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該離職了?給明明厭倦上班|卻逃不開職場保障的牢籠|職業倦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十年來,我從未真正休息過。 ”

2022年,我離開7年熟悉的職場,正式結束邊上班邊斜槓教課的生活

2023年,剛滿28歲的我用教學換來的第一桶金,開了自己心中的工作室,地點在中山區還可以,是攝影棚也是舞蹈教室。老實說教學運動雖是我的專項之一,但舞蹈和攝影也不過是一直以來的個人興趣愛好,哪裡能和在圈子裡耕耘許久的大神們相提並論,卻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

有一天深夜,我在工作室忙著搬未完工的油漆桶拖地時,


忽然朋友A來訊問我:當初我從科技業轉換跑道心裡是怎麼想的?沒有想過未來的路要怎麼走下去?

那時候我心想,A平時在職場很優秀,

問這樣的問題,應該是累積的困擾和壓力到無法承受了。

我那時候擦了擦身上的灰塵,說了些鼓勵的話,

然而並沒有告訴A,去年我其實經歷了職場、情場、人際健康、身體健康上的多重失落。

那時候的我中斷了所有運動3個月,又在年初被診斷出混合焦慮憂鬱

當你苦苦追尋錢,追尋安定感,而非發自內心地喜歡手中所做的事的時候, 充滿的目的性,便讓你失去了對知識和自我的敬畏

讓你無法全心投入地享受新事物,享受不安定感為你帶來的新鮮和冒險。



舉個例子,有些人明明厭倦了辦公室生活,但又逃不開到公司上班是一種保障的牢籠。

相信我,那確實是曾經的我,一度害怕辦公室的工作到公司LINE聲響起時都會恐懼發作,心裡害怕又是主管來找或客戶哪裡出了狀況的我。


朋友S有一天和我說:

“ 到這個月底,我就工作滿10年了, 我的職場生涯,從一份工作換到另一份工作,從台灣,外派美國-再回台灣,我總是無縫接軌。


 “ 十年來,我從未真正休息過。 ”

S這一句話道出了多少職場人的心酸。


S一直是眾人心目中令人敬佩的主管,除了公司頭銜響亮,也一手帶出好團隊,在工作上小有成就,這麼多年來幫公司賺了不少錢,而最近也在計畫離職中了。

追蹤我的人,看過聯合報報導的人可能只知道我很早就工作,曾實習在百大科技業的上班族,又因工作壓力大到連喝酒嘔吐暴胖。看起來是個很悲催的例子,媒體應該也覺得有反差感,於是標題也這樣寫 “科技人壓力大到和嘔吐物睡一晚”有時候回頭看當時的狀況來心裡也會疑問說:真的有必要為了努力付出這樣的代價嗎。

更早些透過社群媒體熟悉我的朋友,應該還知道,

畢業間還去了中東五星航空公司當了不到一年的落跑空姐。後來遇到的性騷擾事件更扯,好像總是暗示我和辦公室或公司環境多少總是格格不入。然而我依然稱職地當了多年好好上班族社畜。

也許在我從小到大的環境裡,雖然敏感和想太多的個性讓我在人際和感情上沒少受傷,卻也讓我養成了自身的洞察力和直覺力,有稜有角。

在失去了自身和外物的平衡時,我的經驗讓我能更快地選擇反應,而並不是默默選擇承受,忍一忍就過了。

有時候也很清楚,擁有這樣個性的人,不是經歷大起就是大落,也不一定容易被大多數所接受。雖然當下確實可以脫離了當下安定的環境,但也就代表了你要勇敢地接受不安定,或把自己陷入困頓的可能性。

那麼回到正題,

究竟,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該離職了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就是,


當你面對工作的倦怠和無力感,大過了你對於未來一切未知的恐懼感時。

這就是你該離職的契機了。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人脫離不了保障的牢籠呢?

人們對於對已知的熟悉和穩定感的依賴,大過對未知事物的不安全感的追求。

身體雖然做著機械式的事,然而心裡卻很清楚自己只剩一個目的:維持現狀和安穩。


華人社會常常忍字當頭,以和為貴,

只是我後來經歷過種族歧視、職場性騷擾、網絡霸凌後明白,

而很多時候你再忍一下,不發聲不為自己著想,事情也不會變得比較好。


人生最害怕的事情之一是,

你熟悉了你明明可以選擇不將就,卻因著討好,而成了沈默的大多數。 

因為當你心裡知道你選擇和別人走的路不同、做的選擇不同時,

身旁的正義魔人、道德綁架的帽子就會扣到你頭上,非讓你覺得是自己有問題不合群。

這時候的你應該笑笑地回:沒錯,我是有問題,但你又有多完美呢,那麼你是上帝嗎?還是你從上帝視角看人呢。

很多人寧可將就著,也不願意承受一絲一毫勇敢選擇的後果。


我們人生從二十到四十歲,都還能承受將就的結果,

我們可以在人前光鮮,但私下狼狽、灰頭土臉素面朝天地將就著,為創業、為目標疲於奔命;

就好像年輕時,

可以為了省下那幾千塊,飛長途紅眼航班住青年旅館,只為了出去看看世界,見想見的人。

然而等到我們七八十歲的時候,還能承受這樣的將就嗎?

即使到時候心裡可以,然而身體卻也已經不允許了。

那麼我們還要將就嗎?

人說先苦後甜,你說再將就個五年吧,等我35了,40了再出去吧,

然而人世事難料,

誰又知道不將就就一定會苦,將就過活就一定會甜呢? 

還在將就,覺得好像年齡c是一瓶魔法藥水🪄過了這個年齡再做什麼事,才看似合理。


而這世上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選擇的話,
你還指望誰能夠來幫你做選擇呢?

是同事、是主管嗎?是客戶嗎?是長輩嗎?是任何一個旁人嗎?


並非要等到今天你更漂亮了,體質更低了,你才是算有魅力的女人,

也並不是你要年薪百萬了,生活才變得有底氣,

更不是你熬過第幾年才算優秀,才足夠有資格斜槓或教學或分享什麼事情。


因為永遠不會有那一天,因為人總外有人,天外總有天,你必須要走出去,

先在自己不熟悉的圈子裡,哪怕是全新領域,願意先當最差的那一個,

最容易被笑話的那個,才能坦然地接受在新環境裡的不安定,

透過不斷地試錯、總結和改進,再等待機會成為更好的那一個。 


我是Nessy妮西,透過雕塑女性曲線,找回了長久以來失落的自己,也致力於將運動和生活態度分享給更多想要愛自己的女性。


IG:@nessyfit_ 女性曲線|皮拉提斯|妮西老師 歡迎你找到我

FB:@腰臀曲線妮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ssy妮西的身心之旅
18會員
10內容數
你常陷入飲食不規律、對體重和自己的身材感到不自信焦慮嗎?你不需成為運動高手,也能輕鬆無痛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和好身材?本專題將透過飲食和生活觸手可及的活動,一步步帶你解鎖身體曲線、享吃享瘦的奧秘,並從運動醫學、心理學、科學身心健康的角度,讓你巧妙抓住瘦身的規律,輕鬆養成自律,透過實用的步驟,讓你由內而外地蛻變重生。
2025/01/14
我覺得任何一段關係,無論朋友、愛人、同事、家人都是這樣。 人和人之間,是階段性的緣分, 一段關係的結束,就意味著,有新的緣分要來。 即使有時候你很傷心: “我們以前明明很要好的...” ,但你得為新的緣分讓出位置啊。 你相信嗎? 在“愛你的人”的這個位置上,永遠不會有人缺席的。 很多女生
Thumbnail
2025/01/14
我覺得任何一段關係,無論朋友、愛人、同事、家人都是這樣。 人和人之間,是階段性的緣分, 一段關係的結束,就意味著,有新的緣分要來。 即使有時候你很傷心: “我們以前明明很要好的...” ,但你得為新的緣分讓出位置啊。 你相信嗎? 在“愛你的人”的這個位置上,永遠不會有人缺席的。 很多女生
Thumbnail
2025/01/03
最近被譽為Netflix年度台劇的《影后》裡有句話:「等你是個咖了,才配掉眼淚。」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社會中的階級和不被承認的情緒。 我們身處的職場、人際關係、家庭社會環境, 總在傳遞一個訊息:你必須先努力成為舉足輕重的人,才有資格被看見、被認可。   努力換認可:社會的隱形規則   我們從
Thumbnail
2025/01/03
最近被譽為Netflix年度台劇的《影后》裡有句話:「等你是個咖了,才配掉眼淚。」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社會中的階級和不被承認的情緒。 我們身處的職場、人際關係、家庭社會環境, 總在傳遞一個訊息:你必須先努力成為舉足輕重的人,才有資格被看見、被認可。   努力換認可:社會的隱形規則   我們從
Thumbnail
2025/01/02
這一年中我見過太多人,幾乎整年都在被ig/fb或社群媒體影響,羨慕這個羨慕那個。 看到別人買了新房子就焦慮,看到別人升職就難過,看到別人結婚生小孩就惶恐。現在一年又要過完了,很多人陷入了焦慮。 而2025的開頭,新年的開頭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改命時間。 不管你是P人還是J人,與其羨慕別人的生
Thumbnail
2025/01/02
這一年中我見過太多人,幾乎整年都在被ig/fb或社群媒體影響,羨慕這個羨慕那個。 看到別人買了新房子就焦慮,看到別人升職就難過,看到別人結婚生小孩就惶恐。現在一年又要過完了,很多人陷入了焦慮。 而2025的開頭,新年的開頭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改命時間。 不管你是P人還是J人,與其羨慕別人的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臺灣的職場中,人們經常因懼怕改變、社會壓力、及懶惰而選擇忍受不滿的工作環境。面對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客觀評估、設定目標、提升技能、拓展人脈、財務規劃、尋求幫助、嘗試改變,及勇於嘗試。改變雖難,但也是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在臺灣的職場中,人們經常因懼怕改變、社會壓力、及懶惰而選擇忍受不滿的工作環境。面對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客觀評估、設定目標、提升技能、拓展人脈、財務規劃、尋求幫助、嘗試改變,及勇於嘗試。改變雖難,但也是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離職決定是一個內心交戰的過程,產生離職念頭到離職確定的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又如何面對職場厭倦情緒,文章做了剖析,分享了個人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離職決定是一個內心交戰的過程,產生離職念頭到離職確定的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又如何面對職場厭倦情緒,文章做了剖析,分享了個人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經歷了半年的教育出版業業務生涯,我離職了。 第一次體驗到做一份不適合的工作是多麼痛苦的事,從到職的第三天我就已經動起了離職的念頭,但因為是回歸前東家,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也不知道自己這個想離開的感覺是從何而來,只覺得「不對勁」,但又不敢輕言放棄。 這個不對勁的感覺一直跟著我通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考
Thumbnail
在經歷了半年的教育出版業業務生涯,我離職了。 第一次體驗到做一份不適合的工作是多麼痛苦的事,從到職的第三天我就已經動起了離職的念頭,但因為是回歸前東家,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也不知道自己這個想離開的感覺是從何而來,只覺得「不對勁」,但又不敢輕言放棄。 這個不對勁的感覺一直跟著我通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