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能所二見與真心無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0/6/29-7/5 (大丰廠)  

 

迷你抹香鯨個性很胆小,當牠擱淺時,因為太緊張,會自己不呼吸而死亡。

對不喜歡的,不生不喜歡之心,便是修行。

  弟弟到法鼓山一遊,從照片中觀察,環境還不錯,牆上還刻滿了金剛經。應該這麼說,越是受信眾支持的,他們修行的地方越優雅,這就是世俗的相。

  心經因為字數最少,成了佛經商品化的代表,常常刻在杯子、茶壺、各種用品等等,金剛經的字數其次,但已經有五千多字,沒有夠大的面積刻不了,至於說楞嚴經,看都看不完,何況是刻,更何況是懂。

    週日就寢前吃了西瓜,躺在床上便咳嗽,難以入睡,於是我干脆起床到客廳打開電視。公視正在播出《牯岭街少年殺人事件》,但衞星電視的影像與聲音之間不同步,很吃力。有時候讀書人比不上黑社會的專注和效率,流氓一刀砍過來就是要致命,不會虛晃一招或虛應故事。

  母公司的幕僚單位很熱心,提供許多數據,可惜分析不夠深入,達不到火拼的程度。比如說,每個月提供各廠的平均單位運費,其實那些數據會受到每個月客戶出貨量、出貨位置的不同而異;又比如說,每個月提供的各廠單位人工制費,也受到各廠產品成本結構、產品出貨組合的不同而異;再比如說,各廠的產能利用率,所提供的最後數字根本沒有參考價值,因為如果一個工廠有五條不同產品線,其中兩條主力線已經九成滿載,另外三條老舊產線則只有一兩成的利用率,結果我們看到的數據卻是這工廠的產能利用率是五成,這數據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如果只為做事而做事,彷彿事情做出來了,但其實是虛妄。

  《楞嚴經》說:一切眾生輪回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云何二見?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眾生同分妄見。不同環境的社會制度、學說、生活習慣和其共生的意識型態,都形成了「同分妄見」,一種共業。

  《楞嚴經:序二》

    本序以阿難的「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起頭,接著以波斯匿王自身肉體的變遷衰敗以及不變的恒河,來探索生滅與不生滅性。

  阿難反問:「見若此見聞,必不生滅,云何世尊名我等輦遺失真性顛倒行事?」,世尊於是用自己的手掌向下與向上為例,來談正遍知與性顛倒,但大家還是聽不大懂,於是世尊用「海潮音」重申說:現在大家所說的心還是有為法的緣心,不是真心,由於一念無明,逐漸累積成晦暗一片,真空變為虛空(業空),結暗為色,色夾雜妄想,兩者和合而成五蘊正報身,緣氣在身中燥動,讓人誤認為心在身之中,其實這身心都是「妙明真精妙心」所生,而真心不只在身內,身內身外一切相都在真心之內。

阿難聽完之後,知道自己得到的只是緣心,不敢說自己了悟真心,希望世尊繼續開示。世尊說:以緣心聽的法也只是緣法(此法也會緣起緣滅),以手指指月為例,「手指指月」是一種法,如果執著於法,就會把手指誤認為月,那就月不是月,指也不是指了,而且不只不識月,也不識月的明與暗。如果把「能分別我說法聲音」的心當作你的心,這個心應該在「這個能分別的聲音」離開之后還存有獨立的體性,好比客棧的旅客進進出出,只有店主哪裡也沒有去,如果是真心,也會常住不去。換句話說,如果各分別性都「各有所還」,那最后誰是主呢?(最后留下的就是你要找的真心)

    阿難問:如果我心性各有所還,那怎麼知道真心不會也還了?(怎麼能証明那店主最后還留在那裡)。於是世尊用日、月、戶、牆等各有所還為例,說如果真心會隨日而還,那還了之后,應該就看不到暗,既然還看得到暗,那就証明真心無還。

  阿難問:就算真心無還,那怎麼能証明那不還的就是我的真心?世尊希望他不要自我懷疑,因為如果睜眼看到的,一定有能見之性;如果閉眼,看得到最好,看不到也不見得不在,因為「所見」本來就不是「能見」。

  阿難問:那如果我真有這見性,我在外面視野那麼廣,為何進了房間卻只能看到屋子裡面?佛於是舉了容器的例子,表示「能見」之性沒有大小,「所見」的只是眼前的塵境,虛空在方形容器中就是方的,在圓形容器中就是圓的,本性隨器而現其相,不應把自己誤認為物。

  阿難問:如果那身外真我不是物,那可否讓我現在看看能見之性的真我?佛說:如果見性在你眼前看得到,那就有了定位和方向可以讓你指出來,事實上如果你能指出,那就是所見之物而不是能見之性了?

  文殊師利問:能見之性是什麼?如何分別是見、非見?佛說:妙明本性本是無上覺悟的圓滿真實體,由於一念虛妄便化為色空和能見的色精,隨無明而起見分,隨見分而起見緣相分(依他起性)和六識妄想相(遍計所執性),這些都如同虛空中的花朵本來就不存在,見與見緣本來自第八識中,怎麼會有「是」或「不是」的問題呢?就像文殊已是實體,難道還有「是文殊」或「不是文殊」這兩種人嗎?

  阿難問:外道所說自然生滅,本來具有為「非生」、究竟不壞為「非滅」、遠離虛妄之相似非因緣而有,這和佛正法有何不同?佛說:如果說有自然體,那明是自然體?還是暗、空、塞是自然體?如果明是自然體,那應該看不到暗啊?

  阿難問:若見性不是自然而生,那是因緣而生嗎?佛說:你說見性是從因緣而生,那是因明而生?緣明而生?因明而生應不見暗,緣明而生應不見暗,空、塞也是如此。所以見性不是因、緣或自然、不自然,唯有擺脫一切相才是唯一通行無礙的法。

  阿難問:若見性非因非緣,為何說見性因四緣而起呢?佛說:我對小乘所說的世間所見之性依因緣而生,是為了方便增長善根,不被外道斷滅所惑的權教俗諦(不了義),而不是第一義諦(了義)。

佛問:什麼叫見?什麼叫不見?阿難說:因為有日、月、燈的光能見各種相,所以稱為見,沒有這三種光就沒有了見。佛反問:如果沒有這三種光亮稱為沒有見,那應該看不見暗啊?如果暗裡看不到光是不見,那光明時看不到暗也可稱為不見啊!那應該「不見明」、「不見暗」都是不見才對。明暗交替都是外塵變動,見性一直都在那裡,不斷地離塵,因此就算修行者觀見自身見性,那見性也不是真正見性,真正的見性一定又遠離我們所謂的見性,真正見性乃一切見所不能及,怎麼又能說是二乘因緣說、外道自然說、凡夫能見所見合和呢?

  阿難問:我還是聽不懂?佛說:一切凡外權小的眾生在輪迴世界因為有兩種顛倒心的分明而見種種妄相,這都是由本心發出,受業力輪轉。這兩種妄見,一是因眾生各別業障而生,另一是因眾生共同業障而生,前者例如眼有病的心看到重影或瞇眼的人看到第二月,光影和第二月是受病和瞇眼等「妄為」所影響,如果再較真這重影和第二月的「妄相」,那就是妄上加妄。所謂後者,則是某一部份人所見相同的妄相,這都是很早以前延續下來共同業障造成的見病。一切世間妄想都是因緣和合,但妙明見精不會與明暗通塞等和合,否則如果與明和合,那暗時見精就不會與暗再和合。

  阿難問:那這妙覺元本性就是和各種緣境和六識不和合,對吧?佛說:如果不和合就應該看到分界線,你看到了嗎?所以,沒有和合或不和合。

(佛最后以空中花、二掌相磨、談梅生津、波浪目續、瓶中擎空為例,說明五蘊本是清明,受覆蔽后成虛妄之相,所謂五陰,也不是因緣或自然而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銘子的沙龍
2會員
168內容數
這是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週記。取名雙塔,有兩層含意,一是指父母,一是指南北兩座工廠,在兩座人生的塔裡,處處都是道場,我希望記錄下來,做為紀念以及終生精進的資糧。這個過程,不乏庸俗與分別心,但願分別過後,實為不二。 雙塔(上)的主軸在於雙親、兩岸與兩廠。而雙塔(下)是從新冠疫情開始,是身與心的探索。
梅銘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09
2022/8/1-2022/8/7 (廣州)  週二夜晚,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到訪台灣,前幾天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說:「如果她敢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盲從的群眾開始歇斯底里,就像看世界杯足球賽,守了一夜準備打台灣,結果最後使得千萬網友失望,虛張聲勢過了頭,就很尷尬
Thumbnail
2023/11/09
2022/8/1-2022/8/7 (廣州)  週二夜晚,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到訪台灣,前幾天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說:「如果她敢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盲從的群眾開始歇斯底里,就像看世界杯足球賽,守了一夜準備打台灣,結果最後使得千萬網友失望,虛張聲勢過了頭,就很尷尬
Thumbnail
2023/11/08
2022/7/25-2022/7/31 (廈門)    大陸的防疫清零政策已經開始遠離荒謬,但公司的荒謬劇正走向高潮。週一,大陸營業處主導的大宗原物料降本專案會議報告,據說效益已經超過五百萬人民幣,提列獎金超過五十萬人民幣,但上個月的虧損金額也創新高,形成強烈的諷刺。
Thumbnail
2023/11/08
2022/7/25-2022/7/31 (廈門)    大陸的防疫清零政策已經開始遠離荒謬,但公司的荒謬劇正走向高潮。週一,大陸營業處主導的大宗原物料降本專案會議報告,據說效益已經超過五百萬人民幣,提列獎金超過五十萬人民幣,但上個月的虧損金額也創新高,形成強烈的諷刺。
Thumbnail
2023/11/07
 2022/7/18-2022/7/24 (高雄-廈門) 週四清晨,從高雄飛廈門。乘計程車到達小港機場,正從後車廂取行李,發現後面停的那台私家車的車牌是「TDK 1991」,1991.cc是我廿年前架設的收藏網站,1991年是我退伍開始工作的那一年。後來我又註冊了另一個網址1991.
Thumbnail
2023/11/07
 2022/7/18-2022/7/24 (高雄-廈門) 週四清晨,從高雄飛廈門。乘計程車到達小港機場,正從後車廂取行李,發現後面停的那台私家車的車牌是「TDK 1991」,1991.cc是我廿年前架設的收藏網站,1991年是我退伍開始工作的那一年。後來我又註冊了另一個網址1991.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