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遊戲也是公民養成,讀《公園遊戲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第一次認識作者特公盟(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是在WAT(臺灣女建築家學會)2019年舉辦的「聽見我們的前進」系列活動中「幼吾幼之城座談會」場次。那場座談主持建築師說自己有很大的機率不會生養孩子,但認為如果社會希望兒童可以健康長大且數量不要直線下降,那照顧孩童不應該只是個人家庭的責任,所以願意與社會一起共養、陪伴孩子長大。

我們生活的城市空間確實一直向市民傳遞「不要生養小孩的訊息」——缺乏親子友善的活動空間(我也不喜歡有小孩的餐廳,我道歉)、公共空間未考量孩童尺度(很高的公車地盤、只適合成人的公廁)、街道空間對孩子不安全(雖然對成人行人也是)甚至不適合推嬰兒車。我想認識友善親子的城市空間,是作為專業者的道德養成。但關於「社會共養」除了依靠專業者的設計,更有賴於個人觀念的改變,概念上雖然抽象但在執行上最容易也最重要的,是在公共空間中對「失控的孩子」與「焦慮煩躁的父母」多一些體諒及容忍。



公園遊戲力:22個精彩案例 × 一群幕後推手,與孩子一起翻轉全台兒童遊戲場》這本書介紹雙北地區22個各具特色的兒童公園,打破以往對「公園遊樂設施」只有藍黃紅三色,廉價塑膠配橡膠軟墊,以及只比我高一點的印象。同時請兒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來說明,各種遊戲行為對兒童的重要性,且具一定危險性的遊戲方式其實有益於兒童身心發展。


我們口中的罐頭遊具,其實不只是複製貼上的意思,通常還有「四低」的特質:過於低齡、低度挑戰、多元遊戲功能性低、品質低劣。
遊戲空間設計,不能退化成為「只是遊具」的「物件思維」。
讓一個城市從只有兒童遊戲場,逐漸晉升成為無論哪裡都有「遊戲感」巧思設計,空間隨處充滿「遊戲語彙」的「豐玩城市」。

書中介紹的公園不論是興建還是改造,大多數有特公盟的參與,他們致力推廣兒童遊戲權利,包含空間權、兒童參與的發言權,以及針對不同年齡、身體狀況的兒童遊戲權。書中有幾個概念我覺得很適合和大家分享,也很適合推薦給對兒童空間有興趣的人。


「危險」才能訓練「風險意識」

特公盟的成立來自一群媽媽有感於都市中兒童空間不足,且充斥低成本、玩法單調、缺乏挑戰的「罐頭遊具」,開始組成倡議團體保護將被拆除的磨石子溜滑梯和被填平放上黑色軟墊的沙坑,進而發起改革公園遊戲模式的運動。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危是人之常情,但「有挑戰性」不等於「危險」,反而是這些以標榜「安全」為主訴求的遊具(或公園設計),操弄了使用者的意識,讓市民誤以為鋪設軟墊就不會摔倒,降低高度就不會跌落,一旦出了意外便怪罪公園「設計不良」。

書中提到,這種「把輕微傷害也當作是設計錯誤和管理失敗」的心態,也間接給了設計者或政府提供「過度安全而毫無樂趣的遊戲設計」的藉口,同時太過單調的遊具有可能讓兒童用更危險方式尋求刺激,增加受傷的風險。適時的提升遊具難度不一定會增加受傷的機率,反而讓使用者意識到「危險」的存在,進而評估自己對風險的程受能力、挑戰自己跨出舒適圈、保持好奇,更深入的還能練習面對挫折與失敗,及培養為自己的安全負責的心態。

樹德公園,圖片來源:本書

樹德公園,圖片來源:本書


自己選擇,「自由遊戲」

如果孩子沒有經驗過恐懼,那他的大腦就沒有機會知道自己可以調節它。

回顧自己成長的過程,我自認父母已經給予我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了,不論是選高中、選大學我父母都不太發表意見,但我仍能感受到父母下意識的為我「安排好」要走什麼路,反而少了許多獨立思考並為自己負責的練習機會。我想,給予孩子練習自己判斷與選擇挑戰是重要的,曾在《讓天賦自由的內在動力》中讀到關於孩子的「壓力」、「動機」與「掌控感」的關係,適時給予孩子壓力,可以增加大腦對「危機」的免疫——孩子在壓力下如果感覺自己有辦法掌控,那麼日後即使遇到無法控制的事,他們的大腦仍有能力排解壓力。也就是說藉由面對壓力到順利克服的循環,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韌性(復原的能力)。

那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形成風險評估意識」,鼓勵孩子「練習問題解決能力」呢?書中提到在陪伴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孩子的行為是否會造成「嚴重傷害」?如果不會,就試著放手讓孩子嘗試。在營造「有挑戰性」的環境時,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遊戲素材(沙、水、樹枝、果實、石頭),允許孩子打破慣有的玩法(不影響他人危險時,溜滑梯也不一定要用「溜」的),然後不用給予目標(不要指示孩子蓋出一座沙堡、要從這裡走到那裡),也不用催促孩子趕快玩,鼓勵孩子「試試看」然後耐心等待。最後適時的回應孩子的行為——「你爬上去了啊!」然後幫他照張相,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被關注著。


建立「共融」意識

書中有許多特色公園的案例強調「共融式遊戲場」(Inclusive Playground)的概念,什麼是「共融式遊戲場」?在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09年發布的「共融式遊戲場設計原則」中說明,「共融式遊戲場」強調遊戲場的設計,應包容不同人的狀況與需要,不論其能力或身心狀況,皆應有平等參與遊戲場的機會。書中也提到,共融兒童遊戲場的設計宗旨,並非「所有遊戲設施皆可供所有孩童玩」,而是「有足夠比例之遊戲設施可供所有孩童玩」。

但確實在設計上有必須考量的事情,因為要提供「足夠的」遊樂設施,並滿足使用者前來的需求,基地選址就有一定限制,面積要夠大,交通要考量特殊需求的使用者的可及性。書中提到的林口公鄰23公園「小熊公園」,因為腹地大,地形適宜,可以融入地景設計出不同年齡、不同挑戰性的遊戲區域,是少數可以滿足不同能力者需求的「共融遊戲場」,緊鄰停車場、公車站,且外圍有寬敞的人行道。

看了書中許多媽媽們的分享,會覺得其實「共融」並不是一種設計規範,或是模式語言,而是一種「心態」。「共融設計」可以幫助不同的族群在同一個空間中分享不同的遊戲經驗,但如果使用者沒有「包容不同」的意識,排拒、歧視還是會充斥在任何場域。

當一般的孩子有越來越多自由、開放和包容的正面經驗,就會間接塑造出對於特殊孩子更友善的文化和融合氛圍。
林口公鄰23公園「小熊公園」,圖片來源:本書

林口公鄰23公園「小熊公園」,圖片來源:本書


兒童也有公民參與權

另一個值得推薦的部分是「公民參與」,特公盟有許多媽媽們從抗爭陳情到推廣倡議,都帶著孩子一同見證、參與。許多人對「公民參與」的想像是激烈、具爭議的,但其實「公民參與」是一種「賦(表達)權」,是「協同合作」開啟對話的過程。讓兒童參與,最常見的方式是舉辦公園規劃或改造前的工作坊。

許多特色公園的產生就是藉由一場場的工作坊落實,其中在臺北的華山大草原遊戲場,在2017年時大膽嘗試「實驗性公園兒童遊戲場改善工程」,委託境觀設計公司、眼底城事和為為設計主辦七場兒童參與工作坊,讓孩子把直觀感受告訴設計者,專業者也透過創作和遊戲找到啟發和靈感。

但可以想像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尤其一般社區工作坊要讓居民清楚表達訴求(而不是一直鬼打牆),並在不同的意見中取得共識已經不易,兒童工作坊還多了「轉譯」的工作。曾在一場兒童文學講座中聽到,兒童文學的出現是先意識到「兒童」這個群體與成人不同,書中鼓勵家長引導孩子玩耍,但不用過度解讀孩子的表達,「比如孩子說,這是一個洞,就照樣說『洞』就好,不需要自以為聰明、加油添醋去改成『山洞』或『地洞』。」

我想,兒童參與設計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參與社會對話很好的身教方式,藉由陪伴、觀察、翻譯、引導表達感受,同時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進而建立自信尊嚴,培養社會參與的公民素養。

當然公民參與學習的也不只是孩子,如何藉由對話在居民無限的想像與政府預算、設計師施工團隊的專業之間取得平衡;設計階段提供意見後,如何讓使用者的人從認同理念到願意保護(自主維護管理),讓遊戲公園成為真正的「公共財」,都是公民參與很重要的一環。


遊戲空間plus

去年盛夏很剛好的搭上特公盟暑假最後一場「街道遊戲」,那是除了書中提到的公園遊戲外另類的遊戲空間。市民可以向地方政府(臺北市管轄的是體育局)申請某段時間的封街,讓孩子在街道上自由玩耍。「街道遊戲」的內容與公園中有固定遊具的玩法不同,因為是「臨時的」遊戲空間為了營造出「可玩性」,大人們會準備也是像畫筆、水池、泡泡盆、紙箱、輪胎等可以自由發揮的物品。當時我是「實習孩子王」,工作除了維護安全,最重要的任務是陪孩子「自由」地玩(就是我必須在水球散落後創造一個新遊戲,讓小朋友撿回來,讓工作也變成玩耍)。在行前會議時主辦人特別提到,可以適時地讓家長成為觀察者,而不要太過介入孩子的遊戲。

在那場街道遊戲當了半日的孩子王,烈日下全身濕透(我負責玩水區)奔走一個下午,覺得很佩服這些孩子的創意和體力,遊戲場中有一個臨時的水池(小朋友看到水超瘋狂的),主辦人放了許多ㄩ型水管,原本只是想讓孩子有觀察水流的趣味,沒想到居然有孩子接起了水管環繞水池半圈,還能設法讓水路轉彎處平緩好流動,堪比小小水利工程師。我也體會到,好的遊戲空間能讓孩子使用工具和材料,創造出新的元素與遊戲方式;藉由和其他孩子的互動累積人際經驗。

可惜因為是臺北市政府體育局主辦的活動,且涉及兒童隱私,無法在文章中張貼自己拍攝的活動照片,以下圖片來自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2022.6.18南港場接水管遊戲,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2022.6.18南港場接水管遊戲,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2022.9.17松山場推冰塊,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2022.9.17松山場推冰塊,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後記

好久沒發文了,其實我比較想先分享殯葬空間的觀察,但這篇分享的存稿被我寫到一半壓了許久,再回頭翻一次輸還是覺得歡樂的可以馬上提筆跟大家分享。

這本書分享了許多公園改造、設計的實際案例,且分享了許多在設計過程中的參與經驗,以及兒童心理、健康、腦部成長相關的專業知識,我覺得「陪伴兒童」也是一項專業,他並不只是「規劃成長」而是必須考量兒童的個體性,讓他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推薦給對兒童空間有興趣的同學,也推薦給曾是孩子的大家,藉此回顧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是不是少了某些選擇或探索的機會。

同場加映:「罐頭遊具」與CNS規定、政府採購方式、公務員免責心態,甚至是福特主義有關的文章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脫稿拖到天荒地老,還是得把他寫完對吧(哭)
建築不僅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更是人與空間的互動;時代與社會的軌跡。
剛從計畫書跟作品集中解脫;溽暑過後的夜晚,涼風徐徐;帶走熱氣,也冷卻思緒。於是,回頭寫了這篇文章。 I WANT TO BE REMEMBERED FOR THE LIFE I LIVED, NOT THE MONEY I MADE.
計劃書《The image of the Tainan city:閱讀在地性與觀光化的都市迴圈》 終於可以開始做設計了~喔耶! (附上基地調查的貓貓)
脫稿拖到天荒地老,還是得把他寫完對吧(哭)
建築不僅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更是人與空間的互動;時代與社會的軌跡。
剛從計畫書跟作品集中解脫;溽暑過後的夜晚,涼風徐徐;帶走熱氣,也冷卻思緒。於是,回頭寫了這篇文章。 I WANT TO BE REMEMBERED FOR THE LIFE I LIVED, NOT THE MONEY I MADE.
計劃書《The image of the Tainan city:閱讀在地性與觀光化的都市迴圈》 終於可以開始做設計了~喔耶! (附上基地調查的貓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並不是設計公園的人想不到要在遊具附近種樹,而是,為了防止孩童在遊玩的時候受傷,遊具的周圍都需要淨空,不得有任何障礙物。而所謂的「障礙物」,也包括了可以提供遮蔽的樹木。以溜滑梯的遊具來說,溜滑梯的每個入口樓梯要預留183公分以上的淨空空間,而提供孩童溜下來的坡道則需要預留更大的空間。
  孩子與孩子在公園裡交會,不同的教育方針也於此處相互碰撞。孩童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身上乘載的規約,氣氛允許,他們想要一起玩。在遊戲中,他們理當要有著一樣的規則,但在遊戲的邊界,有人的衣服是不能弄髒的、有人不能朝別人丟東西(弄到別人眼睛怎麼辦)、有人原來就認識且交好、有人想要融入社群。
Thumbnail
到訪這個公園,孩子們玩了三個多小時才離開。這裡共融性強非常無障礙,鬆散材沙子的應用「只有」單獨的沙坑遊憩區,真的非常優秀。 沙子、礫石、木屑這些鬆散材對於孩子是很棒的五感刺激,但是將所有遊樂設施譬如盪鞦韆溜滑梯設置在這些舖面上是非常不友善、不方便,也是變相的拒絕特定族群。
Thumbnail
2024.06.07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公園多元友善空間及孩童使用遊戲場需求,積極推動「台中美樂地計畫(Taichung Melody)」,南屯區中和公園原為地方閒置髒亂空間,市府建設局於111年起投入經費轉化為公園,且為增加多元服務機能,再辦理公園優化工程,建置兒童遊戲設施、休憩座椅
Thumbnail
  上這堂課學習到一些普通的玩具可以怎樣陪孩子玩,因為以前的我覺得孩子就是要操作教具,玩玩具沒有一套操作方法及操作目的比如訓練小肌肉、練習獨立、內化秩序感,但是玩具倒是可以讓孩子充滿創意,更多的表達自我。也可以讓老師充滿創意,去想如何帶孩子玩新遊戲。
Thumbnail
​台灣人口邁向老年化比例不斷提高,老年人需要活動空間隨著都市開發下越來越少。相對的;兒童需要的活動空間也是日益減少,兒童成長的活動空間也被壓縮。如何滿足人生再從出生成長到終老兩個頂端族群的活動空間,場地規畫成為台灣各地必須思考的問題。新北市蘆洲區永安公園就是一個滿足這兩個族群的一個公園典範。 永安
Thumbnail
2024.03.25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孩童特色遊戲場需求,特別攜手民間基金會共同推動「台中美樂地計畫」,結合市長幸福政策「城市涼感行動」,保留並利用公園原有蓊鬱林木景色,在后里森林公園量身打造台中市首座「自然」主題的搖籃特色遊戲場,今(25)日由建設局長陳大田代表市長盧秀燕主持開工祈
#設計師和景觀建築師請讀 內心崇拜的英國兒童遊戲權利倡議學者 Tim Gill,又讓我習得一個新詞「直觀能供特質 (#Affordances)」來觀察 #兒童遊戲行為。 轉貼的這一篇新文章,是給設計者和景觀建築師一個「洞見」:簡單概要一下,三張圖分別要說的,#直觀能供特質
翻了一下全柏林 60 萬個 12 歲以下兒童的切身資料,看到受 #公共兒童遊戲場法 管理的主責機關是屬於 #都市規劃設計 之「環境、運輸和氣候保護部門」的 #環境 的 #自然綠地 的 #都市綠地 的 #兒童遊戲場 的全市 1850 個公共遊戲場是這樣分類的:
每個公園都有塑膠滑梯 上個月底上新竹照顧小外孫,待在家裡又有點束手束腳,上網查找可以讓快滿三歲的小外孫玩耍的親子遊樂場,結果新竹及週邊的桃園、苗栗都有不下三十個的親子公園可以遊玩。除了女兒住家附近的關新公園外,桃園和苗栗各找了兩個親子公園。這些所謂的親子公園看起來都整修得整潔、乾淨,只是所有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並不是設計公園的人想不到要在遊具附近種樹,而是,為了防止孩童在遊玩的時候受傷,遊具的周圍都需要淨空,不得有任何障礙物。而所謂的「障礙物」,也包括了可以提供遮蔽的樹木。以溜滑梯的遊具來說,溜滑梯的每個入口樓梯要預留183公分以上的淨空空間,而提供孩童溜下來的坡道則需要預留更大的空間。
  孩子與孩子在公園裡交會,不同的教育方針也於此處相互碰撞。孩童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身上乘載的規約,氣氛允許,他們想要一起玩。在遊戲中,他們理當要有著一樣的規則,但在遊戲的邊界,有人的衣服是不能弄髒的、有人不能朝別人丟東西(弄到別人眼睛怎麼辦)、有人原來就認識且交好、有人想要融入社群。
Thumbnail
到訪這個公園,孩子們玩了三個多小時才離開。這裡共融性強非常無障礙,鬆散材沙子的應用「只有」單獨的沙坑遊憩區,真的非常優秀。 沙子、礫石、木屑這些鬆散材對於孩子是很棒的五感刺激,但是將所有遊樂設施譬如盪鞦韆溜滑梯設置在這些舖面上是非常不友善、不方便,也是變相的拒絕特定族群。
Thumbnail
2024.06.07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公園多元友善空間及孩童使用遊戲場需求,積極推動「台中美樂地計畫(Taichung Melody)」,南屯區中和公園原為地方閒置髒亂空間,市府建設局於111年起投入經費轉化為公園,且為增加多元服務機能,再辦理公園優化工程,建置兒童遊戲設施、休憩座椅
Thumbnail
  上這堂課學習到一些普通的玩具可以怎樣陪孩子玩,因為以前的我覺得孩子就是要操作教具,玩玩具沒有一套操作方法及操作目的比如訓練小肌肉、練習獨立、內化秩序感,但是玩具倒是可以讓孩子充滿創意,更多的表達自我。也可以讓老師充滿創意,去想如何帶孩子玩新遊戲。
Thumbnail
​台灣人口邁向老年化比例不斷提高,老年人需要活動空間隨著都市開發下越來越少。相對的;兒童需要的活動空間也是日益減少,兒童成長的活動空間也被壓縮。如何滿足人生再從出生成長到終老兩個頂端族群的活動空間,場地規畫成為台灣各地必須思考的問題。新北市蘆洲區永安公園就是一個滿足這兩個族群的一個公園典範。 永安
Thumbnail
2024.03.25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孩童特色遊戲場需求,特別攜手民間基金會共同推動「台中美樂地計畫」,結合市長幸福政策「城市涼感行動」,保留並利用公園原有蓊鬱林木景色,在后里森林公園量身打造台中市首座「自然」主題的搖籃特色遊戲場,今(25)日由建設局長陳大田代表市長盧秀燕主持開工祈
#設計師和景觀建築師請讀 內心崇拜的英國兒童遊戲權利倡議學者 Tim Gill,又讓我習得一個新詞「直觀能供特質 (#Affordances)」來觀察 #兒童遊戲行為。 轉貼的這一篇新文章,是給設計者和景觀建築師一個「洞見」:簡單概要一下,三張圖分別要說的,#直觀能供特質
翻了一下全柏林 60 萬個 12 歲以下兒童的切身資料,看到受 #公共兒童遊戲場法 管理的主責機關是屬於 #都市規劃設計 之「環境、運輸和氣候保護部門」的 #環境 的 #自然綠地 的 #都市綠地 的 #兒童遊戲場 的全市 1850 個公共遊戲場是這樣分類的:
每個公園都有塑膠滑梯 上個月底上新竹照顧小外孫,待在家裡又有點束手束腳,上網查找可以讓快滿三歲的小外孫玩耍的親子遊樂場,結果新竹及週邊的桃園、苗栗都有不下三十個的親子公園可以遊玩。除了女兒住家附近的關新公園外,桃園和苗栗各找了兩個親子公園。這些所謂的親子公園看起來都整修得整潔、乾淨,只是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