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成果分享|裏物語工廠東京組|台灣美食能夠成為東京人的日常嗎?by 大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七月底結束「裏物語工廠東京組」成果發表會,感謝20多名台灣朋友共襄盛舉。敝探員aka大獸工友兼學員,擔任不稱職的主辦人,多虧了團隊合作,有嚴格的乾媽Y在後面打屁股,講師小鬼到處賣人情,才能在最低資源的情況下完成這六次充實的活動。

raw-image


作為一個學員的部分,我做的題目跟東京的滷肉飯有關,取名為「東京魯肉飯Database」,為了收集滷肉飯的資訊,有一陣子幾天就要去吃一家滷肉飯,偏偏味道都差不了太多,感到十分厭世。但其實最終的目的不是找出最好吃的滷肉飯,而是想去探索「如何讓台灣美食成為東京人的日常」。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出些什麼。

因為發表時間只有七分鐘,幾乎每個想法都只能用一兩句草草帶過,所以在這裡我會分幾次把原本的構想跟大家分享。

做這個題目的契機是什麼?

台灣人聚在一起會聊的其中一個熱門話題,就是「有沒有推薦的台灣餐廳?」在東京,大家能夠自信滿滿地講出幾家能推薦給外國朋友的台灣餐廳嗎?

根據我慘痛的經驗,不是很貴、比其他異國料理還貴,就是賣的菜色、端出來的東西跟在台灣吃到的有很大差異。有些店家的消費方式完全沒考慮當地人習慣,也有一些服務方式讓人覺得中途半端,不夠專業。最討厭的當你提出建議或是不滿的時候,店主會跟你說,「都是台灣人嘛,大家出國討生活都不容易,不要互相為難!」完全沒有想要進步的意思!

我的批判性格讓我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我能做些什麼?」

以下整理了三項自己觀察到的台灣餐廳在日本發展的困境。

raw-image


什麼是真正的台灣料理?

店名或菜名加了台灣就真的是台灣料理嗎?相信大家都有遇過日本朋友以為台灣人都吃台灣拉麵(名古屋的早期移民自創的激辛肉燥麵)、台灣乾拌麵(辣味肉燥乾拌麵)。近年「台灣」成為了一種品牌,也產生了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招牌寫台灣料理,進去才發現是中國人賣的日式中華,真心難受。

到底要如何定義什麼是真正的台灣料理呢?就連在台灣都能吵半天,更何況是在海外,這真的是一個需要很認真看待的議題。

沒有在地長期經營品牌的決心

每次在東京去其他異國料理餐廳吃得酒足飯飽,回頭想想我們台灣料理就覺得恨鐵不成鋼。有些店看他的經營模式就替他擔心,店面非常小而簡陋,廚房只能站一兩個員工,卻設計了過度豐富的菜色。

菜單繁複做得慢、翻桌也慢;原材料越多就要花越多進貨成本,在那邊喊台灣進口材料很貴的時候有想過真的需要賣這道菜、需要進口原料嗎?店小小一間一天賣不到幾份,你還需要很多空間來儲存那些材料,更加壓縮店內空間,完全是惡性循環。曾經有一個店家跟我解釋,為什麼他們店裡物販的飲料和零食那麼貴,「因為很少人買、客人久久來一次,所以必須提高售價平衡。」我想說為什麼你要把生意做到「客人久久來一次」?台灣小吃就不能成為東京人的日常嗎?

如果資金不足只能找到很小間的店面、客流量不多,不如就把菜色集中,專賣某些品項,或是把一種材料用在多種菜色上。以我去探訪過的西新宿小店「佐記麵線」,就是主打麵線和魯肉飯,以及當地就能取得的蔬菜類,不但可以降低單價回饋客人,也容易做出店家品牌特色。

有些台灣人開的店彷彿只想靠中華圈客源吃情懷,但有時候那個味道會懷疑是真的會做菜還是只會加熱...既沒有中國餐館賣得便宜好吃,想靠日本人來店消費,但很多店沒在管日本人飲食習慣,例如氣氛不適合喝酒聊天,搞得非常小眾。我家附近有一家台灣料理店,每次經過都沒看到有客人,在想到底能撐多久。

不合格的營運觀念,面對批評沒有改進意圖

一家合格的台灣料理就是熟悉的家鄉味(至少要好吃)、安定的品質(每次吃都一樣好吃) 、注重衛生食安的環境、合理的價格,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店,不會考慮再訪。不要說我要求太高,換做是其他料理大家也會做同等要求。

雖然日本蚊蟲蟑螂不多,店裡小強橫行、蟲掉進食物裡並不是稀鬆平常。有一次去一家店吃著吃著覺得有點太鹹,老闆則跟別的客人解釋做法還不熟不小心手滑,而不是「這是我們調味的特色」;後來在湯裡發現蟲,小聲跟店家傳達,老闆看起來卻不是那麼意外,面帶抱歉地解釋

「因為燈太亮很難避免」

「我們也很困擾」

本來還想說遇到不錯的店,但理由伯到這個地步就覺得算了吧。老實說,說句沒人情味的,你很苦惱干我屁事?你開店做生意,我沒有必要為你工作做不好抱持同理心,環境衛生是店家的責任,明明知道會有蟲卻還讓店門開著不關,再跟我解釋為什麼會有蟲,能改變我吃到蟲的事實嗎?

因為曾經是在台灣人社團很多人推薦的店家,我在粉絲專頁上分享這個經驗的時候,深怕被人罵而不敢寫出店家的名字。同樣品質開在台灣,你各位難道不會拉親朋好友一起刷一顆星嗎?怎麼換做在日本反而就能忍受,能說得出「都是台灣人通融一下」、「台灣味很難得通融一下」?

是否那些不必要的人情味也是阻礙我們的社會進步的亂源之一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5.9K會員
256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裏物語工廠東京組的學員兼主辦大獸分享發表題目「東京魯肉飯Database」,發想的契機竟然是因為被東京的家鄉味氣到!跟著大獸一起去探索「如何讓台灣料理成為東京人的日常」?
Thumbnail
裏物語工廠東京組的學員兼主辦大獸分享發表題目「東京魯肉飯Database」,發想的契機竟然是因為被東京的家鄉味氣到!跟著大獸一起去探索「如何讓台灣料理成為東京人的日常」?
Thumbnail
今天晚餐吃什麼?是小吃店的滷肉飯,還是營養均衡的台式小火鍋,或是與朋友同事齊聚一堂的百元熱炒店?
Thumbnail
今天晚餐吃什麼?是小吃店的滷肉飯,還是營養均衡的台式小火鍋,或是與朋友同事齊聚一堂的百元熱炒店?
Thumbnail
留學生的日記,走訪位於米蘭的台灣餐廳,緩解思鄉之愁
Thumbnail
留學生的日記,走訪位於米蘭的台灣餐廳,緩解思鄉之愁
Thumbnail
我們走進一間吃東西的地方,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不就是吃東西嗎?
Thumbnail
我們走進一間吃東西的地方,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不就是吃東西嗎?
Thumbnail
因為我並不是生活在日本的東京或是大阪的大都會裡,對於日本正在流行的東西,九成九是在網路跟電視上面看來的。 再加上,日本意外地常常舉辦台灣小吃活動。當然,我一次都沒去過。不是不想去,而是太遠了去不了的悲劇。 不過,日本各地都有一些跟台灣有些關聯的店家(抑或該說是料理)(?)。 以我所居住的附近,就有家
Thumbnail
因為我並不是生活在日本的東京或是大阪的大都會裡,對於日本正在流行的東西,九成九是在網路跟電視上面看來的。 再加上,日本意外地常常舉辦台灣小吃活動。當然,我一次都沒去過。不是不想去,而是太遠了去不了的悲劇。 不過,日本各地都有一些跟台灣有些關聯的店家(抑或該說是料理)(?)。 以我所居住的附近,就有家
Thumbnail
最近因為鷹流拉麵規定的新聞,讓我不禁重新審視一下台灣與日本拉麵之間的距離。除了地區的差異外,是不是有哪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在地化」了。
Thumbnail
最近因為鷹流拉麵規定的新聞,讓我不禁重新審視一下台灣與日本拉麵之間的距離。除了地區的差異外,是不是有哪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在地化」了。
Thumbnail
這個議題最近似乎又在網路上有著小小的討論,去年在台北街頭偶遇一家日本人,想不到哪裡可以讓他們採買台灣味,情急之下指著附近的赤峰街說那裡有很多小店可以逛逛喔。但,日本人來臺灣會想看到日式的小店嗎?和他們分手後我才忽然驚醒,著實懊惱了一陣子,也一直帶著這個疑問。 但要說什麼是台灣味呢?
Thumbnail
這個議題最近似乎又在網路上有著小小的討論,去年在台北街頭偶遇一家日本人,想不到哪裡可以讓他們採買台灣味,情急之下指著附近的赤峰街說那裡有很多小店可以逛逛喔。但,日本人來臺灣會想看到日式的小店嗎?和他們分手後我才忽然驚醒,著實懊惱了一陣子,也一直帶著這個疑問。 但要說什麼是台灣味呢?
Thumbnail
雖然,異國料理要能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地區,做出細節上的微調,好讓不同地區消費者更能夠接納新的口味。不過,就算在怎麼因地制宜,一些共通的要素和體驗,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值得人們去玩賞。
Thumbnail
雖然,異國料理要能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地區,做出細節上的微調,好讓不同地區消費者更能夠接納新的口味。不過,就算在怎麼因地制宜,一些共通的要素和體驗,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值得人們去玩賞。
Thumbnail
來到了美食之都台南,當然要大吃特吃啦! 細數這次吃到的好料,發現我們光用兩天的時間,就把台灣傳統小吃、日式拉麵、港式熱炒、緬甸料理、創意炸物‧‧‧都吃了一輪!雖然是素食,但如果不特別說的話,相信就算是無肉不歡的人,在他發現「什麼?沒有肉?」之前,就通通下肚啦!
Thumbnail
來到了美食之都台南,當然要大吃特吃啦! 細數這次吃到的好料,發現我們光用兩天的時間,就把台灣傳統小吃、日式拉麵、港式熱炒、緬甸料理、創意炸物‧‧‧都吃了一輪!雖然是素食,但如果不特別說的話,相信就算是無肉不歡的人,在他發現「什麼?沒有肉?」之前,就通通下肚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