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好書 > 無,生命的最佳狀態 / 用科學方法消除痛苦與不安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鈴木祐  著       吳怡文  譯        方智出版社 

2022.04 初版

左邊那一本. 圖 : 自行拍攝

左邊那一本. 圖 : 自行拍攝



這是本很值得購買,細細閱讀的一本書.

看完書,會對自己思路的覺察與控制有所理解與提升.

有助於理解自己,幫助他人,提升自己.容易閱讀,可畫下自己的重點,重複翻閱理解的一本書.

當初是在YT頻道上看到吳若權推薦而購買的.


如果,你想多認識自己/掌握自己的狀況/即時調整自己的狀況/發揮自己最佳狀況/提升內在的自己...

如果,你想對自己的思維方式有所理解,想了解自己到底是為何有這些念頭出現...

如果,你或你的親朋好友因為煩惱,痛苦而難受,受苦中...


這書題的"無",並不是指什麼都沒有的無.

"無",是指去掉"自我".

去掉自私的我,負面思考的我,偏差情緒/情感的我,去掉習慣自我防衛保護的我,去掉大腦過度思考/眾多憑空編排的我,回復到-->智慧的我.

正面理性思考的我=具智慧的"無我"<無私/無負面情緒/無自我的我>.

這是一種藉著讓自我消失,來擺脫偏差思考和情感桎梏,可以充分發揮理性,同理心,判斷力等能力的狀態.

作者在閱讀過十萬篇以上的科學文獻,消化咀嚼才終於找到的"生命最佳狀態".網友粉絲稱作者為"日本第一文獻宅男".


書中多半是以神經科學和腦科學知識為基礎.

書中先解說我們面對外界,為了生存,本能反應而出現的情緒反應,會感到痛苦的原因,負面情緒所帶來的長時間影響與原因,動物與人類之所以不同的地方,因大腦產生的<自我>所帶來的效應,大腦主動編排故事所造成的虛擬世界,讓人深受其苦,深陷其中.

書中收集了如何釐清自己現況的幾種練習方法,如何接受,臣服,化解抵抗.

佛家所說<止觀>的白話解說--停止與觀察的實際操作多種練習方法介紹,皆是容易執行操作.

所謂的<無>是調控好自我,不被自己的大腦所操控,以智慧面對,並產生幸福度/決斷力/創造力/人情味這些面向的全面提升的最佳狀態,接著會以嶄新角度來應對事物,也對變化有無限包容力,為你帶來全然的自由.

書中的編排以2-3頁為小單元,很容易閱讀理解小單元的重點所在,也有助於理解作者想傳達的訊息.書中收集多個練習方法,幫助讀者從練習中學習新技巧來應對外境.


喔!原來如此 ~~ 看完書後之感想

* 為了生存下去,我們會感到痛苦,但,讓自己更痛苦的是自己的大腦會接連出現的各種"念頭",加強了負面思考和意念,讓我們向自己持續射出第二,第三,第四支箭,最後讓自己更痛苦...所以,有時,若能忍忍...忍過去後,就沒事了.

* 老生常談的"活在當下",真的有用! 但,要常提醒/警覺自己思緒不要胡亂飛飄--讓為過去後悔,為未來擔憂的自己給拉回到此時此刻.把自己"留在當下",痛苦也較不易產生.

* 若是我們"有意識"的讓"念頭"來也讓"念頭"走,就像火車進站,也會離站,只要我們不要"上車",我們還是在車站內,看著火車離開就好,什麼事也不會發生,自然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

* 在我們"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時候,"自我"都會消失.如:專心玩遊戲,動手做手工藝品...難怪有很多人都會喜歡沉浸在自己的興趣嗜好中.

* 大腦會針對周遭狀況及以往的人生經驗而開始編造故事. 例如:我們會因旁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大腦開始想像模擬發生了什麼事,虛擬出一堆不是事實的想法,引導我們去誤會旁人可能是如何想的...很多都是假的.都是空想.是根本不存在的事.

*"接受"現實,主動承認過去的失敗,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放下激動的情緒,就不會變得更痛苦. 接受,讓我們更快從痛苦與困境中走出來.

* 其實,我們是可以做到像切換開關一樣,自由地開啟或關閉自我.


###書中摘要--

你所擔心的事,97%都不會發生.

日常生活中倒楣事,負面情緒強度是正面的3倍;人際關係問題為5-6倍;虐待或意外等戲劇化事件高達20倍以上.

和喜歡的人墜入愛河的幸福感,大約在6個月後會逐漸淡薄,大約3年後就會回到原點.

快樂水庫--意思是人類的喜悅會持續停留在同一位置.不管是手中握有巨款,搬家,或是和心愛的人結合,那份喜悅都非常短暫.

你的大腦具備兩個情感相關機制--

1.討厭的事,會一直記得 2.好事,馬上就會忘記.

幸福感很快就會消失,但痛苦卻以數倍的強度持續存在,所以我們當然會感受到生命的煎熬.<痛苦>似乎是人類精神的本質.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具有科學正確性的事實,無法傳播超過一萬人,但煽動恐懼情緒的假新聞,卻可以傳播超過十萬人之多.這就是原始的心會過度反應的典型實例.

會痛苦是因為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痛苦都是隨機發生,就算智力再高也無法預測.這是<第一支箭>.所有生物都無法逃離伴隨生存而來的根本苦難,只能接受最原始的痛苦.<雜阿含經>將這種不會改變的事實比喻成"中了第一支箭".

"第二支箭",針對痛苦的第一支箭而產生反應的大腦,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念頭,隨之而來表現出心的憤怒,不安,悲傷,不斷對你造成衝擊,痛苦也越來越強烈...不少人會持續以第三支箭,第四支箭射穿自己.

聽到謾罵之後,只要等個6秒鐘,"第一支箭"的痛苦就會過去...當想要的東西擺在眼前,人類大腦會分泌名為多巴胺的快樂賀爾蒙,勾起你的慾望.多巴胺的維持時間大約10分鐘,只要忍過去,你就不會受到欲望的影響,痛苦在"第一支箭"射出後就得以結束.

我們的煩惱,盡是在擔心未來或過去...想像不在眼前的過去與未來的能力,無疑會讓我們深陷煩惱之中.

人類抱持的負面情緒,其實象徵著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憤怒,不安,悲傷這所有情感都有一種功能,那就是讓你知道可能欠缺某種對你而言很重要的東西.

我們人類就是那種會以自我為中心,加強負面思考和意念,最後讓自己更痛苦的生物.

所謂自我並不是常駐於內心的絕對性感覺,也不是控制情感那高高在上的存在,只不過是各種功能的集合體.

很多時刻自我都會消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注意力非常及中時.在放鬆狀態時,自我也幾乎不會出現.當自我消失時,我們的行動並不會有任何問題.


我們所覺察的"現實",大部分都是由大腦所編造出的故事所構成的"虛擬世界".

"故事"乃大腦自動創造的,我們無法控制.我們深信"故事"是唯一的現實,但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人之所以會放大痛苦,是因為大腦以"自我"為起點,將意象延伸到未來或過去的緣故,這正是負面情緒增強的主要原因.人類的煩惱之所以源源不絕,就是因為意識離開"當下"了.

所謂"安心穩步",就是透過拉回往未來的不安或過去的失敗,只要不離開眼前的世界,災難就不會發生.換句話說,就是把"當下"當結界使用.

日本道元禪師在<正眼法藏>中說過:"學習佛法,是為了了解自我;了解自我,是為了忘掉自我."禪師的意思是,如果想要鍛鍊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我,沒有必要接觸其他事務.只要持續了解,自我很快就會消失.


痛苦 = 疼痛 X 反抗

老子說:"人生就是自然出現的變化,與自己引起的變化不斷重複的結果.如果加以抵抗,只會產生不幸."

我們可以採取的對策只有一種,那就積極地"臣服"於現實.

在本書,"臣服"意味接受眼前的現實,並且正面迎戰.

無我帶來三個世界觀的變化:

1.將人變成永遠的初學者

2.會創造出對變化的無限包容力

3.會為你帶來全然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誕生於 你 與 自我 之間.

自我,思考,情感,都會莫名其妙出現.只要放著不管,都會消失.

自我消失後,會出現獨特的一體感或安心感,因為人生的煩惱消失,因此得到強烈的幸福感.

無我與智慧具有強烈關聯性.

如果一直很在意幸福,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我,追求幸福的心情,會讓你陷入過度聚焦自我的陷阱中.

有智慧的人指的是可以將人生經驗轉為得以實踐運用的知識,也可以從容面對困難,並且善於理解他人心理的人.


總結--

你所擔心的事,97%都不會發生.

煽動恐懼情緒的假新聞,卻可以傳播超過十萬人之多.

聽到謾罵之後,只要等個6秒鐘.

當想要的東西擺在眼前,只要10分鐘忍過去就好.

幸福感很快就會消失,但痛苦卻以數倍的強度持續存在.

活在當下, 把注意力留在當下,才能不受過去與未來的影響.

無我,讓智慧顯現,讓心不再害怕變化,降低不安與恐懼.

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你細細閱讀!

    43會員
    27內容數
    人人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視野. 以自己的體會來閱讀生活/生命/世界. # 花草觀察 # 生活感悟 # 書籍閱讀推薦 # 電影電視劇分享 # 蔬食生活 # 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