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現代職場電視劇中,我們偶爾會看到類似的橋段:
當主角或重要的角色工作得不開心,或被奸詐的同事或上司陷害時,他們都會非常霸氣地怒斥對方說:「現在我不幹了!不是你炒我魷魚,而是我炒你魷魚!」
在我還未踏入社會以前,會覺得這類情節非常爽,很替該角色感到解氣;然而當我踏入社會後,卻發現其實少有人真的有能力在工作得不快樂時,說辭職就辭職。
當中的原因,我想不少人都能猜到,那就是人得為了生活(存)而忍氣吞聲。但在我看來,這只是表面原因,問題背後其實還潛藏這三個問題:沒有穩固的財務安全網,沒有足夠多的能力,以及沒有正確的工作心態。
想要離職轉換工作環境,金錢一定是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畢竟沒有足夠的存款,人就很難在離職後度過短暫的失業期,直到找到新工作為止。如同《你永遠有更好的選擇》一書所說:人一旦缺乏存款,就等於缺乏生活選擇權。
我本身就有這種經歷。
在大學畢業後,我因為某些私人原因只能選擇從事自由業工作,但老實說,我並沒有特別喜歡這份工作。然而,由於當時的自己沒有存款或其他收入,加上母親又在催促我趕緊賺錢,無奈之下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做。
所幸的是,我付出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在入行不久後就開始接到了許多案子,開始能夠穩定賺取收入。但這次的職涯開荒經驗卻讓我體認到:當一個人沒有穩固的財務安全網時,通常都只能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因此,如果你想在將來有能力離職,或至少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建議你現在就要開始累積你的「硬性資產」,也就是現金存款、股票等任何實質資產,幫助自己累積生活選擇權。
記得,沒有存款你就沒有選擇的權利,這是現實的問題,也是任何人在任何年齡段都要克服的問題。如果你討厭現在的工作並想要逃離,那麼就趕緊準備你的硬性資產,讓自己有底氣遞出辭呈。
除了財務安全網以外,一個人的能力圈大小,也會決定他的離職底氣。
據我觀察發現,人之所以無法離開討厭的工作,有時不只是因為缺乏存款,更是因為沒有能力——沒有能力選擇其他就業機會,沒有能力在其他地方養活自己。
這種體悟也是我從事自由業時所收穫的。
在當自由工作者的初期,我是運用文化上的優勢(我是馬來西亞華裔喔!),透過中英文翻譯的能力來接取翻譯的案子。但當時的我很快就意識到,如果我只有單一的賺錢能力,是很難再增加更多的收入的。畢竟我得面對一個事實:當時我只是這一行的菜鳥,行業內總有人比我更早入行、比我做得更好,我很難跟這些前輩競爭客源。
那麼我是如何克服這個問題的?當時我還沒接觸到《步步為贏》這本書,但書中有個概念總結了我當時的做法:不要在對方的強項上試圖打敗對方。
簡單說,我制定了一個策略:有意識地擴大自己的能力圈,透過不同的能力來賺取更多收入。具體而言,我規劃每當完成了一件案子後,就會從該案子的薪酬中抽取10%的資金作為學費,在課程平台上購課學習新的技能;一旦將該項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後,我就用那項技能去賺取收入。
後來,這個策略持續湊效,不僅讓我掌握了不同的能力,也讓我累積了更多的收入來源。
簡言之,你的能力圈大小決定了你離職的權利。你在日常中不僅要有意識地存錢,保留更多生活選擇權,更要主動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從而加速累積更多選擇的權利。
說來,第三個讓人無法離職的問題最教人無奈,那就是人因為討厭工作,而陷入了我所謂的「職場無賴」的陷阱。這些人通常抱有受害者心態,認為既然工作得不快樂,那麼就索性在工作上耍廢,而不是去尋覓其他發展的道路。
此外,由於他們抱有受害者心態,每當在工作上面臨挫折時都不會承擔責任,而只是會逃避責任;不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指責問題是別人造成的;不會動手修正問題,而只會動嘴抱怨。
若你此刻隱約覺得自己有這種心態,就要立即改正過來,因為受害者心態是不會讓你的人生變好的。抱怨、裝可憐、總是認為別人有錯自己沒錯,只會讓你的成長停滯,無法看清自己也有必須改善的一面。要知道,人生中的任何問題,自己總有部分的責任。如果你不能承擔這些責任並更正自己,就不會獲得更好的生活與人生。
所以,你要從受害者心態轉變成主動積極的心態,不要再做「職場無賴」。你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停止抱怨、停止怨恨事情,然後去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以精進自我,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如此,你的財富與技能才會增加,讓你更進一步掌握更多的生活選擇權,讓你真正有能力離開討厭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說來,一個人無法離開討厭的工作原因當然不只這些,但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缺乏選擇的權利。我在上述提到的三個問題,目的是想幫助你意識到自己目前遭遇的阻礙,並且找到克服這些阻礙的方法。
記得,你的金錢、能力、心態,都是影響你能否離職的原因。透過調整這三個面向,希望你能夠重拾職涯規劃的主動權,讓自己工作得更開心,人生過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