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摘要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認識何謂內在小孩,接納受傷的靈魂擁抱全新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讓長大的你,好好安撫過去受傷的自己。」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內在小孩,那是還沒長大的自己,曾經遇到挫折或傷害而停止成長的自己。這本書透過理論和案例並陳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何謂內在小孩,又該如何治癒那傷痕累累的孩子。將抽象的內心層面具象化,藉由比喻讓讀者更能認識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圖片取自網路

圖片取自網路

何謂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的概念為何?強調內在小孩,是因為他雖然不容易被發現,但卻對一個人的生命狀況有著決定性作用。

它有一個特徵,就是內在小孩的想法與現實中的人和事是不太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提及內在小孩,首先強調的是「內在」,其次強調的是「小孩」。也就是說,既然他是一個孩子,他的想法就還是屬於「孩子」般的想法。

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內心體驗都像是從平靜的生命之湖突然被拋進驚濤駭浪的大海——驚恐、無助、不知所措。他的啼哭表達的更多是對新世界的抗拒,是想回到原來那個平靜、安全、富足的宮殿裡的希望。

在接受環境的過程中,嬰兒也開始熟悉環境、適應環境,然後漸漸安靜下來。這時我們就看到了嬰兒最本真的狀態。

如何讓內在小孩健康成長?就要給他足夠的信任、接納以及愛。

孩子生命早期形成奇奇怪怪的不良體驗就這樣停留在他的身體力。當大腦還沒有辨別分析能力時,這些不良體驗便在他的內心營造出各種各樣的意象,形成了內在小孩的思維邏輯。

內在小孩的養成,源自出生後最早期的記憶,那個時候我們還不具有語言能力。於是就靠身體記錄我們最深的和最原初的記憶。所以說身體的反應,既是帶有某種意義的,也是帶有某種能量的。

理解內在小孩的傷

一個委屈的內在小孩,長大的過程中可能就會發展出各樣的症狀,其中一個症狀就經常胃疼,老是喘不過氣來。

大腦中有一部分神經,會讓人們因為看到別人做了某些事,自己也能體驗做那些事情的感覺,並產生同樣的神經反應。這種現象就是「同理心」。

同理能力差的人內在小孩總是處於特別委屈的狀態。他理解不了別人,反而老師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常常處於格格不入的狀態,悶悶不樂、不快活、抑鬱,而且特別容易被激怒。

內在小孩的情緒壓力:

1.     充滿恐懼
2.     羞恥感過多
3.     被拋棄的焦慮
4.     空虛感超標
5.     安全感的需求
6.     容易情緒化

一、嬰兒在出生時,如果環境比較惡劣,就會感到巨大的、壓迫性的存在恐懼。這種恐懼來自生命本能的求生慾望,害怕自己活不下來。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早年有強烈恐懼感的人,內在有一個特別恐懼、感覺要死了的內在小孩,那麼他長大以後做的很多事情的根本和基礎都是要讓自己活下來,至於活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總之一定要先活下來。

二、這種有著充滿羞恥感的內在小孩的孩子,如果得不到鼓勵、得不到愛,當孩子覺得自己活得毫無意義的時候,最極端的表現就是「我不要活了」。

所以最好用成人的你去安撫過去的你。想像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在無助地哭泣,那麼這時已經長大成年、有力量的你過去把這個孩子抱著,支持著他。

 三、如果一個人的內在小孩有被拋棄的感覺,他在現實中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逃避型的依戀關係。發展親密關係時,他經常呈現出一種拋棄和被拋棄的關係。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要理解這一點:有的人並不喜歡人多,有的人喜歡獨處,這有可能是他的性格使然,但是也有可能是他的早年創傷所致。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的一些特質。

 四、如果一個人有個空洞和空虛的內在小孩,就是一個無趣的人。這種人往往沈默寡言,和別人相處時感覺無話可說,似乎在他的大腦中沒有任何的閱歷,白紙一張空空如也。同時他又很無趣,其實也是一個很無助的人。

 五、高敏型的嬰兒,這一類人就是我們所說的高敏感型的人,他對外面的聲光氣味等資訊的感覺精準度、處理速度、感受深度、感知範圍,都遠超乎一般人。不主動消融偏差,反而把細節放大突顯。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對外缺乏容忍度。

六、缺乏複雜的情感、情緒細分顆粒粗的人,在簡單的情緒之外,體會不到太多其他的情感,所以他的理解和表達都是直來直往的,不大會顧忌別人的感受,而且也經常情緒失控。沒有複雜情感,結果就是他能理解和表達的情感非黑即白,走極端,對於別人細膩的情感既不理解也不以為然。所以他的表達方式都是直來直往的,不大會顧忌別人的感受,而且也經常情緒失控。

治癒內在小孩的創傷:

1.     告別我不行,提升價值感
2.     學會自我認同,不再懷疑自己
3.     學會自我釋放,不再壓抑自己
4.     告別我不好,停止攻擊自己
5.     把「我不配」變成「我值得」

重新建築自我價值


關係治療關係,好的關係覆蓋壞的關係。

停止否定自己,重新建構自我認定的價值。「我不配」感受來源是自卑心理導致的自卑行為。需要一步步慢慢地改變自己的內心,走出「我不配」這種自卑心態,讓自己更加有信心。

真正做到自我釋放的人,會由於自己在人群中、在生活中特別舒適,所以變得特別真實。釋放有很多方法,最為常見的釋放就是言語的釋放。人的身體能量和心理能量確實是雙向流動的。所以,當身體向我們傳遞訊息時,我們當然就要去理解,並且對這個訊息做出積極回應。

如何與更好的自己融合成一體:
1.     明白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
2.     拋開現實的價值觀
3.     學習內在探索
4.     學習冥想
5.     要注意夢傳遞的訊息
6.     為自己尋找良師益友

結語

透過瞭解自己的內在小孩的由來與受的傷,深深地的審視自我,來認識內在的自我,給予這個孩子最溫暖與最大化的愛。練習自我療癒,停止否定自己,藉由釋放負能量,找回重新的生命之光,才能好好追求嶄新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ya 安雅的雜談室
52會員
35內容數
紀錄所閱讀過的書籍,並經將書中精華寫成摘要,希望有助於大家對該書的快速的了解。更能迅速找到自己所喜愛的類型,用最簡短的時間了解作者欲傳達得意思。
2024/12/03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破壞的原因,並提供了克服此行為的具體方法。從瞭解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到面對恐懼與壓力,作者強調了積極轉變心態的必要性。通過承擔責任、釋放過去的束縛,個人將能夠迎接全新的自我,並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
Thumbnail
2024/12/03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破壞的原因,並提供了克服此行為的具體方法。從瞭解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到面對恐懼與壓力,作者強調了積極轉變心態的必要性。通過承擔責任、釋放過去的束縛,個人將能夠迎接全新的自我,並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
Thumbnail
2023/09/15
「你想要成功嗎?」你知道心態對於成功的影響性很大嗎?當你擁有對的心態時,你就離成功的距離就越近。想瞭解更多的細節嗎?那就來看這文章吧 !
Thumbnail
2023/09/15
「你想要成功嗎?」你知道心態對於成功的影響性很大嗎?當你擁有對的心態時,你就離成功的距離就越近。想瞭解更多的細節嗎?那就來看這文章吧 !
Thumbnail
2023/09/04
你曾想過工作和自由之間的關聯性嗎?為什麼越努力工作,離自由越近呢?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吧!
Thumbnail
2023/09/04
你曾想過工作和自由之間的關聯性嗎?為什麼越努力工作,離自由越近呢?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每個兒童都應該享有感到安全、有保障和受到保護的基本權利。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這樣。 在成長過程中,為我們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是我們的父母和家庭成員在情感、心理和生物方面的責任。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接受這種責任,都意識到這種責任,或者有能力履行這種責任。
Thumbnail
每個兒童都應該享有感到安全、有保障和受到保護的基本權利。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這樣。 在成長過程中,為我們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是我們的父母和家庭成員在情感、心理和生物方面的責任。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接受這種責任,都意識到這種責任,或者有能力履行這種責任。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工作是靈性覺醒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使我們與自己受傷的元素重新聯繫起來:內在的小孩。 我們都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孩子……你遇到過你的孩子嗎? 你內心的孩子是是你存在中最真實、最真實的核心,超越了你成人自我的人為限制。 但儘管內在小孩純潔且有魅力,他/她也是你內心最沒有安全感、最害怕、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工作是靈性覺醒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使我們與自己受傷的元素重新聯繫起來:內在的小孩。 我們都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孩子……你遇到過你的孩子嗎? 你內心的孩子是是你存在中最真實、最真實的核心,超越了你成人自我的人為限制。 但儘管內在小孩純潔且有魅力,他/她也是你內心最沒有安全感、最害怕、
Thumbnail
你曾經好好傾聽過內在小孩的聲音嗎?了解他對於已長大的你帶來的影響嗎?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索那個內在小孩的內心深處。
Thumbnail
你曾經好好傾聽過內在小孩的聲音嗎?了解他對於已長大的你帶來的影響嗎?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索那個內在小孩的內心深處。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Thumbnail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Thumbnail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
Thumbnail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
Thumbnail
許多個案來占目前的限時優惠主題「與內在小孩的關係」,普遍的情況都是內在小孩很感性很想玩很想喧鬧,卻也很聽話很貼心很會看臉色,也因此滿肚子委屈。 就如之前提到的,內在小孩是你成長歷程中未被滿足的渴望,可能因為這股沒妥善處理的能量而使人情緒產生不正常波動(譬如該工作時突然發懶沒有動力),這邊我要做個平衡
Thumbnail
許多個案來占目前的限時優惠主題「與內在小孩的關係」,普遍的情況都是內在小孩很感性很想玩很想喧鬧,卻也很聽話很貼心很會看臉色,也因此滿肚子委屈。 就如之前提到的,內在小孩是你成長歷程中未被滿足的渴望,可能因為這股沒妥善處理的能量而使人情緒產生不正常波動(譬如該工作時突然發懶沒有動力),這邊我要做個平衡
Thumbnail
餵養自己的孩子時,也同時滋養自己的「內在小孩 」 孩子從出生到六歲之間最需要的就是媽媽,這個階段也是媽媽最辛苦的時期,尤其是只能親力親為沒有替手協助的媽媽們,這個時期媽媽如果因為工作或各方面壓力過大而得不到疏解的話,孩子一哭鬧就很容易導致媽媽情緒崩潰,開始變得沒耐心甚至歇斯底里,殊不知這種負面情緒
Thumbnail
餵養自己的孩子時,也同時滋養自己的「內在小孩 」 孩子從出生到六歲之間最需要的就是媽媽,這個階段也是媽媽最辛苦的時期,尤其是只能親力親為沒有替手協助的媽媽們,這個時期媽媽如果因為工作或各方面壓力過大而得不到疏解的話,孩子一哭鬧就很容易導致媽媽情緒崩潰,開始變得沒耐心甚至歇斯底里,殊不知這種負面情緒
Thumbnail
不論你歲數多大,都可能在某個時刻驚覺你的需求,是你孩堤時期那些未處理完的渴望、恐懼、和創傷。 ......... 當不再忽視,刻意壓抑甚至選擇性地遺忘那些傷痛,你就能以更明瞭、同理的姿態去處理現在的成人問題。
Thumbnail
不論你歲數多大,都可能在某個時刻驚覺你的需求,是你孩堤時期那些未處理完的渴望、恐懼、和創傷。 ......... 當不再忽視,刻意壓抑甚至選擇性地遺忘那些傷痛,你就能以更明瞭、同理的姿態去處理現在的成人問題。
Thumbnail
#演講  #情緒繪本  #內在小孩 [繪本喚醒內在小孩 / 吳在媖老師主講] 自從有孩子後,一方面會注意各類童書繪本資訊,同時也因為帶養孩子,有稍微閱讀一些心理學類的書籍,意外注意到「內在小孩」這個名詞,才知道孩子的童年經驗,特別是六歲以前的經驗,攸關孩子一輩子的情緒發展。 👩‍🏫演講摘要 ⭐
Thumbnail
#演講  #情緒繪本  #內在小孩 [繪本喚醒內在小孩 / 吳在媖老師主講] 自從有孩子後,一方面會注意各類童書繪本資訊,同時也因為帶養孩子,有稍微閱讀一些心理學類的書籍,意外注意到「內在小孩」這個名詞,才知道孩子的童年經驗,特別是六歲以前的經驗,攸關孩子一輩子的情緒發展。 👩‍🏫演講摘要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