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本成書幾百年可被譽為近代經濟學的起源著作,時至今日遠沒有我想像中的可能會過時,即使我這樣經濟系的本科生,在閱讀本書時依然倍受啟發,絕非高中課本[無形的手]一句話帶過那樣簡單。而其中的許多現象依然在今天可以觀察到,比如在本書最前段提到的富國與窮國(已開發與未開發)農業生產優勢相比起工業生產優勢來說並不大,富國與窮國在農產品價格可能只有1-2倍,但在工業造物上可能會被擴大到十幾倍,歸根究底來說是工業的分工化更為精細,能夠更有效率,而農業在這方面是不如製造業的。
而她也提到了城市化對於職業分工的影響,在小農村當中每個人都要會許多技能,但是在大城市裡可以更為精細的分工。我想這也是為甚麼東京這樣的巨型都市裡總是可以出現新奇而贏核小眾人需求的職業,而網路化的發展也讓許多小眾商品的需求得以被滿足。
亞當斯密認為地中海早期文化的繁盛正是因為水運相比陸運天生的優勢,能夠更好的分工化,並且成本相對更低廉,所以能夠很好的促進繁榮的商業活動,中國印度埃及的古文明能夠發展得很早也並非人要喝水那麼簡單,而是水運繁榮所促進的。
另外亞當斯密的博學也可讓大部分身處如今資訊爆炸的現代人為之慚顏,當年可沒有義務教育濃縮並且全方面的給各科知識提升,可以想像的到她是如何利用零碎的時間沉浸在學校圖書館當中,然後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屏除一些怪力亂神書的影響,走出自己的學術道路。
第五章當中亞當斯密把價格分為兩類,勞動(真實)價格與貨幣(名義)價格,勞動對應真實貨幣對應名義,她認為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的真實尺度。勞動是第一性價格,也是最初用以購買一切貨物的代價。但雖然勞動是物品價值的真實尺度,但要估量兩個不同職業或個體的勞動價值的比例很困難,因此才需要用貨幣或者貨物去衡量,所以勞動是商品的絕對價格,而貨幣是商品的名義價格。那如何定義勞動的價值呢?亞當斯密提出用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與便利品的價格來衡量,所以勞動的名義價格是勞動的貨幣報酬,而勞動的真實價格是單位工時裡能否買到一籃子商品的多寡變動。
在那時工業商品遠未如今日如此的發達,但是亞當斯密卻能提出如此直透本質的解析。而我也想到如今日世界,工業商品造物的發達正是能夠把人們的勞動時間濃縮進物品的範疇,掃地機器人能夠代替人們完成勞動,節省下了勞動的時間,把時間濃縮於造物,所以或許判斷新發明造物的定價是否是智商稅的標準可能就是這個造物能幫你省下多少勞動時間。
而總是關注真實價格對於心神的耗費是巨大的,因此大部分時候人麼關注她的價格大多是名義上的貨幣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