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請)我吃飯,倒不如給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之前的母親節或一些節日,會想要請媽媽吃飯,邀請媽媽去吃一餐好吃的,或上平常媽媽不常去的餐館吃飯,但不記得有幾次的經驗,只記得媽媽曾經跟我說過:「請(陪)我吃飯,到不如給我錢!」

無形中,媽媽教導我一件事、傳達了她的一個「信念」給我,那就是「給我金錢比花時間陪伴我重要!」

這裡面其實隱藏了這個信念、觀點!

今年上了潛意識的課,這周又開始看陳茂雄老師的《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又即將在10中上催眠課,一直探索、了解「自我」!

溝通是一條「由內而外」的道路!


腦袋為什麼會冒出這件事呢?

因為最近幫忙媽媽處理舅舅的後事,過程中有發覺自己內心的不耐煩。

雖然目前沒有正職的工作或者是說不屬於哪個公司的員工,是自己一人公司的老闆兼員工XD

在時間上算是滿彈性的,想做的事也滿多的,但對於要空出時間、挪出時間幫媽媽跑腿,帶媽媽或說協助媽媽去處理她能力無法處理的事情,長到30多歲了,居然才這這個又體悟到媽媽沒有處理一些事情的能力><

以前都還會覺得事情很簡單,媽媽可以自己處理的,也想要媽媽能自己處理,到了今年媽媽腰受傷到現在舅舅的後事,才發現高估了媽媽的能力。

(約2021/3左右,前年家裡的農田要整理,媽媽不斷打電話來求幫忙,但我人在外縣市,且我也不知道能找誰幫媽)

·

自我覺察要幫媽處理事情,心裡卻一直想排斥抗拒,當然要帶她處理那些事情前,還得經過一堆她內心的煩躁,因為她總是無法自己做決定拿定主意,聽A覺得A,聽B覺得B。帶(協助)她處理事情的過程,她總是搞不清楚現在要處理什麼、該怎麼處理,講東講西,這也是得有人協助她處理事情的原因了!

她或許該懂得,該先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

以前,我的慣性都只是處理工作,其實這個也沒有錯,我最近有時會納悶「處理事情前,要先處理心情」,這句話我其實還是不太能認同,我把它轉成「事情重要,但人的心情感受也很重要」!這樣我覺得可以認同且寬心多了!畢竟還是要看當時的輕重緩急吧!?或許這是我目前還在學習的,試著去照顧人的心情,畢竟我們是有感情的人類,不是AI,不是機器人^^

這是身為人的獨特性!!

這次我也覺察到了自己不太願意花時間在媽媽身上,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寶貴,自己上一些學費不便宜的課程,再加上現在自己沒什麼收入,覺得時間就是自己的寶藏。必須很誠實地說:「有種想要我的時間,請拿錢來換的感受情緒出現><」

果然媽媽是最厲害的催眠師,默默地我被媽媽植入了「我不願意花時間在媽媽身上」,覺得花在媽媽身上的話,「錢比時間好」!

今年母親節我也直接匯紅包​給媽媽,沒有約她去吃飯了,老實說我覺得這樣我更好打發,但我卻覺得媽媽滿笨的,因為她根本就不缺那一些錢,我看到的是媽媽的「匱乏感」。我們人生所追求、想要追求的不就是「幸福嗎」?而錢只是一個工具罷了,也可以是一種愛的能量啦!我就是傳遞一個愛的能量給媽媽摟^^這樣想就皆大歡喜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reen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Dore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10
#敏感人的正念# 每次當自己有很多感覺時,旁人就會說:「你想太多了,不要想這麼多!」 我心想:「怎麼可能不想這麼多,這是我的感覺,不要想這麼多是要我去忽略我的感覺嗎?」 直到現在,我發現敏感的人也可以是一種優勢! 前陣子跟房仲接觸,她常說這行做久了有一種了解客人感受的「敏銳度」。 #感恩冥想#
2022/04/10
#敏感人的正念# 每次當自己有很多感覺時,旁人就會說:「你想太多了,不要想這麼多!」 我心想:「怎麼可能不想這麼多,這是我的感覺,不要想這麼多是要我去忽略我的感覺嗎?」 直到現在,我發現敏感的人也可以是一種優勢! 前陣子跟房仲接觸,她常說這行做久了有一種了解客人感受的「敏銳度」。 #感恩冥想#
2022/01/30
剛剛看了youtube「鈴木的日常」, 關於一個日本人在台灣徒步環島的影片,他搭便車,攔到計程車,司機載他去司機推薦的牛肉麵店門口,他說在日本不會發生這種事,為何台灣人可以這麼有善意?明明是他人的事,可以很簡單的就讓事情結束,然後影片一開始店家還請他吃飯,嗯嗯~台灣好像就是這麼一個國家,熱情。
Thumbnail
2022/01/30
剛剛看了youtube「鈴木的日常」, 關於一個日本人在台灣徒步環島的影片,他搭便車,攔到計程車,司機載他去司機推薦的牛肉麵店門口,他說在日本不會發生這種事,為何台灣人可以這麼有善意?明明是他人的事,可以很簡單的就讓事情結束,然後影片一開始店家還請他吃飯,嗯嗯~台灣好像就是這麼一個國家,熱情。
Thumbnail
2022/01/26
前年(2020)7月開始歷經了工作的轉換,大概從8月底左右身體開始清單尋麻疹,開始看醫生吃藥,但每每只要一停藥或藥吃完不久就會又起疹子,進入了慢性尋麻疹的階段。 吃了幾個月的藥後,醫生開了慢簽,忍不住問醫生說:「請問這個藥我要吃多久?」 醫生👨‍⚕️:「可能一輩子吧?看你什麼時候體質改變。」
Thumbnail
2022/01/26
前年(2020)7月開始歷經了工作的轉換,大概從8月底左右身體開始清單尋麻疹,開始看醫生吃藥,但每每只要一停藥或藥吃完不久就會又起疹子,進入了慢性尋麻疹的階段。 吃了幾個月的藥後,醫生開了慢簽,忍不住問醫生說:「請問這個藥我要吃多久?」 醫生👨‍⚕️:「可能一輩子吧?看你什麼時候體質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個拿錢辦事的人,自己更舒服對方也更清楚底線。
Thumbnail
當個拿錢辦事的人,自己更舒服對方也更清楚底線。
Thumbnail
這個月對我和媽媽來說特別難熬。 難熬的並不是治療,而是我們之間的磨合。 不同價值觀,生活步調不同的兩個人,要幾乎24小時綁在一起,到底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小至窗簾要不要拉開,大至貸款,我們的觀念跟做事方式都有極大的落差。 每次總要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後總是無解,也讓我們對彼此漸趨失去耐
Thumbnail
這個月對我和媽媽來說特別難熬。 難熬的並不是治療,而是我們之間的磨合。 不同價值觀,生活步調不同的兩個人,要幾乎24小時綁在一起,到底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小至窗簾要不要拉開,大至貸款,我們的觀念跟做事方式都有極大的落差。 每次總要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後總是無解,也讓我們對彼此漸趨失去耐
Thumbnail
回到較早前的時間線 在我畢業之後,我原先是打算是在家裡休息一段時間,休息完之後再去找工作,但很可惜我這個想法無法成真。每天我媽媽只要看見我在房間裡,他就會開始說教,每天都說著那些同樣的說話,十分厭煩。我嘗試著把我的打算告訴她,也只是換來另一頓的說教,漸漸我不太想再和他說任何事情。 曾經,我覺得溝
Thumbnail
回到較早前的時間線 在我畢業之後,我原先是打算是在家裡休息一段時間,休息完之後再去找工作,但很可惜我這個想法無法成真。每天我媽媽只要看見我在房間裡,他就會開始說教,每天都說著那些同樣的說話,十分厭煩。我嘗試著把我的打算告訴她,也只是換來另一頓的說教,漸漸我不太想再和他說任何事情。 曾經,我覺得溝
Thumbnail
媽媽最想要的,也不過就是最平凡的禮物,家裡每個人都把自己照顧好,這就是她最想要的禮物!以前,我跟一般人一樣,只在母親節說「媽媽我愛你」。但是現在,我覺得表達愛意應該要在日常,希望自己可以「每天」,以及「隨時」,提醒自己「愛要及時」,以防後悔莫及。
Thumbnail
媽媽最想要的,也不過就是最平凡的禮物,家裡每個人都把自己照顧好,這就是她最想要的禮物!以前,我跟一般人一樣,只在母親節說「媽媽我愛你」。但是現在,我覺得表達愛意應該要在日常,希望自己可以「每天」,以及「隨時」,提醒自己「愛要及時」,以防後悔莫及。
Thumbnail
整個八月~九月中旬,因為沒有找短期打工,大部分都閒置在家,媽媽陪我說了很多話,有時候媽媽綿延不絕的展開話題,我會一邊處理自己的事,一邊打開耳朵,聽到關鍵字,好奇驅使就會探問的更多一些,有時索性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專心的聽她幾回。
Thumbnail
整個八月~九月中旬,因為沒有找短期打工,大部分都閒置在家,媽媽陪我說了很多話,有時候媽媽綿延不絕的展開話題,我會一邊處理自己的事,一邊打開耳朵,聽到關鍵字,好奇驅使就會探問的更多一些,有時索性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專心的聽她幾回。
Thumbnail
別再輕易勸母親放手 母親的角色到底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直到我自己當了母親後才慢慢摸索體會,以前也很不解母親為什麼總是讓自己忙碌再來抱怨發脾氣,也有好長一段時間認為母親應該適時放下,直到自己當了母親之後才發現抱怨的背後想表達的是什麼?
Thumbnail
別再輕易勸母親放手 母親的角色到底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直到我自己當了母親後才慢慢摸索體會,以前也很不解母親為什麼總是讓自己忙碌再來抱怨發脾氣,也有好長一段時間認為母親應該適時放下,直到自己當了母親之後才發現抱怨的背後想表達的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