寫什麼,想在留言區建議也可以(哲學書籍限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ssic
11會員
13內容數
尼采《瞧!這個人》:「若有人自以為從我的著作中理解到了某些東西,事實上充其量只是根據其自身的想像,從中汲取了某些東西,而其所汲取的,往往卻是我的反面。」
Classic的其他內容
2023/09/14
康德認為,自己是活在啟蒙運動的時代,而非啟蒙了的時代。因為他認為就人類全體而言,要能夠在宗教事務中不靠他人的指導,很好地使用自己的知性,還缺少很多東西。
Thumbnail
2023/09/14
康德認為,自己是活在啟蒙運動的時代,而非啟蒙了的時代。因為他認為就人類全體而言,要能夠在宗教事務中不靠他人的指導,很好地使用自己的知性,還缺少很多東西。
Thumbnail
2023/09/06
康德替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狀態。」,接著講述如何從少數幾位獨立思考者開始,讓公眾達到普遍啟蒙的狀態。在這過程當中,運用理性的自由變得相當重要。本篇會談到,康德以各種不同身分的「學者」的角度出發,來理解運用理性的自由是怎樣一種情況。 康德指出,以學者的身分
Thumbnail
2023/09/06
康德替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狀態。」,接著講述如何從少數幾位獨立思考者開始,讓公眾達到普遍啟蒙的狀態。在這過程當中,運用理性的自由變得相當重要。本篇會談到,康德以各種不同身分的「學者」的角度出發,來理解運用理性的自由是怎樣一種情況。 康德指出,以學者的身分
Thumbnail
2023/09/04
康德在文章開頭,即對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熟狀態。」所謂的未成熟狀態,即是不經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知性的那種無能。會造成這種未成熟狀態,原因不在於缺乏知性,而是在缺乏不靠他人指導去使用理性的決心跟勇氣。
Thumbnail
2023/09/04
康德在文章開頭,即對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熟狀態。」所謂的未成熟狀態,即是不經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知性的那種無能。會造成這種未成熟狀態,原因不在於缺乏知性,而是在缺乏不靠他人指導去使用理性的決心跟勇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霍布斯最為代表性的著作,即是《利維坦(Leviathan)》,在這本名著中,霍布斯給出和盧梭截然不同的,對自然狀態的想像。 霍布斯認為,在自然狀態中的人與人之間只是一種生存鬥爭關係,人們彼此仇視對方,都僅為自我保存的慾望而行動。這種鬥爭關係最終會演變成一種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
Thumbnail
霍布斯最為代表性的著作,即是《利維坦(Leviathan)》,在這本名著中,霍布斯給出和盧梭截然不同的,對自然狀態的想像。 霍布斯認為,在自然狀態中的人與人之間只是一種生存鬥爭關係,人們彼此仇視對方,都僅為自我保存的慾望而行動。這種鬥爭關係最終會演變成一種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
Thumbnail
在開始這篇的重點之前,筆者想要先來談談盧梭(Rousseau)這個人本身。 盧梭雖然常被劃分為法國哲學家,但他是出生於日內瓦共和國。盧梭本身沒有受過正式的教育,十六歲時遠離故鄉,憑藉著自學和機遇,成功打入法國知識圈,當時和百科全書派(狄德羅、孔狄亞克等)有著良好的關係。
Thumbnail
在開始這篇的重點之前,筆者想要先來談談盧梭(Rousseau)這個人本身。 盧梭雖然常被劃分為法國哲學家,但他是出生於日內瓦共和國。盧梭本身沒有受過正式的教育,十六歲時遠離故鄉,憑藉著自學和機遇,成功打入法國知識圈,當時和百科全書派(狄德羅、孔狄亞克等)有著良好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說的是關於每日生活工作、事業上,與人相處會遇到之事,不限於政府官員。雖然[太上感應]書中所舉例子,都比較偏向政府官員,但其實他所說的總原則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一些有關於升遷、財富、貪婪等惡念惡行,所需要注意謹慎的情況。 讀者可以自行思考運用於每日工作事業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說的是關於每日生活工作、事業上,與人相處會遇到之事,不限於政府官員。雖然[太上感應]書中所舉例子,都比較偏向政府官員,但其實他所說的總原則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一些有關於升遷、財富、貪婪等惡念惡行,所需要注意謹慎的情況。 讀者可以自行思考運用於每日工作事業中。
Thumbnail
底層民眾的認知,就是精英階層利益的來源。而打破民眾認知的樊籠,首先奮起反對改革者的,就是被改革者救助的底層民眾。 ——旭 底層民眾的認知,就是精英階層利益的來源 善良的皮埃爾希望用他繼承的財產來為社會做點變革。他首先在自己的農莊進行改革,而且特別為農奴建立了學校。 ——魯迅, 隨感錄65 旭:讀書
Thumbnail
底層民眾的認知,就是精英階層利益的來源。而打破民眾認知的樊籠,首先奮起反對改革者的,就是被改革者救助的底層民眾。 ——旭 底層民眾的認知,就是精英階層利益的來源 善良的皮埃爾希望用他繼承的財產來為社會做點變革。他首先在自己的農莊進行改革,而且特別為農奴建立了學校。 ——魯迅, 隨感錄65 旭:讀書
Thumbnail
#66《人慈》(中):文明是帶來進步還是詛咒?某位旅者在一四九二年於巴哈馬群島上岸時,面對原住民做出這樣的描述:「他們不帶武器,也不知道何謂武器,因為我給他們看了把劍......他們卻出於無知把自己割傷。」蠻荒與文明,究竟哪個是好是壞,由誰去定義是否就已經是主導了「好」「壞」?
Thumbnail
#66《人慈》(中):文明是帶來進步還是詛咒?某位旅者在一四九二年於巴哈馬群島上岸時,面對原住民做出這樣的描述:「他們不帶武器,也不知道何謂武器,因為我給他們看了把劍......他們卻出於無知把自己割傷。」蠻荒與文明,究竟哪個是好是壞,由誰去定義是否就已經是主導了「好」「壞」?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534 「一七五七年三月二日,達米安( Damiens )因謀刺國王被判處「在巴黎教堂大門前公開認罪」,他將「乘坐囚車,身穿襯衫,手持兩磅重的蠟炬」,「被送到格列夫廣場( the place de Gr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534 「一七五七年三月二日,達米安( Damiens )因謀刺國王被判處「在巴黎教堂大門前公開認罪」,他將「乘坐囚車,身穿襯衫,手持兩磅重的蠟炬」,「被送到格列夫廣場( the place de Gr
Thumbnail
上篇,薩德侯爵《放蕩之災》專論:道德是一種勇氣,而非規範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歐司田,或放蕩之災》這齣戲劇,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其實 — — 真正的道德之所以產生並得以運作,關鍵便是「罪」與「罰」不對等的關係,因為只有這裡面的角色每個都深深感受到心中的「罪」與外在的「罰」無法取得平衡的矛盾感受時,他們
Thumbnail
上篇,薩德侯爵《放蕩之災》專論:道德是一種勇氣,而非規範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歐司田,或放蕩之災》這齣戲劇,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其實 — — 真正的道德之所以產生並得以運作,關鍵便是「罪」與「罰」不對等的關係,因為只有這裡面的角色每個都深深感受到心中的「罪」與外在的「罰」無法取得平衡的矛盾感受時,他們
Thumbnail
西方國家的白佐往往認為西方的發展是一種原罪,既瞧不起資本主義又限制落後國家的發展。這樣有理想的白佐,要如何分配資源?
Thumbnail
西方國家的白佐往往認為西方的發展是一種原罪,既瞧不起資本主義又限制落後國家的發展。這樣有理想的白佐,要如何分配資源?
Thumbnail
儒家給人提供的最高價值和人生理想又是位極人臣,光耀祖宗,「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那不斷地在權力體系中晉升,擁有更高更大的權力就成為中國人最大的追求和動力。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得先受他人的奴役。所以,儒家思想必然導致為奴役他人為主動追求受奴役。造成奴役和被奴役如此的普遍和積重難返。
Thumbnail
儒家給人提供的最高價值和人生理想又是位極人臣,光耀祖宗,「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那不斷地在權力體系中晉升,擁有更高更大的權力就成為中國人最大的追求和動力。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得先受他人的奴役。所以,儒家思想必然導致為奴役他人為主動追求受奴役。造成奴役和被奴役如此的普遍和積重難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