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界也需要全民原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感謝《校園雜誌》邀稿

感謝《校園雜誌》邀稿

教會需要全民原教嗎?絕對是需要的。教會要推動歷史與族群轉型正義嗎?其實早從國際到台灣都有正在進行的工作,甚至有些教會是帶頭在走的。


雖然歷史以來在教會裡原住民被扁平化或再殖民的問題恐怕不在少數,但你的合一不是我的合一,你的順服是叫我接受壓迫⋯⋯這些都必須有意識的檢視和反省宗教與文化與政治的關係。


經營(牧養)教會和論述神學議題有時候很難直接對話,但沒有嘗試就更不可能前進。因此謝謝 校園雜誌邀稿,邀稿那時正值逢幾個爭議性的族群歧視新聞,編輯說希望能告訴讀者「為什麼我們(基督教)需要關注這類事件!」


〈和解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教會應正視原民處境並檢視族群友善度〉完整全文歡迎去購買紙本收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mav的沙龍
44會員
130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Umav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Umav如何了!EP170 體育班的真實面貌與升學之路:兼顧運動與課業的挑戰與優勢? 大學面試官不藏私分享:教授想看到什麼?如何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4/27
Umav如何了!EP170 體育班的真實面貌與升學之路:兼顧運動與課業的挑戰與優勢? 大學面試官不藏私分享:教授想看到什麼?如何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4/25
In Taiwan We Speak: Empowering Indigenous Digital Activism (ft. Umav Ispalakan) Umav Ispalakan 是一位積極投入原住民權利、語言及數位倡議的布農族人。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關於原住民事務及相關議題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25
In Taiwan We Speak: Empowering Indigenous Digital Activism (ft. Umav Ispalakan) Umav Ispalakan 是一位積極投入原住民權利、語言及數位倡議的布農族人。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關於原住民事務及相關議題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23
是Umav在一次聚會中對話與反思的紀錄。從朋友的研究主題談到身分認同的興趣萌芽,延伸到兩位受訪者——作家馬翊航與音樂人張淦勛——如何以文學與音樂回應個人複雜的族群認同。Umav透過Podcast訪談的片段,分享了這一代原住民青年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細膩掙扎與幽微情感
Thumbnail
2025/04/23
是Umav在一次聚會中對話與反思的紀錄。從朋友的研究主題談到身分認同的興趣萌芽,延伸到兩位受訪者——作家馬翊航與音樂人張淦勛——如何以文學與音樂回應個人複雜的族群認同。Umav透過Podcast訪談的片段,分享了這一代原住民青年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細膩掙扎與幽微情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宗教改革的背其實將「宗教改革」當作歐洲文明再宗教領域的更新,中古時期是1.0版本,宗教改革後則進入到2.0版本。版本差異基本上在於 新教(抗議教派)出現。一本《聖經》可各自解讀,以至於新教派別林立。 三十年宗教戰爭後,政教分離、宗教寬容,歐洲更加世俗化,國家、個人腳色更加鮮明位居歷史主導位置。
Thumbnail
宗教改革的背其實將「宗教改革」當作歐洲文明再宗教領域的更新,中古時期是1.0版本,宗教改革後則進入到2.0版本。版本差異基本上在於 新教(抗議教派)出現。一本《聖經》可各自解讀,以至於新教派別林立。 三十年宗教戰爭後,政教分離、宗教寬容,歐洲更加世俗化,國家、個人腳色更加鮮明位居歷史主導位置。
Thumbnail
「網路媒體的社會溝通與公民行動」   雖然自媒體是用來營造同溫層,即使是小眾,也有帶動影響到其他群體。希望社會能夠看見更多元的來自原住民族的觀點,而這樣的視角也總是必須刻意訓練的。   ▪「所謂的『族群主流化』絕對不是表面上你有看到原住民就好,而是在每個議題、每個政策、每個新聞事件,你必須『
Thumbnail
「網路媒體的社會溝通與公民行動」   雖然自媒體是用來營造同溫層,即使是小眾,也有帶動影響到其他群體。希望社會能夠看見更多元的來自原住民族的觀點,而這樣的視角也總是必須刻意訓練的。   ▪「所謂的『族群主流化』絕對不是表面上你有看到原住民就好,而是在每個議題、每個政策、每個新聞事件,你必須『
Thumbnail
教會需要全民原教嗎?絕對是需要的。教會要推動歷史與族群轉型正義嗎?其實早從國際到台灣都有正在進行的工作,甚至有些教會是帶頭在走的。 雖然歷史以來在教會裡原住民被扁平化或再殖民的問題恐怕不在少數,但你的合一不是我的合一,你的順服是叫我接受壓迫⋯⋯這些都必須有意識的檢視和反省宗教與文化與政治的關係
Thumbnail
教會需要全民原教嗎?絕對是需要的。教會要推動歷史與族群轉型正義嗎?其實早從國際到台灣都有正在進行的工作,甚至有些教會是帶頭在走的。 雖然歷史以來在教會裡原住民被扁平化或再殖民的問題恐怕不在少數,但你的合一不是我的合一,你的順服是叫我接受壓迫⋯⋯這些都必須有意識的檢視和反省宗教與文化與政治的關係
Thumbnail
最近一間台灣出版社「行人」出新書:《異教語言學》(Cultish: The Language of Fanaticism);所幸馬上注意到英文原書名的標題,不然真是 Guð minn góðr! 不確定出版社選擇用「異教」翻譯「cult」是基於什麼考量,但對我來說是個好機會向大家分享「異教」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一間台灣出版社「行人」出新書:《異教語言學》(Cultish: The Language of Fanaticism);所幸馬上注意到英文原書名的標題,不然真是 Guð minn góðr! 不確定出版社選擇用「異教」翻譯「cult」是基於什麼考量,但對我來說是個好機會向大家分享「異教」的意義。
Thumbnail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Thumbnail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Thumbnail
外界往往不注意,原住民族的主張除了「土地」,還有與之不可分割的「主權」。但是當原住民耆老、領袖、學家等人受邀去參與這種「承認土地」的活動,以原住民的方式帶頭祈禱、表示歡迎,等於向外界傳達一種「友善」或「和解」的氣息,甚至讓人因此忽略原住民族是個政治群體,不是文化群體。
Thumbnail
外界往往不注意,原住民族的主張除了「土地」,還有與之不可分割的「主權」。但是當原住民耆老、領袖、學家等人受邀去參與這種「承認土地」的活動,以原住民的方式帶頭祈禱、表示歡迎,等於向外界傳達一種「友善」或「和解」的氣息,甚至讓人因此忽略原住民族是個政治群體,不是文化群體。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