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by 莎拉.奈特

副標:活出理想人生的身心靈清理法則

原文: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NOT GIVING A F*CK

出版社#遠流

我覺得這本書是脫口秀版的《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人都很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或者說整個東亞社會的環境就是團體意識至上,很擔心自己會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卻一點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對我們造成麻煩。

這時候就需要拿出「管他去死」氣魄!!!

為什麼要管「管他去死」

其實在看這本書以前我以為歐美社會是比較偏個人主義,而不是像東亞社會是團體意識比較高。

但是從作者的經歷來看歐美社會其實很注重人際關係,職場的人際關係或是朋友生小孩要送禮,或是朋友邀請要去參加派對等等。作者有時候不想去,但卻迫於壓力不得不去,然後把自己搞得很焦慮很疲累。

另外在工作上,他也常常被要求要做很多超出自己職務範圍的事情,但做這種事很努力很拼命,希望可以達到主管的要求。

久了就會感到疲累,忍不住想大喊「管他去死」!!但到底要怎麼做呢?

幹捨離!

斷捨離,是整理自己的空間、讓環境更好。

幹捨離,是整理自己的情緒、使身心更好。

比如說拒絕自己不想要的交際、拒絕超出職務範圍的工作等等。

但幹捨離不是讓你變成一個雞掰人(就是那種推事情什麼都不做的人,或者是完全沒有朋友的人),幹捨離是讓你保持禮貌的拒絕,而不是直接掛斷電話。

(我覺得這個很難,需要練習)

感受與看法的不同

我覺得作者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那就是感受與看法的不同

我以前有類似經驗,但是看這本書我才想到「啊!原來就是感受與想法的不同」。

用自身經驗舉例,比如說我曾經遇過朋友A問我可不可以借用我的證件去辦一些事情。

雖然是好朋友,我也信任他….

但是我不會隨便出借我的個人證件(這是個人原則)。

朋友:「我真的很需要那個東西,拜託啦!可不可以借我??我真的不會怎樣」

我內心有過掙扎,當對方連「好朋友」都搬出來了,不借他好像不信任他、好像不顧朋友交情。

我:「對不起,我很信任你,也很在乎你,但是我沒辦法出借我的證件,這是我的個人原則。」

我很在乎朋友的「感受」,所以我很誠懇的表達為何我不願意,也很有耐心的向他說明。

可以感覺朋友A不太爽,事後有另外一共同朋友B跟我說「欸!某某某說你都不幫他?」我:「我有跟他說明為什麼跟我的個人顧慮」

朋友B:「他說你都不信任他。」

我:「我沒有不信任他,但那是我的個人原則」

我:「還是你可以幫他?」(朋友B就閉嘴了😌)

正如同作者說的,「感受」與「看法」並不同。

我在乎朋友A的感受,所以我很誠懇的向他說明,並告知他為何我沒辦法出借自己的證件(我要是不在乎就直接拒絕了)

但朋友A的看法,就不是我的範圍了!他覺得不高興不開心,或者說講白點,他要怎麼想,我控制不了😌😌

管他去死就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在乎的事情越多、煩惱的事情越多,人就越焦慮。

我今年最推薦的書(年底前一定會寫書評)—#我可能錯了 的作者比約恩所說

「當你什麼都想控制,你就是不自由的;反過來說當你意識到什麼都無法掌握,你就是自由的」。

或者用這本書來說—當你意識到很多事情都是「管他去死」後,你就擁有「人生最大的自由」。

我曾經很在乎,我很在意自己手上的專案能不能如期完成,可是很多事情都不是我能夠掌握的。

當我學會「管他去死」,放下很多的事情後,就擁有人生最大的自由😌😌

很有趣的書,推薦給大家~~

歡迎大家追蹤我的閱讀帳號(IG:@lydiabooksday),不定期分享閱讀心得

raw-image



avatar-img
43會員
43內容數
培養閱讀的習慣就是為你自己構建一座避難所,讓你得以逃離人世間幾乎所有痛苦與不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閱讀避難所 的其他內容
《要不要生小孩?:給那些不確定是否、何時或如何成為父母的人》by 喬丹‧戴維森 到了一定年紀,身邊的朋友開始結婚生小孩。而我們也開始遇到開始做決定,那就是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生小孩。這本書比較適合內心已經有決定,但還是有點稍微猶豫的人,幫助了解你做出最後的決定時所會面臨到的狀況。
⁡ 《麵包&奶油(Bread & Butter)》 作者: 芦原妃名子 是Threads上一排人都推薦的漫畫,讓我產生共鳴、使我想看的原因,是有一則留言說:「《麵包與奶油》是25歲以上的女性看了會很有感覺的漫畫」。
《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作者: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ård) 挪威國民作家的自傳式小說!!號稱每個挪威人家裡都有一本的小說!必須說,這本小說倘若沒有吳明益老師的導讀,可能我完全看不下去,我只覺得挪威人的口味真奇怪....
《正常人的條件》 先說….開頭第一章我腦袋是滿滿的「蛤?我到底看了什麼???」想棄書但又想說再看一下下好了…再看一下下好了….然後就莫名其妙整本都看完了!!這本書獨特的隱喻,讓人深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好好做人」。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中,究竟是追求成為人還是追尋動物的自由?
「不知為何,在珍.奧斯汀之後,一個女人承認她多麼孤獨、多麼強烈想要成為傳統家庭的一份子,已經變成丟臉的事情。」《也許該試著丟掉妳的「完美男」清單》 by Lori Gottlieb,關於四十一歲女性對於何為幸福婚姻的探索,以及「夠好」的心態如何引領她找到完美男。
從韓國作者的視角出發,探討芬蘭人如何看待二手商品。從個人經驗分享與芬蘭的歷史背景出發,描述二手商店的多樣性及其對環保的影響。經歷戰後貧窮,芬蘭人對物品的看法也隨之轉變,形成二手商品的新價值觀。文章還分享自己在二手商品交易中的趣事,反映出二手商品如何促進物品的循環與再利用。
《要不要生小孩?:給那些不確定是否、何時或如何成為父母的人》by 喬丹‧戴維森 到了一定年紀,身邊的朋友開始結婚生小孩。而我們也開始遇到開始做決定,那就是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生小孩。這本書比較適合內心已經有決定,但還是有點稍微猶豫的人,幫助了解你做出最後的決定時所會面臨到的狀況。
⁡ 《麵包&奶油(Bread & Butter)》 作者: 芦原妃名子 是Threads上一排人都推薦的漫畫,讓我產生共鳴、使我想看的原因,是有一則留言說:「《麵包與奶油》是25歲以上的女性看了會很有感覺的漫畫」。
《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作者: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ård) 挪威國民作家的自傳式小說!!號稱每個挪威人家裡都有一本的小說!必須說,這本小說倘若沒有吳明益老師的導讀,可能我完全看不下去,我只覺得挪威人的口味真奇怪....
《正常人的條件》 先說….開頭第一章我腦袋是滿滿的「蛤?我到底看了什麼???」想棄書但又想說再看一下下好了…再看一下下好了….然後就莫名其妙整本都看完了!!這本書獨特的隱喻,讓人深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好好做人」。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中,究竟是追求成為人還是追尋動物的自由?
「不知為何,在珍.奧斯汀之後,一個女人承認她多麼孤獨、多麼強烈想要成為傳統家庭的一份子,已經變成丟臉的事情。」《也許該試著丟掉妳的「完美男」清單》 by Lori Gottlieb,關於四十一歲女性對於何為幸福婚姻的探索,以及「夠好」的心態如何引領她找到完美男。
從韓國作者的視角出發,探討芬蘭人如何看待二手商品。從個人經驗分享與芬蘭的歷史背景出發,描述二手商店的多樣性及其對環保的影響。經歷戰後貧窮,芬蘭人對物品的看法也隨之轉變,形成二手商品的新價值觀。文章還分享自己在二手商品交易中的趣事,反映出二手商品如何促進物品的循環與再利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別人給的安全感,來自於別人,不在你控制之內, 別把愛自己的責任交付出去, 信任自己、接納自己、給自己支持和保護, 你是自己最溫柔寬廣的歸屬,最堅定穩固的靠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你的人生,你才是擁有自主權的人, 當你看到自己一路走來,對自己感到榮耀與珍惜, 你才會有力量站起來,有勇氣跨出去,有自信去發展,並且有餘韻享受人生。
Thumbnail
褒貶由人;我再也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 我怎麼活,關你什麼事? 你不滿意我,又關我啥事? 如果你看我不順眼,請離我遠一點,我沒有興趣聽你廢話。 如果你看我順眼,也許我們可以交個朋友; 如果咱們有緣,就陪伴彼此走一段路; 如果我們人生一直順路,也許可以陪伴彼此走一輩子!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能夠在
Thumbnail
前幾年有本很熱門的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強調了勇敢地做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而,有些人卻將重點放在「做自己」上,甚至扭曲了這個概念... 這本書的讀者群有一部分是對他人感受較敏感的朋友(或說同理心過於氾濫),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會不會對他人
Thumbnail
你活在他人期望裡,卻無法自拔嗎?請放下那些不重要、無須在乎的人,好好活在自己的期望裡吧!
你就是你,永遠不必跟任何人解釋自己。看別人的眼色,不如做自己的本色。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培養敞開的生命態度和生活作為,以及培養信念、感恩和內在的清晰度的重要性。表達了成為吸引他人和周遭事物的中心,並實現完整表達自己的力量。
不管別人的嘴,守好自己的心。人這一生想要活得自在,就要有些「關我什麼事」的勇氣。
少花時間取悅別人,多花時間經營自己,做人不僅要堅強,凡事都要靠自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別人給的安全感,來自於別人,不在你控制之內, 別把愛自己的責任交付出去, 信任自己、接納自己、給自己支持和保護, 你是自己最溫柔寬廣的歸屬,最堅定穩固的靠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你的人生,你才是擁有自主權的人, 當你看到自己一路走來,對自己感到榮耀與珍惜, 你才會有力量站起來,有勇氣跨出去,有自信去發展,並且有餘韻享受人生。
Thumbnail
褒貶由人;我再也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 我怎麼活,關你什麼事? 你不滿意我,又關我啥事? 如果你看我不順眼,請離我遠一點,我沒有興趣聽你廢話。 如果你看我順眼,也許我們可以交個朋友; 如果咱們有緣,就陪伴彼此走一段路; 如果我們人生一直順路,也許可以陪伴彼此走一輩子!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能夠在
Thumbnail
前幾年有本很熱門的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強調了勇敢地做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而,有些人卻將重點放在「做自己」上,甚至扭曲了這個概念... 這本書的讀者群有一部分是對他人感受較敏感的朋友(或說同理心過於氾濫),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會不會對他人
Thumbnail
你活在他人期望裡,卻無法自拔嗎?請放下那些不重要、無須在乎的人,好好活在自己的期望裡吧!
你就是你,永遠不必跟任何人解釋自己。看別人的眼色,不如做自己的本色。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培養敞開的生命態度和生活作為,以及培養信念、感恩和內在的清晰度的重要性。表達了成為吸引他人和周遭事物的中心,並實現完整表達自己的力量。
不管別人的嘴,守好自己的心。人這一生想要活得自在,就要有些「關我什麼事」的勇氣。
少花時間取悅別人,多花時間經營自己,做人不僅要堅強,凡事都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