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和諧」?:讀《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首刊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是我看過最深入淺出、既嚴謹又能讓一般大眾明瞭的好書之一。並且,即使讀者是已經接受過哲學訓練的學生甚至專家,讀了這本書後,肯定也能裨益良多。本書清晰的論述、精彩的識見與化繁為簡的文字功力,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本《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的主題,是「不同哲學家對於自然科學的觀點」。它從不同哲學家對「自然科學」的定位來切入,清楚的介紹了古希臘以降至於現代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哲學系統的特色。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那就讓我們先從書名談起。

同樣的現象,不一樣的思路:談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

對大多數的現代人而言,水變成冰當然首先是一個「科學」的問題。在自然科學的視角,我們被建議去思考一件事情(像「水變成冰」)是「如何」(how)發生的;我們觀察一件事情的發生依賴於哪些相關條件(如密度、壓力等等),並且意圖探究出是什麼供給了此現象發生的「動力」(如溫度的下降)。那麼,怎麼又說「水變成冰」是一個哲學問題呢?

首先,針對同一個對象,不同的學科可以有不同的探究方式,譬如:一個蘋果我們可用生物學的角度來研究,研究蘋果有別於其他生物的基因、特徵與生長方式;也可以從醫學的視角研究,探討吃下蘋果對於人或其他動物的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甚至還可以用物理學的方式來研究,觀察這顆蘋果被丟出去之後的移動速率。

同樣的,「水變成冰」或許也能用科學以外的方式來探討。而這樣的探討若是成立,便可以開啟我們對同一個習以為常的現象,之哲學的理解。於是,「水變成冰」就可以變成一座大門,成為長久在義務教育中熟習於「自然科學」的學生們(和他們長大後所成為的社會人),一個開啟哲學思考的起點。

哲學是討論「整體性」的學問:從號稱是「世界上第一位哲學家」的泰利斯談起

讓我們從被稱為是「古希臘的第一位哲學家」的泰利斯談起。

泰利斯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水是萬物的本原。」這句話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解釋;但很明顯的,泰利斯說的「水」、能夠作為萬物本原的「水」,應當不是現代自然科學所說的「水」。因為自然科學所說的「水」,應該擔當不起作為萬物本原的重責大任。從這一點,便可以清楚的看出哲學與自然科學思考方式的差別。

根據本書的理解,泰利斯所說的「水」,指的其實是萬物的「形式」。水能夠在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狀態之間變動,而這三種狀態,又可以用來描述世上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說,泰利斯說的「水是萬物的本原」,並不是宣稱說宇宙萬物在時間上,都是由「水」變化而成的;而是認為「水」所指示出的三種狀態(固、液、氣),可以作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共通形式」。

基於這樣的分別,我們可以更清楚的劃定「自然科學」與「哲學」之間的界線。如果說,自然科學探討的是個別現象變化的規則,以及提供這一變化的動力來源(原因);那麼,相對的,哲學討論的則是「整體性」,哲學追問的是「現象本身」的共通原理。例如:自然科學探討蘋果的變化、水的變化、銀河系的變化等不同種類的變化;但哲學追問的卻是「變化本身」是什麼,「變化之為變化」有什麼意義的問題。這兩門學問的討論方式雖然不同,但卻不是互相對立的;甚至,把這兩種思考綜合在一起,應當能幫助我們更完整、更持平的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以及增進我們對個別現象的瞭解。我認為:這也就是即便是在科學盛行的今天,哲學,卻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與價值的理由。

結語

讀完了這本《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作者群對於不同的哲學系統,從「在他們的知識體系中,如何定位自然科學?」的角度,精彩的發現了許多新的可能解釋,增進了讀者(不論是一般大眾或是學院中人)對於這些哲學系統的理解。

然而,這樣充滿識見而清楚的論述,也引發了一點遺珠之憾:那就是在本書中,並沒有讀到作者群自己對於「自然科學」的看法。因為的確,用如此縝密的思考去進行哲學史研究的作者,他自己對於「自然科學」的哲學見解,也是十分令讀者好奇的。不過,或許這樣限定於分析前人思想的寫作方式,是為了維持主題的清晰與一貫,讓讀者能夠更容易的進入與理解。所以,本書這樣的寫作策略也是合理的。那麼,就讓我們在讀完這本《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之後,再繼續期待「哲學新媒體」下一本推出的好書吧。

圖片來自Unsplash,由Long Ma提供,特此致謝

2023/08/18

avatar-img
67會員
140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薩依德的《文化與帝國主義》,是一本細膩的蒐集、解讀許多資料的著作,對於「文化」與「政治」的關係,以及從十八世紀「小說興起」時代持續到現代的「帝國主義」的構造,帶來了非常豐富的啟發。
原來,畢業之前在大學裡面忙著讀嚴肅的、須要專注理解的書籍的我,也在依賴這樣的忙碌,來調節自己的生活。一旦離開了那樣的生活和環境,我的疲憊很快就反噬了我。
在對立與戰爭的局勢中,也有憐憫、共情、和愛的可能嗎?
透過理解這些「胡適在台灣」的內容,我們或許更能夠了解到:在一個噤聲的時代,有理念的人、對現況看不下去的人,可以怎麼合理的、更好的發揮他的影響力;但又試圖不為自己和他人招來政治上的災難?
薩依德的《文化與帝國主義》,是一本細膩的蒐集、解讀許多資料的著作,對於「文化」與「政治」的關係,以及從十八世紀「小說興起」時代持續到現代的「帝國主義」的構造,帶來了非常豐富的啟發。
原來,畢業之前在大學裡面忙著讀嚴肅的、須要專注理解的書籍的我,也在依賴這樣的忙碌,來調節自己的生活。一旦離開了那樣的生活和環境,我的疲憊很快就反噬了我。
在對立與戰爭的局勢中,也有憐憫、共情、和愛的可能嗎?
透過理解這些「胡適在台灣」的內容,我們或許更能夠了解到:在一個噤聲的時代,有理念的人、對現況看不下去的人,可以怎麼合理的、更好的發揮他的影響力;但又試圖不為自己和他人招來政治上的災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宇宙學與哲學之間的交匯,深入分析存在主義宇宙學如何揭示宇宙存在的意義以及人類位置的思辯。文章進一步討論形而上學宇宙學的發展,探究宇宙的根本性質及其與人類存在的關係,強調哲學與科學的融合對於理解宇宙及生命意義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些思考,引領讀者重新審視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Thumbnail
📍哲學啟蒙 拜賜父親的啟蒙,幼時成功地引起我對哲學的興趣。 今年年初,無意間發現了由紀金慶老師的節目: 哲學好好玩,於Spotify 收聽。 總共有三季的內容,主題是 “現代性”,哲學家包含了:尼采、班雅明、海德格。 紀老師以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將原本看似艱深的哲學抽絲剝繭,向我們
Thumbnail
📍通勤的煩悶不堪 還記得在職時,國家歌劇院對面的公園,是我每天會經過的通勤路線。 雖是六月,但早晨天氣已是酷暑等級。 柏油路受到無情的炙烈陽光的強力照射,接著由柏油路表層向外蒸發出的難聞熱氣,直衝我的腦門與鼻腔,使得一早就使我的心情委靡不振、心煩意亂。 我不自覺把本來戴在口部的口罩
Thumbnail
結合「哲學」與「自然科學」兩種思考方式,應當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更持平的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以及增進我們對個別現象的瞭解。
價值投資與指數投資,一般人會覺得指數投資背後有各種論文支持,比較科學。價值投資比較會隨著投資人的個人哲學而改變,也不容易學習。 可是換個角度想,指數投資反而像是一種哲學,歷久彌新,不因時間而改變。而價值投資反而像是一種科學,隨著時代的改變或是環境的不同而不斷更新替換。 指數投資理論的立足點在於"
Thumbnail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勵志哲學語錄100句(第一集) 紀律就是想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 紀律不可違。 成功來自日復一日的紀律,日常紀律的累積。 用紀律完成夢想。 只有紀律可以完成夢想。 找到切入點重複紀律直到內化。 紀律是鍛鍊的根本。 紀律決定成敗。 自律中自由。 冰的堅決,火的意志。 平凡的堅持,長久的累積。 可怕的
Thumbnail
希臘時期的占星學設計原理基於柏拉圖哲學和亞里士多德邏輯思想,其基本信念是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並且受到天體的影響。這種思想認為,人類生活在宇宙中的一個微小的環節中,而宇宙是一個有序的系統,這個系統中的每一個部分都對整體產生影響,因此天體的位置和運動對人類和世界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宇宙學與哲學之間的交匯,深入分析存在主義宇宙學如何揭示宇宙存在的意義以及人類位置的思辯。文章進一步討論形而上學宇宙學的發展,探究宇宙的根本性質及其與人類存在的關係,強調哲學與科學的融合對於理解宇宙及生命意義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些思考,引領讀者重新審視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Thumbnail
📍哲學啟蒙 拜賜父親的啟蒙,幼時成功地引起我對哲學的興趣。 今年年初,無意間發現了由紀金慶老師的節目: 哲學好好玩,於Spotify 收聽。 總共有三季的內容,主題是 “現代性”,哲學家包含了:尼采、班雅明、海德格。 紀老師以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將原本看似艱深的哲學抽絲剝繭,向我們
Thumbnail
📍通勤的煩悶不堪 還記得在職時,國家歌劇院對面的公園,是我每天會經過的通勤路線。 雖是六月,但早晨天氣已是酷暑等級。 柏油路受到無情的炙烈陽光的強力照射,接著由柏油路表層向外蒸發出的難聞熱氣,直衝我的腦門與鼻腔,使得一早就使我的心情委靡不振、心煩意亂。 我不自覺把本來戴在口部的口罩
Thumbnail
結合「哲學」與「自然科學」兩種思考方式,應當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更持平的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以及增進我們對個別現象的瞭解。
價值投資與指數投資,一般人會覺得指數投資背後有各種論文支持,比較科學。價值投資比較會隨著投資人的個人哲學而改變,也不容易學習。 可是換個角度想,指數投資反而像是一種哲學,歷久彌新,不因時間而改變。而價值投資反而像是一種科學,隨著時代的改變或是環境的不同而不斷更新替換。 指數投資理論的立足點在於"
Thumbnail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勵志哲學語錄100句(第一集) 紀律就是想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 紀律不可違。 成功來自日復一日的紀律,日常紀律的累積。 用紀律完成夢想。 只有紀律可以完成夢想。 找到切入點重複紀律直到內化。 紀律是鍛鍊的根本。 紀律決定成敗。 自律中自由。 冰的堅決,火的意志。 平凡的堅持,長久的累積。 可怕的
Thumbnail
希臘時期的占星學設計原理基於柏拉圖哲學和亞里士多德邏輯思想,其基本信念是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並且受到天體的影響。這種思想認為,人類生活在宇宙中的一個微小的環節中,而宇宙是一個有序的系統,這個系統中的每一個部分都對整體產生影響,因此天體的位置和運動對人類和世界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