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個孩子「趕出家門」—《媳婦的辭職信》|閱讀筆記 ft.北漂族的另類心聲「獨立就是最大的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認為作為一個成人最基本的,是要能負擔自己吃、穿、住的需求。生活所需的物品要自己賺錢買,自己要吃的飯也自己做。做為一個成人得在經濟上、心理上、身體上獨立並對自己負責。」

《台北女子圖鑑》中的戰南北鬧得沸沸揚揚,雖然並非如同該劇的女主角一樣出身台南永康。但身為台南隔壁縣市的高雄人,應該也可以說幾句北漂的心得。

raw-image

但是,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探討「北漂」跟「獨居」的生活。

「台北居,大不易」,但「獨立」又何嘗不是「最大的自由」呢?

IG:@lydiabooksday

IG:@lydiabooksday

《媳婦的辭職信》

作者:金英朱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09/27

《媳婦的辭職信》於2018年出版時,出版社搭上《82年生金智英》電影上映的風潮,狂推《媳婦的辭職信》。

不過事實上這本書的內容跟《82年生的金智英》有很大的差別。

來源:網路

來源:網路

向孩子提出辭呈

作者為婚姻貢獻二十幾年、生下兩個孩子、侍奉公婆,甚至對於丈夫的出軌隱忍多年。

直到有一天她覺得不堪負荷,決定向公婆提出「辭呈」。

作者除向公婆提辭呈外,也跟自己的孩子說「要暫時卸下母親」的職務。

將兩個孩子「趕出家門」

作者向自己的孩子說「要暫時卸下母親」的職務,希望已經成年的兩個孩子可以搬出家裡,自己出外租房。

但因事發突然,她會提供押金跟前幾個月的房租當作贊助。
(*補充:看Fion的YouTube提過韓國租房的「保證金」制度跟台灣不同,台灣通常是收兩個月的房租當作押金,但韓國保證金金額可能是十幾個月的房租。)

作者兒子本來就有搬離家裡的打算所以很感謝媽媽的贊助,非常開心的拿著補貼的房租跟保證金搬離家裡。

但女兒卻對作者哭著說「我不要離開家裡」、「我不敢一個人住」

因為我很軟弱,所以希望妳剛強

大部分的臺灣家長,多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待在家裡越久越好。除非不得已(比如去外地工作、求學),不然都希望小孩可以繼續住在家裡。

但作者是採取完全不同的做法,除了將督促兒子搬離家中之外,更是將女兒「趕出家門」

她如此狠心地把自己的女兒趕出家裡,就是因為當年的自己太過軟弱、無法獨立自主。

在作者的成長過程中,她總以為女性本來就是得依附男性存在。嫁人就是得聽從丈夫的話、結婚就得侍奉公婆,過年過節都要作為長媳為家裡做牛做馬,懷孕挺著大肚子也得蹲在地板上準備中秋節的煎餅。

即使長媳的身分十分辛苦、即使丈夫在她懷孕第二胎時出軌,因當年的她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沒有經濟基礎,她不敢貿然離開家裡。

許多人總說「男生要窮養、女生要富養」。

而作者說,她當年因為沒有能力以及害怕與恐懼,使她錯失許多的機會。

如今,她不希望女兒重蹈覆徹,走上跟她當年的道路。

「剛開始聽到必須離開家獨立生活時,是那樣的沉重,好像從此自己就得背負起全世界一樣。沒想到,真的搬出去之後,她很快就接受了獨立生活這件事情。女兒跟我說在要獨立生活之前,雖然還是感到害怕,但同時也充滿興奮和期待。」

「狠心」的母親

也許很多人會說,倘若作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當一面,未必要使用「趕出家門」這種極端的手法,特別是對於女兒也是這麼做。

作者回答,自己兒子本來個性就還蠻獨立的。但女兒依賴心比較重,為了培養女兒的獨立自主,曾經試過把女兒送去海外遊學幾個月。

剛從海外遊學回來的女兒確實變得很獨立、也因見識到外面的世界而出現了改變。

但回到韓國家中生活一段時間後,又變回原樣。這才讓作者下定決心,必須將孩子趕出家門、逼迫她趕快長大。

當孩子搬離家裡後

作者「逼迫」小孩搬出去,過一陣子女兒跟作者說:「獨立生活之前那段時間是一個『轉換期』」。

「想到要去過從沒想過的生活就很害怕,一心想著逃避的方法。等慢慢接受現實之後,那些害怕變成了好奇心和勇氣。」

女兒搬離家裡後,常常會打電話給作者,從一開始的擔憂煩惱、到後來的興奮與好奇。作者也感到十分的欣慰,她意識到能夠獨當一面、經濟自主的女兒,不會像她當年一樣在婚姻中、在家庭中受到委屈卻不敢離開。

因為她相信 — 女兒已經有了能夠獨立自主、堅強面對的準備

後記:搬家無數次的北漂仔

雖然書名是《媳婦的辭職信》,但我對於作者描述讓女兒搬家、逼迫自己的孩子獨立長大的段落感到非常的感同身受。

北漂將近七年,這段時間我總共搬了八次家、住了六個房子。

有許多地方都住不到一年,有時候是被迫、有時候是不得已而搬家。

第一、二次對於搬家的感覺還好,總覺得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搬家次數一多,一方面練就快速打包的能力、一方面更是對於「家」的渴望。

總會想⋯⋯「什麼時候,我可以不用再搬家?」

搬家的痛苦很難用言語形容,是有種如浮萍般的漂浮感。你會覺得在這個地方沒有根、沒有可以駐足的立足點。

推薦另外一本書,寫出了北漂族的心聲:
「三十幾歲的搬家,一點也沒有比較不徬徨」—《入境大廳》陳偉棻|閱讀筆記

然而,不斷地遷徙固然辛苦,但是不得不說這是對於獨立自主的一種挑戰,也是一種磨練。

張妙如(aka本人心靈導師)曾經說:

「獨立就是最大的自由」⁡

自己獨居能夠培養很多技能,能夠修水電、抓漏水跟跳電,亦能夠快速的在短時間打包各項物品、分類先後順序。(親戚曾說我打包東西看起來就很有經驗)

更重要的是,我很清楚的明白,身為北漂多年的獨居仔—在這些年來,「我能夠做為一個成人得在經濟上、心理上、身體上獨立並對自己負責」

北漂絕非易事,從南部上來臺北的衝擊並非南北文化的差異。而是脫離了家中的舒適圈,凡事都要自己來。當租房出問題、大半夜外面有人大吼大叫的時候,全部都得靠自己想辦法。

Yoora Jung

Yoora Jung

 Michelle

Michelle

Yoora Jung畢業Vlog 跟 Michelle 超好看的「Living Alone Diaries」

我很喜歡的Youtube Yoora Jung或是Michelle Choi,他們都是上大學就搬離家裡了。Michelle雖然大學畢業從事自由業、並不需要往返公司通勤,但她仍然選擇住在離加州家中幾千公里遠的紐約;Yoora大學畢業搬回加州一段時間後,就選擇在外面找公寓搬出來住。

對他們而言,搬離家裡是這麼理所當然又毫無困難的事情。

剛搬離家裡的時候,我時常心唸唸如果能夠回南部工作、住家裡該有多好。

如今回頭檢視自己北漂七年多的生活,我必須說—當我北漂獨居幾年後,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自己。

搬離家裡、獨自居住的幾年,學著與自己對話、學著處理自己的情緒。身為內向者,我非常需要自己的空間來面對自己,在自己的空間舔食傷口。固然有孤獨的時候,但更多是與自己溝通、理解自己的時刻。

與家中斷開連結,保持一定的距離,我覺得才是真正的成長。

最後我想說,北漂固然辛苦,但這種成長的經驗是用金錢換不來的。

希望所有北漂的人,都能夠將寶貴的經驗轉換成成長的養分。共勉之!

*目前人生邁入下一個階段,已結束一人獨居的生活惹

歡迎大家追蹤我的閱讀帳號(IG:@lydiabooksday),不定期分享閱讀心得

raw-image


如果喜歡我的閱讀心得或教學,歡迎按下「愛心」支持與轉發
也歡迎用一杯咖啡錢贊助我🫶🏻
可以追蹤/Follow我,本專欄會持續撰寫閱讀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避難所
50會員
46內容數
培養閱讀的習慣就是為你自己構建一座避難所,讓你得以逃離人世間幾乎所有痛苦與不幸
閱讀避難所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2010年代開始,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急遽惡化,憂鬱症、焦慮症、自我傷害和自殺的比例急遽上升,成為全球化現象。這本書還沒出版的時候,我就已經在關注了。很高興台灣有出版社引進,這個現象跟議題越來越重要、影響也越來越大。
Thumbnail
2025/03/31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2010年代開始,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急遽惡化,憂鬱症、焦慮症、自我傷害和自殺的比例急遽上升,成為全球化現象。這本書還沒出版的時候,我就已經在關注了。很高興台灣有出版社引進,這個現象跟議題越來越重要、影響也越來越大。
Thumbnail
2025/03/30
去年過年前買了手機型電子書閱讀器Boox Palma,當時立誓不會再買!! 但隨著彩色電子書閱讀器推陳出新,讓我心癢癢,真的很想要一台彩機啊!! 要什麼尺寸的彩機讓我很猶豫,於是在限動發文問大家的意見。 最後入手Boox Note Air 4C(10.3吋)電子書閱讀器開箱,還順便推廣《姊嫁物語》
Thumbnail
2025/03/30
去年過年前買了手機型電子書閱讀器Boox Palma,當時立誓不會再買!! 但隨著彩色電子書閱讀器推陳出新,讓我心癢癢,真的很想要一台彩機啊!! 要什麼尺寸的彩機讓我很猶豫,於是在限動發文問大家的意見。 最後入手Boox Note Air 4C(10.3吋)電子書閱讀器開箱,還順便推廣《姊嫁物語》
Thumbnail
2025/02/24
《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by 莎拉.奈特 我覺得這本書是脫口秀版的《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人都很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或者說整個東亞社會的環境就是團體意識至上,很擔心自己會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卻一點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對我們造成麻煩。 ⁡這時候就需要拿出「管他去死」氣魄!!!
Thumbnail
2025/02/24
《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by 莎拉.奈特 我覺得這本書是脫口秀版的《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人都很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或者說整個東亞社會的環境就是團體意識至上,很擔心自己會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卻一點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對我們造成麻煩。 ⁡這時候就需要拿出「管他去死」氣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離家,需要的除了計劃、財政、簽證、一切過程上的安排之外,最重要的是勇氣。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兒有此股勇氣,我倆也不甘後人。觀察着夫家長輩多年加上我祖母和太婆也因戰亂多番流離,我突然看懂:「太婆七十歲和太公及幾個兒女移民美加廿多年再獨自一人回流香港和奶奶住;作古的太嫲當年堅持把老爺送上大洋船航行整月往澳洲
Thumbnail
離家,需要的除了計劃、財政、簽證、一切過程上的安排之外,最重要的是勇氣。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兒有此股勇氣,我倆也不甘後人。觀察着夫家長輩多年加上我祖母和太婆也因戰亂多番流離,我突然看懂:「太婆七十歲和太公及幾個兒女移民美加廿多年再獨自一人回流香港和奶奶住;作古的太嫲當年堅持把老爺送上大洋船航行整月往澳洲
Thumbnail
《媳婦的辭職信》作者:金英朱 作者向公婆提辭呈,也跟自己的孩子說「要暫時卸下母親」的職務,將兩個孩子「趕出家門」。女兒對作者哭著說「我不要離開家裡」、「我不敢一個人住」。 雖然書名是《媳婦的辭職信》,但我對於作者描述讓女兒搬家、逼迫自己的孩子獨立長大的段落感到非常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媳婦的辭職信》作者:金英朱 作者向公婆提辭呈,也跟自己的孩子說「要暫時卸下母親」的職務,將兩個孩子「趕出家門」。女兒對作者哭著說「我不要離開家裡」、「我不敢一個人住」。 雖然書名是《媳婦的辭職信》,但我對於作者描述讓女兒搬家、逼迫自己的孩子獨立長大的段落感到非常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身為一個擁有女兒的母親,我能深刻感受到同為女性的共感能力,時常我心裡想講的話都能被女兒精準完整說出,在我疲累的時候也總能貼心地表達感謝與安慰,這不僅是母女連心的證明,更是身為女人獨有的纖細敏感。 然而,母親與女兒終究是獨立的個體,在女兒年齡增長及生活經驗拓展之後,母女之間對於許多事物的看法不再相同,
Thumbnail
身為一個擁有女兒的母親,我能深刻感受到同為女性的共感能力,時常我心裡想講的話都能被女兒精準完整說出,在我疲累的時候也總能貼心地表達感謝與安慰,這不僅是母女連心的證明,更是身為女人獨有的纖細敏感。 然而,母親與女兒終究是獨立的個體,在女兒年齡增長及生活經驗拓展之後,母女之間對於許多事物的看法不再相同,
Thumbnail
【媳婦的離職信:在婚姻裡我選擇不當媳婦,勇敢抛下婆家束縛後,奇蹟竟一一出現】 作者: 金英朱 譯者: 劉小妮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09/27 這是一本乍看以為會是八點檔... 然而其實這是一本結合自身經驗,很棒的身心靈整合分享,特別是在心理學及夢境分析部分。不管你是從男性角度還是女
Thumbnail
【媳婦的離職信:在婚姻裡我選擇不當媳婦,勇敢抛下婆家束縛後,奇蹟竟一一出現】 作者: 金英朱 譯者: 劉小妮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09/27 這是一本乍看以為會是八點檔... 然而其實這是一本結合自身經驗,很棒的身心靈整合分享,特別是在心理學及夢境分析部分。不管你是從男性角度還是女
Thumbnail
據說書上市時在韓國引起相當大的討論,可能是因為韓國的傳統觀念比台灣來得根深蒂固,原以為書中會提到公婆有多難相處、多機車之類,但卻相反的馬上就接受媳婦遞過來的辭職信,既然這麼開明,為什麼不能早點溝通呢?是因為不敢開口,深怕被親友甚至自己的父母認為不孝嗎?而書中大概也只對周遭的人所表達的不滿和責難用三言
Thumbnail
據說書上市時在韓國引起相當大的討論,可能是因為韓國的傳統觀念比台灣來得根深蒂固,原以為書中會提到公婆有多難相處、多機車之類,但卻相反的馬上就接受媳婦遞過來的辭職信,既然這麼開明,為什麼不能早點溝通呢?是因為不敢開口,深怕被親友甚至自己的父母認為不孝嗎?而書中大概也只對周遭的人所表達的不滿和責難用三言
Thumbnail
我曾經是一個因為不想分享自己的物品給弟妹而被父親稱之為「自私」的孩子,也是一個違背擲筊結果而毅然決然離職的「自私」女兒,卻也因為勇於踏出舒適圈而讓我與先生牽起了緣分,進而步入婚姻成為了人妻與人母。 一直以來,我以獨立自主的女性自居,也始終認為自己應該完美詮釋了「愛自己」三個字,沒想到才翻開這本書就被
Thumbnail
我曾經是一個因為不想分享自己的物品給弟妹而被父親稱之為「自私」的孩子,也是一個違背擲筊結果而毅然決然離職的「自私」女兒,卻也因為勇於踏出舒適圈而讓我與先生牽起了緣分,進而步入婚姻成為了人妻與人母。 一直以來,我以獨立自主的女性自居,也始終認為自己應該完美詮釋了「愛自己」三個字,沒想到才翻開這本書就被
Thumbnail
身為「媳婦」、「妻子」或「媽媽」的妳們,過的還好嗎?
Thumbnail
身為「媳婦」、「妻子」或「媽媽」的妳們,過的還好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