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時間有形的堆積當中,以不尋常的速度扭轉著「生存」。
走進高挑方正的空間裡,如牆面一般巨型尺寸的高清輸出品,靜靜地在軌道燈的聚攏下,發出時光的低鳴。人類以幾近不可思議地癲狂,精密至極地計算著大地,在山脈與海洋浩然廣闊的無聲之間,「人類」鏗鏘有力地運轉著。⋯⋯
「人類世」最早是由荷蘭大氣化學家Paul Crutzen 在2000年提出的概念,那是極具標誌性與爭議性的言論,在當時震驚了所有人。
人們透過地質考究分類出的各樣斷層,拼湊出每一場萬物繁生的可能,而每一個劃分的單元都象徵著地球物種的劇烈動盪,比如我們熟知的恐龍滅絕。
就在這薄薄的岩層之間,顯露著歷史的軌跡與縮影,而「人類世」雖如今尚未獲得地質科聯會的認證,卻彷彿已在短短的一萬兩千年中無聲地成為了這個時代社會的定義。
此刻,遙想好久以後的未來考證,當他們(無論是什麼物種)刨開地質一探究竟,都將會看見「我們」這場人類世極具代表性的「水泥」(消波塊)與五顏六色的「塑膠」殘痕,如此繽紛地刺眼且張揚,這樣的、一種人造物質所彰顯的嶄新科技化石(Technofossils)。
我們在堅硬的山脈上,刨出了痕跡;我們在樹木高聳的森林裡,夷平了高度;我們也在各種特殊性質的大地,創造了各式各樣的進步與奇蹟。
那一個鑿開阿爾卑斯山的鐵路,以火車的時速前行仍然要20分鐘的距離,在大自然的身上為瑞士的生活挖穿了一道曙光;那一台重達14000噸的機具,是人類奇思妙想的證據,它將德國煤礦的挖掘帶到了全新的境域,掀開了工業能源最顛覆的扉頁。
這樣一台巴格爾(Bagger)以及長達57公里的聖哥達基線鐵路,是人類在面對問題時的應對與智慧,是生命以小搏大的實踐。
我盯著Jennifer Baichwal的紀錄短片,在闃靜的展間之中,感覺到了窒息的敬畏。
人類在寫下歷史、人類在創造歷史。
它不是一般的文化或是事件或是經驗的發生紀錄,
它是一種正在憑空創造出來的時代性。是一個從無到有的跨越以及塑形。
「人類世」,代表著如今這一單元的地質時間裡,人類是最核心主要的「統治者」。於是小小的身軀裡,人類,擁有著驚天動地的創造力。
面對巨大,我們往往會產生自我渺小的脆弱感,然而這一次面對這樣的浩瀚,我第一次見到了具象而立體的啞然。所有空拍紀實的影像與畫面,一張張、一片片,壓縮著世界的工業、科技與成績,一種矛盾卻神奇的情緒帶給我相當難以言喻的感官衝擊。我們理所當然欽佩著一切的發明和成就,卻是第一次看見它們侵略著地球樣貌的身影,如此具體而清晰,紮根在一座龐然巨響裡。
無所遁形。
那是一個即將要消失的地貌,是一個、當未來的生命體回望我們的時候,所根據的印記和足跡。
帶著消逝的覺悟,蘇丹作為已知的最後一隻雄性白犀牛,在2018年離開了世界,自此,白犀牛的物種寫下了最後的餘頁終章;隨著海水溫度的上升,珊瑚礁正不斷發生著大規模的毀滅性白化現象。...
我們想要世界美麗,卻不願意失去任何生活已有的便利性。
「人類世」作為一種警語,同時也表徵著如今環境的景況,它不是一個呼籲永續大於科技的內容,它僅僅作為一種「客觀事實」的闡述,一種現況的「紀實呈現」。呈現這個人類正在快速掠奪、製造改變的時間單位,迫使你我走入、凝視這一座再也看不見原貌的地表面容。
未來,世界會怎麼形容這一個世代?
小小的生命跨度在大自然的萬物生靈間顯得若有似無,然而人類的活動痕跡卻也在這小小的區間,締造著最轟轟烈烈的轉變。
不曉得那將會是一處什麼樣的地質層,它將濃縮成什麼顏色?什麼刻痕?
而仍然充滿變化的此刻,又將持續寫下什麼發生呢?⋯⋯
都不是故意,都不是巧合,所有的因果與釀生,所有的偉大與罪證,都正實實在在地刻下了人類生存的足印。
藉由攝影與紀錄的眼睛,我們凝視這一座正在消逝的土地,一切是如此震撼地讓人瞠目結舌。
帶上了快速且強勢主宰世代的臉孔,人類
在地質層疊之中,覆蓋上了截然不同的眼眸。
:這一次,請好好看看吧!
這是我們共同構築的環境,是我們共處的——人類世。
第一次接觸到「人類世」的詞彙是在誠品每個月提供給大眾免費拿取的「提案」文冊。(感謝誠品書店的編輯室)於是在後來高美館貼出人類世文宣預告時,自己才能這般幸運地為自己創造這一份相遇。
相信生命自有決判,我想,這都不會是偶然。
最後,想藉著自己小小的聲音大大地向主辦以及企劃等執行人員們鞠躬致謝,謝謝高美館策展的用心與巧思,許多作品的布排和順序設計都讓整個展覽的內涵更加劇、有力,層層遞進的脈絡,環環相扣的影音,讓每一個走進展間的觀眾都能更貨真價實地領略到地質宏觀的特性,謝謝你們的努力。
很震驚,很滿。
/
於是日子續行,我們仍舊載浮載沉著所有悲歡,然這座世界正以不尋常的高速在衰老著,餵養著人類不斷邁開的嶄新。
沒有正確沒有錯誤,都不過是在追求更期盼的未來。
明日的他們,會看見昨日的我們,
也許他們會告訴更多的他們,說:「原來,這就是人類釀造的世界啊!」
⋯⋯
我想知道那時候的「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