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人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時候心中油然生起的焦慮與對未知的不安忐忑

是極為惱人的

但也許人類(自農耕社會之後)就是嫻擅於把持對未來的信念、想著藉操使、計劃全然掌控未來的一舉一動、一思一想

最好是什麼特別的、突發的、非預期的都不要發生

就「順順的」依照自己安排想望的方式進行、活著(無論生活、工作或心靈狀態)

而在順利的依心中所定的場局開展的同時

也在替更遠的將來「做打算」

我們一直一直存活(而非生活)在未來或想像的虛幻世界裡

因為害怕末日、害怕死亡、害怕害怕也沒用的事物

所以一旦事端走勢並非計畫中盤算的那樣時(偏離的程度造成的自身感覺與影響之界定因人而異)

就會焦躁、迫切、惶恐、憂心忡忡 因為預設太多「可能」的發生

即便該事真正發生的機率認真客觀算起來極低

即使這些全都是自己胡亂想像

即使這些「可能」都還沒到來、不是我們該面臨的時刻

甚至於我們即使知道我們都不知道事態會有什麼分岔流變的事實

我們還是為未來擔憂、狂躁、鬱悶、緊張

而同時心知肚明這些情緒都是多餘、無助益的

甚至知道我們知道這些情緒都是沒有幫助的

人心就是如此矛盾

看似困難卻簡單的事實在我們看來

卻需經千轉輪換、翻湧滾濤的內心過濾

複雜化、自我造建桎梏後自己走進去反鎖

然後再積累焦慮的深層負壓(即使知道自己是自己走入的)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真的是自由的嗎?
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體悟到
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緣份的操使
我相信世間上所有人都是在正經嚴肅與娛樂鬆散中遊走、穩速切換而不覺異樣
鬆弛與緊張成份多寡其實與辦事能力與結果
無論彼此之間談論什麼
人真的是自由的嗎?
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體悟到
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緣份的操使
我相信世間上所有人都是在正經嚴肅與娛樂鬆散中遊走、穩速切換而不覺異樣
鬆弛與緊張成份多寡其實與辦事能力與結果
無論彼此之間談論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焦躁與不安加上無窮的想像力讓自身感到疲倦,對於還未發生的事情感到焦躁,也對過去感到憤怒後悔根本沒有用,焦躁也沒有用,即使知道可能不會發生,但依然很緊張。 對於那些情緒和慾望已經擴張到整個身體,每當想起,都會感到憤恨。不知道可以隱瞞多久,如果被拆穿怎麼辦?如果真的如我所想怎麼辦?如果那些報導說的事情
Thumbnail
日子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但說真的,很多時候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的,不是外面的那些壓力,而是自己腦補出來的擔心和害怕。事情還沒發生,心裡就已經在演了好幾遍最壞的結果,把自己搞得緊張又焦慮。 其實,很多問題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試著別總盯著「萬一失敗怎麼辦」,而是想想「我能怎麼做」。當下專注一
Thumbnail
許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幸,這種杞人憂天思維模式會消耗大量精力和情感。許多人習慣性壓抑負面情緒,表面上保持陽光,但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法釋放情緒,還會因為隱藏真實感受而加重內心掙扎,產生矛盾。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針對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建議,並教導讀者如何放下對未來的擔憂。這包括將注意力放回當下,觀察不安的感覺,以及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文章強調允許自己不需要對未來的每一個細節擔心,轉而享受當下的存在。
Thumbnail
不斷地擔心未來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陷入一個陷阱:不斷地擔心未來,而忽略了當下的美好。生活總是充滿了各種挑戰和壓力,我們常常為了未知的將來而焦慮不安,卻忘記了當下正是我們擁有的珍貴時刻。 不確定的未來 每個人都曾經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困擾。或許是工作上的壓力,或許是人際關係的波
Thumbnail
過度思考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毛病。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焦躁與不安加上無窮的想像力讓自身感到疲倦,對於還未發生的事情感到焦躁,也對過去感到憤怒後悔根本沒有用,焦躁也沒有用,即使知道可能不會發生,但依然很緊張。 對於那些情緒和慾望已經擴張到整個身體,每當想起,都會感到憤恨。不知道可以隱瞞多久,如果被拆穿怎麼辦?如果真的如我所想怎麼辦?如果那些報導說的事情
Thumbnail
日子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但說真的,很多時候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的,不是外面的那些壓力,而是自己腦補出來的擔心和害怕。事情還沒發生,心裡就已經在演了好幾遍最壞的結果,把自己搞得緊張又焦慮。 其實,很多問題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試著別總盯著「萬一失敗怎麼辦」,而是想想「我能怎麼做」。當下專注一
Thumbnail
許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幸,這種杞人憂天思維模式會消耗大量精力和情感。許多人習慣性壓抑負面情緒,表面上保持陽光,但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法釋放情緒,還會因為隱藏真實感受而加重內心掙扎,產生矛盾。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針對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建議,並教導讀者如何放下對未來的擔憂。這包括將注意力放回當下,觀察不安的感覺,以及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文章強調允許自己不需要對未來的每一個細節擔心,轉而享受當下的存在。
Thumbnail
不斷地擔心未來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陷入一個陷阱:不斷地擔心未來,而忽略了當下的美好。生活總是充滿了各種挑戰和壓力,我們常常為了未知的將來而焦慮不安,卻忘記了當下正是我們擁有的珍貴時刻。 不確定的未來 每個人都曾經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困擾。或許是工作上的壓力,或許是人際關係的波
Thumbnail
過度思考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毛病。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