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題目的來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般來說,中文所教授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直接給你題目研究;另外一種,是給你自由命題,然後再幫你修改題目。

第一種類型,相對比較單純,題目已經設定好,不需要去找題目。但缺點是,通常跟計畫綁在一起,或是較少人研究的部分,資料的蒐集上會比較困難、指導教授的意見會比較多,要畢業通常會滿四年。

第二種類型,因為是自己設定題目,所以在題目的取捨上,可能沒有全盤的概念,容易被老師打槍,要花不少時間去訂定題目。但相對上處理完題目後,內容相對容易處理,畢業通常3~4年內。

無論是哪一種,皆有其優缺點,但第二種相較而言有較多的研究空間,比較不受限,適合廣泛興趣的人;而第一種如果要走學術路線,有較大的幫助,發表論文會相對順利,亦能累積較多的學術資產。

avatar-img
10會員
185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在無悔 的其他內容
文組找指導教授建議
中文所期末報告
中文所修課建議
文組找指導教授建議
中文所期末報告
中文所修課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如果系上說(通常是碩士班),研討會跟期刊,只要其中一種成功發表就達到畢業門檻,哪個比較容易畢業?
大學生在做專題時,常常會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的差別。事實上,兩者的性質與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若想從「科學作家」進階為「科學家」,理解這點十分重要。 ▋課程專題報告:科學作家的練習 課程專題報告更像是一種「科學作家」的練習。學生透過整合、整理各種文獻,將資訊拼湊成一篇完整的
FROM: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596 寫作不是國文教學的專屬內容,但寫作較常展現在國文課堂與測驗中,而他們面對各種題材的寫作要求時,尤其是高中知性題涉及歷史、科學,抑或是人際關係與社會議題,若能援引其他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來豐富自
大學生在撰寫專題時,經常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這兩種不同的任務。 這種混淆讓學生容易誤以為處理大量資訊的能力就等同於研究能力。但實際上,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課程專題報告:像是科學作家 課程專題報告本質上更像是一個「科學作家」的工作。 學生透過查閱文獻,拼湊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身為專科生要領到畢業證書需要通過兩次的歷練,一個是畢業專題,另一個是實習。    上個學期,科上安排了一系列的課程,撰寫履歷、實習公司入班宣導、職場面面觀;學期末,甚至以模擬面試做為期末考評量。   這學期,他們進入實戰,自己去找公司面試,自己爭取錄取機會。   為了這場面試,我們從過年
Thumbnail
依學校要求不同,先設想好教授們會如何審閱履歷(參考備審資料篇Part1),再進一步設想教授會想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 試想如果今天你是教授,你想要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呢? 到系所的網站上,可以查看每個系所的教育目標或教學宗旨,想想自己要如何呈現出是學校希望培育的合適人選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如果系上說(通常是碩士班),研討會跟期刊,只要其中一種成功發表就達到畢業門檻,哪個比較容易畢業?
大學生在做專題時,常常會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的差別。事實上,兩者的性質與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若想從「科學作家」進階為「科學家」,理解這點十分重要。 ▋課程專題報告:科學作家的練習 課程專題報告更像是一種「科學作家」的練習。學生透過整合、整理各種文獻,將資訊拼湊成一篇完整的
FROM: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596 寫作不是國文教學的專屬內容,但寫作較常展現在國文課堂與測驗中,而他們面對各種題材的寫作要求時,尤其是高中知性題涉及歷史、科學,抑或是人際關係與社會議題,若能援引其他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來豐富自
大學生在撰寫專題時,經常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這兩種不同的任務。 這種混淆讓學生容易誤以為處理大量資訊的能力就等同於研究能力。但實際上,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課程專題報告:像是科學作家 課程專題報告本質上更像是一個「科學作家」的工作。 學生透過查閱文獻,拼湊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身為專科生要領到畢業證書需要通過兩次的歷練,一個是畢業專題,另一個是實習。    上個學期,科上安排了一系列的課程,撰寫履歷、實習公司入班宣導、職場面面觀;學期末,甚至以模擬面試做為期末考評量。   這學期,他們進入實戰,自己去找公司面試,自己爭取錄取機會。   為了這場面試,我們從過年
Thumbnail
依學校要求不同,先設想好教授們會如何審閱履歷(參考備審資料篇Part1),再進一步設想教授會想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 試想如果今天你是教授,你想要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呢? 到系所的網站上,可以查看每個系所的教育目標或教學宗旨,想想自己要如何呈現出是學校希望培育的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