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濃墨重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有一回,孔子突然正經八百地問起子貢:「你是不是認定我這個老師的強項就是博學強記?」子貢愣了一下,隨即回說:「是呀,難道不是?」外人都是這樣看待夫子的呀!孔子當下便作了鄭重的澄清:「非也,予一以貫之。」不是的,博雅只是外人的想像,我涉獵的領域雖然廣博,卻有清楚不過的脈絡。

這個脈絡,孔子名之為「一」──代表他所有學思精髓的「一」究竟何指,孔子沒說,子貢也沒再往下追問。

另有一回,孔老夫子突然叫住曾參:「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參啊,我的道可是由一個脈絡貫串起來的。曾子當下便回:「唯!」是的,老師,弟子也這麼認為。而後兩人的問答便戛然而止,再無下文。在場的弟子面面相覷,雖然莫明所以,可也不好意思當場提問。待到夫子前腳離開,這群學生立刻一擁而上,團團圍住曾參,要他解釋啞謎一般的對答。曾參這才慢悠悠地回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夫子所謂的「一」以貫之,說來簡單,不過就是「忠恕」兩個字而已!

 儒家的確把「仁」推到極高,孔子一生,向來不輕易以「仁」許人,但仁究竟該如何實踐?曾子說得好,就落在忠恕兩字而已。

忠恕兩字扛起儒家的大旗,尤其是忠,在爾後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背負著教化的沈重使命。儒家的擁戴者見之低首歛眉,反思再三;現代反儒,或是索性全然反古一輩則視為傳統的餘毒,必欲去之而後快。許多人見到「忠」的第一反應,幾乎是反射性地解釋成忠君愛國,而且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愚忠」,於是「忠」字幾乎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
Thumbnail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兩句話講究比較大。歷來的詮釋都沒有講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沒看出這也是孔子及儒家對待周遭世界的態度,潛移默化卻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不在於他的原意或字面意思是什麼,而是要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運用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兩句話講究比較大。歷來的詮釋都沒有講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沒看出這也是孔子及儒家對待周遭世界的態度,潛移默化卻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不在於他的原意或字面意思是什麼,而是要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運用
Thumbnail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轉化「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為「自責以備謂之明,責人以備謂之惑。」謹於修己,因此嚴以律己,那是真正的大智慧,是真正的「明」。反之,明於責人,昧於求己,拿著一把道德的大尺丈量別人,時不時說三道四,卻不知反躬自省,既傷人和,也不利於個人的修為,董仲舒乾脆就貼上「惑」的標籤,要人遠離。
Thumbnail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轉化「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為「自責以備謂之明,責人以備謂之惑。」謹於修己,因此嚴以律己,那是真正的大智慧,是真正的「明」。反之,明於責人,昧於求己,拿著一把道德的大尺丈量別人,時不時說三道四,卻不知反躬自省,既傷人和,也不利於個人的修為,董仲舒乾脆就貼上「惑」的標籤,要人遠離。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2 孔子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差;然而君子的堅持自有底線,並非如同外人想像那般,只是罔顧現實,死抱著忠字不放。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2 孔子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差;然而君子的堅持自有底線,並非如同外人想像那般,只是罔顧現實,死抱著忠字不放。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1 什麼叫「愚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不但站在權力的制高點上,同時也掌握了道德的話語權,因此一聲令下,臣下就得乖乖束手就擒,把一顆大好頭顱獻上。 這是誰說的? 孔子? 不。以為如是表述出自孔子,那真是天大的誤會。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1 什麼叫「愚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不但站在權力的制高點上,同時也掌握了道德的話語權,因此一聲令下,臣下就得乖乖束手就擒,把一顆大好頭顱獻上。 這是誰說的? 孔子? 不。以為如是表述出自孔子,那真是天大的誤會。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Thumbnail
引言: 孔子,即孔夫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智慧和教導在兩千多年來一直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向您介紹孔子的朝代、出生地、生平事蹟、著作以及他對後世的重要啟示。 孔子的朝代:孔子生活在中國東周時期,具體地說是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這是一個充滿戰亂和分裂的時期,但也是
Thumbnail
引言: 孔子,即孔夫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智慧和教導在兩千多年來一直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向您介紹孔子的朝代、出生地、生平事蹟、著作以及他對後世的重要啟示。 孔子的朝代:孔子生活在中國東周時期,具體地說是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這是一個充滿戰亂和分裂的時期,但也是
Thumbnail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便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體系,延續至今;二千多年來,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格和行為模式;主導了中國的政治制度,維繫了中國社會的秩序和運行。而孔子的言行,則奠定了儒學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其弟子編撰的《論語》一書中。 孔子將「仁」的概念注入到周禮之中,為孝悌的價值理
Thumbnail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便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體系,延續至今;二千多年來,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格和行為模式;主導了中國的政治制度,維繫了中國社會的秩序和運行。而孔子的言行,則奠定了儒學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其弟子編撰的《論語》一書中。 孔子將「仁」的概念注入到周禮之中,為孝悌的價值理
Thumbnail
三字經揭示學子要讀四書:論語、孟子、大學與中庸。這四本儒學經典,古代必修,現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看了就令人頭痛嗎?
Thumbnail
三字經揭示學子要讀四書:論語、孟子、大學與中庸。這四本儒學經典,古代必修,現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看了就令人頭痛嗎?
Thumbnail
阿路第一次見到孔丘時,還是個頭戴公雞毛、身穿山豬衣的野人。跟孔丘一言不合,竟然要揍他......
Thumbnail
阿路第一次見到孔丘時,還是個頭戴公雞毛、身穿山豬衣的野人。跟孔丘一言不合,竟然要揍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