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持自己的「持續就業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身處的行業,是發展中還是倒退中?

有時候,被人辭退未必是力有不逮,而是公司所屬行業前景不明朗,或是你的技術正在被自動化取代。要維持競爭力,還是要老土講句,了解市場,到底在你所屬行業,人才是求過於供,還是供過於求?行業長遠有沒有發展空間?那些技能在未來仍有需求?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以電腦工程師為例,通常前線工程師的職業壽命,三十五歲後開始走下坡,體力開始無法負荷日夜輪班與長時間工作,四十歲後如果還無法更上層樓,就會開始被更年輕的主管取代。

在 2022 到 2023 年科技業持續出現裁員潮,由大企(Microsoft, Linkedin, Vodafone etc…) 到矽谷初創,令人人心惶惶。

持續學習關鍵技能

當老闆發現用機器比用人便宜,被裁員是遲早問題。可以進修提升技能的話,不要拖延。科技進步快得超乎想像,今天存在的工作,可能下一個十年就會消失,以人工智能為例,它將取代上萬個職位,但同時創造數萬個新工作,一份工做到老應該是上世紀的事。未來,大家可能要接受正在做的工作會隨時改變,不斷學習會成常態。

即便是大企業,相比過往重視人才的背景,現在更重視員工的學習能力。4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Ernst & Young (EY) 已經取消取錄員工的學業成績門檻 (以往是要 Second-up才有面試資格)。企業在意的,是員工是否有能力應付下一波市場轉型,所以是否有高效學習力,尤為重要。

因此,「學習如何學習」,將是未來每一個人都要懂的技術。

賺取不同經驗

正因人工智能或市場改變,產業轉型未來可能更常發生。而每一次轉型,都需要新型技術及人才,在智能手機普及後,市場需要大量App 軟體工程師,及界面設計師 (UI/UX Designer),不少界面工程師是由Graphic Designer、網業設計師轉型而成。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先接 Freelance 工作﹐累積相關經驗,再作相關進修,從而成功轉型。

最後,要審視自己的「可持續受聘力」,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 留意公司對員工工作表現、態度及行為的期望
  • 持續學習未來需要用到的技術(future proof skills),累積不同經驗及知識,讓自己不易被市場淘汰
  • 持續思考自己學到及將會學習的技能增加自己的「可受聘力」
  • 嘗試在工作上結合及應用過去經驗


了解你正處於職涯的哪個階段

在第一個十年(25-35)

這個時期要知道累積實力與經驗,學會最基本的技能(溝通、時間管理、工作生活平衡)、理財、建立美滿親友關係。最後,是了解自己的長短處。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曾發表報告,指一個人首十年的職業生涯發展,很大程度影響他整個職涯的賺錢潛力。因為不少成功人士在這時間已學習到重要技能、累積關鍵人脈及了解所屬行業。

第二個十年(35-45)

是職業生涯發展最強十年,不論是專業、領導能力、人際關係等都已培養足夠實力,是試驗自己能否成為企業骨幹或專業人才的「持續發展階段」。但隨著愈高層職位越少,不少人也會產生「目前職位可能是職涯頂點」的危機感。

另外,愈晚找到職涯方向,愈有可能面臨轉型愈晚,不確定的風險愈高。以電腦工程師為例,通常前線工程師的職業壽命,三十五歲後開始走下坡,體力開始無法負荷日夜輪班與長時間工作,四十歲後如果還無法更上層樓,就會開始被更年輕的主管取代。

第三個十年(45-55)

通常是上班族平均三十年職業生涯的最後十年。這個時期,不進則退。要麼專業、經驗都在這最後十年開花結果,逐步攀上職涯高峰、被挖角到其他單位任高層或自行創業;要麼所有專業、經驗逐漸被後輩取代,外在環境開始不利自己,逐漸失去尋求第二春的機會,公司開始想辦法要你離職,需要另外尋找能發揮專業能力的工作機會,另外也可能走向創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orklifely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SEO 工作日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傳統的職業發展道路已經顯得力不從心。Gartner for HR的報告突顯了一系列關鍵問題,並為人力資源領導者和組織提供了適應這些變化的解決方案。以下是關鍵點和建議的摘要及個人的觀點補充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傳統的職業發展道路已經顯得力不從心。Gartner for HR的報告突顯了一系列關鍵問題,並為人力資源領導者和組織提供了適應這些變化的解決方案。以下是關鍵點和建議的摘要及個人的觀點補充
Thumbnail
持續就業能力,是想在就業市場保持競爭力的職場人要思考的命題。 要維持競爭力,還是要老土講句,了解市場,到底在你所屬行業,人才是求過於供,還是供過於求?行業長遠有沒有發展空間?那些技能在未來仍有需求?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Thumbnail
持續就業能力,是想在就業市場保持競爭力的職場人要思考的命題。 要維持競爭力,還是要老土講句,了解市場,到底在你所屬行業,人才是求過於供,還是供過於求?行業長遠有沒有發展空間?那些技能在未來仍有需求?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出社會投入職場超過5年以上了?如果是的話,恭喜你!你已經受過職場洗禮,也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但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如果你安於現在的狀態,缺乏危機意識與保持競爭力,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5年被淘汰的那個人。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出社會投入職場超過5年以上了?如果是的話,恭喜你!你已經受過職場洗禮,也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但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如果你安於現在的狀態,缺乏危機意識與保持競爭力,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5年被淘汰的那個人。
Thumbnail
隨著科技趨勢帶動產業面貌快速改變,例如AI技術的發展,讓許多人開始擔憂自己即將被人工智慧給取代。越來越少人能百分之百肯定,自己能在目前的組織安然存活到最後。假使有一天不幸面對中年失業,剝除掉公司資源與名片頭銜的你,還剩下什麼呢?
Thumbnail
隨著科技趨勢帶動產業面貌快速改變,例如AI技術的發展,讓許多人開始擔憂自己即將被人工智慧給取代。越來越少人能百分之百肯定,自己能在目前的組織安然存活到最後。假使有一天不幸面對中年失業,剝除掉公司資源與名片頭銜的你,還剩下什麼呢?
Thumbnail
以往,我們的職涯發展很單純,做一個工作,一二十年後就可以升到主管,然後退休享受生活,但變化進步愈來愈快速的時代,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可以有無數個工作,一份工作一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與其尋找「穩定的工作」,不如培養自己「穩定的能力」。
Thumbnail
以往,我們的職涯發展很單純,做一個工作,一二十年後就可以升到主管,然後退休享受生活,但變化進步愈來愈快速的時代,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可以有無數個工作,一份工作一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與其尋找「穩定的工作」,不如培養自己「穩定的能力」。
Thumbnail
每年過完年、領完年終,必定會有一波年後轉職潮,最近看了這篇新聞報導,裡面的人力銀行調查提到,有高達 94.2% 的上班族想在年後換工作,估算下來,潛在想換工作的跳槽族有 862 萬人,更有 7 成求職者已投履歷,求職者最想進入的產業第一名則是科技業,再加上去年不少科技龍頭、外商公司傳出一波波裁員潮。
Thumbnail
每年過完年、領完年終,必定會有一波年後轉職潮,最近看了這篇新聞報導,裡面的人力銀行調查提到,有高達 94.2% 的上班族想在年後換工作,估算下來,潛在想換工作的跳槽族有 862 萬人,更有 7 成求職者已投履歷,求職者最想進入的產業第一名則是科技業,再加上去年不少科技龍頭、外商公司傳出一波波裁員潮。
Thumbnail
根據CNBC報導,由於疫情的衝擊為許多人帶來價值觀的轉變,更多人重視工作的靈活性勝於更高的薪資,超過55%的人都想轉換跑道,而你也是嗎? 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涯,除了慎選職業別,你是否有足夠的積蓄來負擔日常生活和進修學習所需的開銷,也是很重要考量。這篇文章將告訴你: 各種年齡轉行時該注意的事。
Thumbnail
根據CNBC報導,由於疫情的衝擊為許多人帶來價值觀的轉變,更多人重視工作的靈活性勝於更高的薪資,超過55%的人都想轉換跑道,而你也是嗎? 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涯,除了慎選職業別,你是否有足夠的積蓄來負擔日常生活和進修學習所需的開銷,也是很重要考量。這篇文章將告訴你: 各種年齡轉行時該注意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