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卻愚忠這隻大黑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1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什麼叫「愚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不但站在權力的制高點上,同時也掌握了道德的話語權,因此一聲令下,臣下就得乖乖束手就擒,把一顆大好頭顱獻上。

這是誰說的?

孔子?

不。以為如是表述出自孔子,那真是天大的誤會。

且不說孔子一生出仕的時間極其有限,終其一生,儘管以「忠信」作為立身行事的標竿,也以此教導弟子,可從不曾連用「忠君」兩字。

既然從政出仕,不忠於君,那該忠於什麼?

 

忠於民而信於神

 

春秋時代賢哲季梁從《尚書》提取出的精髓是「忠於民而信於神也」。所忠的對象在「民」不在「君」。

如何忠於民?季梁以「上思利民」作為參照尺度:政策一概取決於能否利益民生,有利民生才是「忠」的正解。

與「忠」聯繫的「信」,季梁同樣有解,「信於神」的展開詮釋即「祝史正辭,信也。」

老祖宗深信天地有神,只是不像基督徒那般把上帝掛在嘴上,經常禮拜。上帝信仰儘管根深柢固,禮拜上帝只在固定的祭典。主政者歲末年終祭天的同時,必須提出施政報告。季梁的「祝史正辭」,指的是通過祝、史上呈天帝的表文如實載記年度政績,不敢隨意塗脂抹粉,這是對上帝信守牧民承諾的體現。當代學界慣以「敬德保民」統括,實即孔子等先聖先哲對「忠」的認知。

raw-image


齊景公曾針對施政就教於孔子,孔子的答覆極其扼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個答案儘管有點抽象,不過齊景公非常受用,當下讚歎:「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閣下說得極是啊!君如果不像君,臣也不像臣,做爹的沒爹樣,做兒子的沒兒子的體統,整個社會必然亂成一團,我還能安安穩穩坐在宮廷內當我的君王嗎?

「君君臣臣」對君臣關係的界定極其簡要,回到自家祖國,魯定公請益君臣關係時,孔子的答案相對具體:「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臣出於權責的劃分,的確有尊卑之分;但兩者的對應有如主賓,彼此理應是平等的,唯有君上懂得以禮相待,才能換來臣下的效忠回應。

 

人倫的雙向平等

孔夫子如果不曾肯定忠君,那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又是哪來的?

這還真是天知道。

沒人知道典故所出。可這個強調單邊威權的怪句流行至少也有數百年的歷史。「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平等模式罕有人提起,反倒是「君君,臣臣」,一旦進到當權者的瞳孔就扭曲變形。「君君」變成為君者可以恣肆其慾,為所欲為;臣下只能仰垂聖裁,俯首聽命。昏君、暴君的理想,是把「臣臣」兩字放到極大,不但裱褙高掛在廟堂之上,最好烙在所有臣子的四肢,方便時時提撕。人臣不必有長治久安的理想,不必有出謀劃策的智慧,只須作仰體上意的順臣,說穿了跟奴才沒兩樣。

雙邊極度不對等的設定之下,推到極致,便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絕對權威。

儒家從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走到罷黜百家的漢朝,倡議獨尊儒術的董仲舒未必有意壯大君權,使其扶搖直上;然而歷代「看上」儒家的當權者,別有居心者恐怕不在少數。從《論語》拉扯幾句作為君權、父權的幌子,硬把「愚忠」的大黑鍋給孔老夫子扛上,好讓「至聖先師」為無數昏君、暴君背書。

raw-image


慧解大不易,古今皆然

 

可真要把抹黑這責任全推給後人,恐怕也未必妥當。孔子還健在人世,就曾因為子貢的提問大動肝火。

子貢何等大才,有一天卻突然丟出一個問號:臣下順服君上就是忠,本來天經地義,這有什麼好質疑的?

如果連子貢這麼優秀的學生都如此認定,其他弟子會如何理解也就可想而知。孔子氣到當場開罵:「鄙哉!」沒想到你見識如此短淺,這麼蠢的話你也說得出來!

孔子稍稍解氣之後才又繼續開導子貢,即使天縱英明,人終非聖賢,難免犯錯。聖王明君認清這個限制,自然樂於身邊有勇於批判的諍臣隨時指正。大國有諍臣七人,小國視其規模,有五人、三人敢於諫諍,大抵就可以常保國政運作如常,不至於走上覆滅的道路。「臣從君命,奚談為貞?」臣下只知一味順從,置國家前途不顧,哪裡配得上忠呢?

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國君有美好的政策,人臣領了命令認真推行固然是忠;萬一國君有錯,匡正國君的過舉,彌補國君的過錯,那才是孔子對「忠」的正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5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3   孔子如何解讀忠,可以從他對管仲的評價理解。 孔子固然力主「事君盡禮」,可無意盡「愚忠」於「君」的主張從來不變。 就私德的角度來看,孔子對管仲頗有訾議,嫌管仲小器。可對管仲一匡天下,保存中華文化的大功,給予極大肯定。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3   孔子如何解讀忠,可以從他對管仲的評價理解。 孔子固然力主「事君盡禮」,可無意盡「愚忠」於「君」的主張從來不變。 就私德的角度來看,孔子對管仲頗有訾議,嫌管仲小器。可對管仲一匡天下,保存中華文化的大功,給予極大肯定。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2 孔子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差;然而君子的堅持自有底線,並非如同外人想像那般,只是罔顧現實,死抱著忠字不放。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2 孔子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差;然而君子的堅持自有底線,並非如同外人想像那般,只是罔顧現實,死抱著忠字不放。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1 什麼叫「愚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不但站在權力的制高點上,同時也掌握了道德的話語權,因此一聲令下,臣下就得乖乖束手就擒,把一顆大好頭顱獻上。 這是誰說的? 孔子? 不。以為如是表述出自孔子,那真是天大的誤會。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1 什麼叫「愚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不但站在權力的制高點上,同時也掌握了道德的話語權,因此一聲令下,臣下就得乖乖束手就擒,把一顆大好頭顱獻上。 這是誰說的? 孔子? 不。以為如是表述出自孔子,那真是天大的誤會。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Thumbnail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便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體系,延續至今;二千多年來,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格和行為模式;主導了中國的政治制度,維繫了中國社會的秩序和運行。而孔子的言行,則奠定了儒學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其弟子編撰的《論語》一書中。 孔子將「仁」的概念注入到周禮之中,為孝悌的價值理
Thumbnail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便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體系,延續至今;二千多年來,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格和行為模式;主導了中國的政治制度,維繫了中國社會的秩序和運行。而孔子的言行,則奠定了儒學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其弟子編撰的《論語》一書中。 孔子將「仁」的概念注入到周禮之中,為孝悌的價值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