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濃墨重彩

2023/09/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有一回,孔子突然正經八百地問起子貢:「你是不是認定我這個老師的強項就是博學強記?」子貢愣了一下,隨即回說:「是呀,難道不是?」外人都是這樣看待夫子的呀!孔子當下便作了鄭重的澄清:「非也,予一以貫之。」不是的,博雅只是外人的想像,我涉獵的領域雖然廣博,卻有清楚不過的脈絡。

這個脈絡,孔子名之為「一」──代表他所有學思精髓的「一」究竟何指,孔子沒說,子貢也沒再往下追問。

另有一回,孔老夫子突然叫住曾參:「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參啊,我的道可是由一個脈絡貫串起來的。曾子當下便回:「唯!」是的,老師,弟子也這麼認為。而後兩人的問答便戛然而止,再無下文。在場的弟子面面相覷,雖然莫明所以,可也不好意思當場提問。待到夫子前腳離開,這群學生立刻一擁而上,團團圍住曾參,要他解釋啞謎一般的對答。曾參這才慢悠悠地回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夫子所謂的「一」以貫之,說來簡單,不過就是「忠恕」兩個字而已!

 儒家的確把「仁」推到極高,孔子一生,向來不輕易以「仁」許人,但仁究竟該如何實踐?曾子說得好,就落在忠恕兩字而已。

忠恕兩字扛起儒家的大旗,尤其是忠,在爾後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背負著教化的沈重使命。儒家的擁戴者見之低首歛眉,反思再三;現代反儒,或是索性全然反古一輩則視為傳統的餘毒,必欲去之而後快。許多人見到「忠」的第一反應,幾乎是反射性地解釋成忠君愛國,而且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愚忠」,於是「忠」字幾乎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待續……

田心耘
田心耘
北京大學儒家思想哲學博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