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合航空疑客艙失壓 折返起飛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美國聯合航空 UA510 航班 (機型 Boeing 777-200, 註冊編號 N786UA, 機上乘客 270人, 機組員 14人), 9月 13 日由紐華克 (Newark, NJ) 機場飛往羅馬. 途中疑似出現艙壓問題, 飛機由 37,000英呎高空, 急降至 9,000英呎高度. 最後平安返回紐華克機場.

新聞連結 : 疑客艙增壓系統出問題!美聯合航空半途折返

InSapphoWeTrust from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CC BY-SA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InSapphoWeTrust from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CC BY-SA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今天就來聊聊機艙加壓原理, 以及客艙失壓的處置.

機艙為何要加壓 ?

我們知道高度越高空氣越稀薄. 一般國際航線的巡航高度約在 35000 英呎左右, 大氣壓力只有平地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人在稀薄的空氣中, 會產生缺氧的狀況, 輕則影響行動能力, 重則昏迷甚至喪命. 因此在高空飛行, 機艙就必須加壓, 保持一定的壓力.

如果能把機艙壓力保持跟平地一樣, 當然是最理想, 但飛機隨著高度升高, 機艙內外壓差越來越大, 機身結構就要強化, 連帶就會增加很多重量, 不但增加飛機製造成本, 也會增加燃油的消耗. 所以機艙雖然會加壓, 但壓力比平地小一些. 所以飛行爬升到巡航高度後, 你會看到零食袋脹大, 寶特瓶鼓起, 有些人(尤其小嬰兒)可能會感到不適.

說明圖片

機艙壓力有多大 ?

如果機艙壓力不會跟平地一樣, 那壓力要加到多大?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 我們必須先解釋衡量機艙壓力的單位 : Cabin Altitide (直譯為 "客艙高度", 但個人覺得 "艙壓高度" 比較易於了解).

原本壓力的標準單位是 力/單位面積 (每平方厘米公斤力), 或是 "毫米水銀柱"等等, 但我們對這些數值缺乏生活上的聯想, 你很難了解他的意義. 比方說, 我現在告訴你機艙壓力會加到 " 69.7 千帕(kPa)" 或 " 10.11 psi", 你大概只有滿頭問號. 航空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只引進了 "艙壓高度" 的觀念.

標準大氣情況下的壓力與高度關係

標準大氣情況下的壓力與高度關係

上圖是標準大氣情況下, 各高度的大氣壓力值. 每個高度各自有對應的壓力值, 所以你告訴我壓力值, 我可以告訴你對應的高度. 因為高度在航空界是很常用的單位, 對一般人也比較有感覺, 所以剛剛說的69.7 千帕(kPa), 依照上圖, 對應的是 1萬英呎, 也就是說機艙的壓力會加到 "相當於高度1萬英呎時的大氣壓力".

1萬英呎的高度是甚麼概念 ? 換算成公尺是 3,000公尺 (中橫武嶺高度海拔 3,275公尺), 大部分人在這高度下, 都還能行動自如. 目前的民航法規也多規定 : 無機艙加壓設備的飛機, 如果飛行高度超過 1萬英呎, 必須提供機上人員足夠的氧氣. 而現代民航機的機艙加壓系統, 則都會控制在艙壓高度 8千英呎以下 (大約是阿里山的高度), 基本上就更不影響機上人員活動了.

機艙如何加壓 ?

大部分的飛機, 都是利用引擎的壓縮器加壓段, 引出高壓空氣進到機艙內 (因為壓縮器在燃燒室之前, 所以不必擔心吸到引擎廢氣). 不過引擎出來的高壓氣體, 溫度太高壓力也太大, 必須經過一連串的降溫及減壓過程, 才會送進機艙內.目前個人所知唯一例外的是Boeing B787, 她直接利用飛行時的衝壓原理(高速風所產生風壓), 將外界空氣加壓送進機艙.

加壓的空氣經過客艙上方的管路分配到各客艙(含駕駛艙)內, 再由座位下方兩側客艙壁上的排氣孔, 進入下層的貨艙, 之後再由機身上的 Outflow Valve (外流閥), 排出機外.

外部連結圖片說明

由於進入機艙的加壓空氣流量在設計上是固定的, 所以調節壓力的功能就靠調整Outflow Valve 來控制. 在地面上時, 飛機上的艙壓控制系統, 會將 Outflow Valve 全開, 讓機艙內與外界壓力平衡. 當飛機起飛開始爬升後, 會稍微關閉Outflow Valve 讓機艙開始加壓, 並逐步升高艙壓高度, 到巡航高度時, 艙壓高度會維持在 8,000英呎. 當飛機開始下降後, 也會等比例的將艙壓高度慢慢從 8,000英呎下降, 直到跟降落機場的大氣壓力相同為止.

艙壓失效處置

遇到艙壓失效, 例如Outflow Valve 故障, 或是電影上常看到的機身破了洞, 機艙內壓力會快速降低到跟外界大氣壓力一樣, 機上人員會發生缺氧現象, 因此飛行員首要步驟就是戴上氧氣面罩. (先求自保, 就跟飛機上宣導影片一樣, 先照顧好自己, 再照顧同行小朋友)

接下來就是盡快下降高度, 到達外界大氣可以正常呼吸的高度, 通常就是1萬英呎左右. 飛機下降的速率會非常快, 最高可能會超過 5,000 呎/每分鐘, 甚至8,000 呎/每分鐘 (正常下降速率約 1,500 ~3,000 ). 當然下降前要先通知航管, 以免與下方的飛機發生碰撞.

下降期間如果艙壓高度超過 14,000呎, 艙內空氣過於稀薄, 乘客頭頂上方的氧氣面罩就會自動落下, 供乘客使用. 一般乘客用的氧氣可以持續供應12-15分鐘, 足夠有時間讓飛行員將飛機降到1萬英呎以下.

如果萬一當時飛在高原地區, 山脈高度超過 1萬英呎怎麼辦 ? 這時飛機就必須規劃好下降的路徑脫離高原地區, 同時要考量乘客的氧氣供應時間, 是否足夠應付多出來的航程時間. 所以飛入高原(山)地區的飛機, 行前的飛行計畫就要考量艙壓失效的脫離路徑, 甚至要配備能供氧15分鐘以上的乘客氧氣系統.

刻意讓機艙失壓?

你知道在特殊情況下, 飛行員可能會故意讓機艙失壓 ? 答案是 "全貨機的上層客艙失火".

一般客機在下層貨艙才有載貨或行李. 若發生火警時, 會以海龍滅火器滅火, 而且為了避免火勢復燃, 第一批滅火劑快速噴灑後, 第二批會持續少量的釋放, 讓滅火劑充滿整個貨艙中.

文章前面曾提到, 加壓空氣是由客艙上方供應, 再由地板附近流入貨艙. 再加上排氣孔有單向活門 (只能由客艙流向貨艙), 所以貨艙內的滅火劑不會擴散至客艙內. 但全貨機的上層貨艙即是原本客艙, 與駕駛艙是連通的, 因此無法在上貨艙內噴灑滅火劑.

所以當上貨艙失火時, 滅火的程序就是打開 Outflow Valve 讓機艙失壓. 一方面降低空氣中的含氧量, 讓火勢無法延燒, 另一方面讓機艙內的煙, 可以由 Outflow Vale 排出機外. 當然在做這些程序之前, 飛行員必須先戴上氧氣面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航務員觀點
34會員
56內容數
機場航務員 打理機場大小事的管家 與你分享關於民航業的點點滴滴
航務員觀點的其他內容
2025/02/13
近日發生在華盛頓機場,1架 CRJ700客機與軍用直升機空中相撞的意外,以下是目前 (2025.2.13) 的資料整理,也補充相關的知識,讓你能一窺事件全貌。
Thumbnail
2025/02/13
近日發生在華盛頓機場,1架 CRJ700客機與軍用直升機空中相撞的意外,以下是目前 (2025.2.13) 的資料整理,也補充相關的知識,讓你能一窺事件全貌。
Thumbnail
2024/12/30
發生在 2024/12/29 的濟州航空在韓國越安機場衝出跑道的空難,雖然很多狀況都還沒有釐清,但這裡還是提出幾點,讓大家在關注本次事件時,有一個焦點,也順便澄清一些不實的說法。
2024/12/30
發生在 2024/12/29 的濟州航空在韓國越安機場衝出跑道的空難,雖然很多狀況都還沒有釐清,但這裡還是提出幾點,讓大家在關注本次事件時,有一個焦點,也順便澄清一些不實的說法。
2024/12/25
日本運輸安全委員會在 2024年12月25日,公布了發生在2024年1月2日,日航JA516班機與海保廳救災飛機在羽田機場相撞事故的初步調查報告。
2024/12/25
日本運輸安全委員會在 2024年12月25日,公布了發生在2024年1月2日,日航JA516班機與海保廳救災飛機在羽田機場相撞事故的初步調查報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飛機客艙門和緊急逃生設備的工作原理,包括客艙門的設計和緊急疏散模式的操作方式,以及逃生滑梯和救生筏的作用。此外,也對左側艙門登機的原因和航海規則做出解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飛機客艙門和緊急逃生設備的工作原理,包括客艙門的設計和緊急疏散模式的操作方式,以及逃生滑梯和救生筏的作用。此外,也對左側艙門登機的原因和航海規則做出解釋。
Thumbnail
機艙為何要加壓 ? 為何機艙壓力比平地小 ? 瞭解飛機機艙加壓的重要性與原理,以及遇到加壓失效時的應對措施
Thumbnail
機艙為何要加壓 ? 為何機艙壓力比平地小 ? 瞭解飛機機艙加壓的重要性與原理,以及遇到加壓失效時的應對措施
Thumbnail
美國聯合航空 UA510 航班 (機型 Boeing 777-200, 註冊編號 N786UA, 機上乘客 270人, 機組員 14人), 9月 13 日由紐華克 (Newark, NJ) 機場飛往羅馬. 途中疑似出現艙壓問題, 飛機由 37,000英呎高空, 急降至 9,000英呎高度. 最後平安
Thumbnail
美國聯合航空 UA510 航班 (機型 Boeing 777-200, 註冊編號 N786UA, 機上乘客 270人, 機組員 14人), 9月 13 日由紐華克 (Newark, NJ) 機場飛往羅馬. 途中疑似出現艙壓問題, 飛機由 37,000英呎高空, 急降至 9,000英呎高度. 最後平安
Thumbnail
飛機加的是哪一種油? ? 怎麼把油加進飛機油箱裡 ? 油箱有多大 ? 飛機加油要注意哪些事項 ? 本篇會一一解答.
Thumbnail
飛機加的是哪一種油? ? 怎麼把油加進飛機油箱裡 ? 油箱有多大 ? 飛機加油要注意哪些事項 ? 本篇會一一解答.
Thumbnail
"載重平衡" 談的是有關飛機的重量, 及重心位置. 飛機的重量對飛機的操作, 是非常重要的數據. 除了不能超過結構的限制之外, 也牽涉到許多性能方面的計算, 例如油量的計算, 需要的跑道長度等等. 而重心的位置也很重要, 整個飛行過程中, 重心都要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否則飛機可能會失控. 飛機
Thumbnail
"載重平衡" 談的是有關飛機的重量, 及重心位置. 飛機的重量對飛機的操作, 是非常重要的數據. 除了不能超過結構的限制之外, 也牽涉到許多性能方面的計算, 例如油量的計算, 需要的跑道長度等等. 而重心的位置也很重要, 整個飛行過程中, 重心都要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否則飛機可能會失控. 飛機
Thumbnail
星宇航空台北飛曼谷JX741(編號B-58211)班機, 7/27在曼谷機場降落時, 疑似發生重落地, 機上178名旅客都平安. 飛機停留於曼谷機場檢修中.
Thumbnail
星宇航空台北飛曼谷JX741(編號B-58211)班機, 7/27在曼谷機場降落時, 疑似發生重落地, 機上178名旅客都平安. 飛機停留於曼谷機場檢修中.
Thumbnail
易捷航空(easyJet)5日晚間9時45分一架從西班牙蘭薩羅特機場(Arrecife Lanzarote Airport)飛往英國利物浦約翰列儂機場(Liverpool John Lennon Airport)的班機因超重,而無法起飛。最終有19名乘客自願下飛機,並接受500歐元的補償獎勵。
Thumbnail
易捷航空(easyJet)5日晚間9時45分一架從西班牙蘭薩羅特機場(Arrecife Lanzarote Airport)飛往英國利物浦約翰列儂機場(Liverpool John Lennon Airport)的班機因超重,而無法起飛。最終有19名乘客自願下飛機,並接受500歐元的補償獎勵。
Thumbnail
達美航空 (Delta Airlines) 一架波音 717-200客機 (註冊編號 N955AT), 班次 DL-1092, 由亞特蘭大飛往夏洛特. 在準備降落 36L 跑道時, 飛行組員發現鼻輪位置的燈號指示不正常. 最後在鼻輪未伸出的情況下迫降. 機上乘客及機組員共104人, 無人傷亡. 這起
Thumbnail
達美航空 (Delta Airlines) 一架波音 717-200客機 (註冊編號 N955AT), 班次 DL-1092, 由亞特蘭大飛往夏洛特. 在準備降落 36L 跑道時, 飛行組員發現鼻輪位置的燈號指示不正常. 最後在鼻輪未伸出的情況下迫降. 機上乘客及機組員共104人, 無人傷亡. 這起
Thumbnail
波音的737系列客機在近幾年內發生了幾起空難,從前的If it's not Boeing I'm not going被開玩笑的改成了If it's Boeing I'm not going。我要和你聊聊波音737的前世今生,一起來了解這架飛機背後的故事與苦衷。
Thumbnail
波音的737系列客機在近幾年內發生了幾起空難,從前的If it's not Boeing I'm not going被開玩笑的改成了If it's Boeing I'm not going。我要和你聊聊波音737的前世今生,一起來了解這架飛機背後的故事與苦衷。
Thumbnail
機艙內的空氣品質有時會被形容的很恐怖——充滿細菌、又悶又髒、臭得要命、有人放屁就要忍受屁味直到飛機落地……。 令人放心的是,機艙內的空氣其實非常乾淨。 回到機艙內的空氣,乘客和組員呼吸的空氣,是由飛機外面的空氣與回收循環的空氣混合在一起的。 飛機外面的氣體是怎麼引到機艙內的呢?
Thumbnail
機艙內的空氣品質有時會被形容的很恐怖——充滿細菌、又悶又髒、臭得要命、有人放屁就要忍受屁味直到飛機落地……。 令人放心的是,機艙內的空氣其實非常乾淨。 回到機艙內的空氣,乘客和組員呼吸的空氣,是由飛機外面的空氣與回收循環的空氣混合在一起的。 飛機外面的氣體是怎麼引到機艙內的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