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McKinsey)的邏輯思考技術是小編很推崇的應用思考工具,每當新書架上有提到麥肯錫的字眼,總會不經意的去翻了下,當然這本讓人閱讀起來深入淺出但思考卻不停運轉的書也不例外。小編擷取本書的一些挺受益的重點如下:
- 邏輯思考方法:MECE法、歸納法、演繹法、邏輯樹狀圖、優先順序法、五個問什麼及濃縮三個重點等。
-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彼此獨立,互不遺漏。
此方法為麥肯錫分類思維的重要精隨之一,此技術可透過防止思考的遺漏和重複,用掌握問題的全貌,並非探討全部的「細節」;進而依據投資報酬率排定優先順序及區分必要與否(確定目的->掌握全貌->建立優先順序),如食品保存的的溫度有常溫、冷藏與冷凍三項,幾乎涵蓋全部但又彼此獨立。思考的要點可如下:
(1) 考慮正面因素與負面因素
(2) 設想完全相反的替代方案(資源有限,如果不做該事項會有什麼後果)
(3) 考慮時間數列和順序(前中後) - 提升集客力的關鍵在於將從實質消費到價值消費的型態轉變,價值消費是一種消費行為,得到是經驗、體驗、回憶、服務及人際關係等價值。產品可營造單位佔有(數量)、價值佔有(金額)與心靈佔有(最想要的品牌)
- 問題解決流程:
目標設定(Target)->分析現狀(Situation)->問題整理(Question)->建立對策(Strategy)->執行對策(Execution)->驗證成效(Verification) - 麥肯錫7S模型指出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各面向的情況,包含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策略(Strategy)三個硬性變數,以及人才(Staff)、技能(Skill)、企業文化(Style)、共同價值觀(Shared Values;企業經營理念),只有經營策略是遠遠不夠的。
- 說話沒有邏輯的人通常會出現三種狀況:
(1)缺乏why,理由無說服力 (如景氣差營業額就差)
(2)缺乏what,欠缺結論
(3)資訊過多,冗長並混亂 - 三角邏輯檢驗:
透過主張(結論)、論據(說服理由)、資料(說服材料),採歸納法或演繹法方式去提出結論,歸納法與演繹法之概念如下圖所示:
- 邏輯樹狀圖:
平時養成習慣,思考眼前的資料能否區分為獨立或從屬關係,整理成母子關係或邏輯樹狀圖,就能培養邏輯思考能力。邏輯樹狀圖的概念如下圖所示:
- 工作優先順序法:
要提升工作效率得先替工作排定優先順序開始,掌握工作排序的三大重點:選擇(鎖定重要的工作)、時間(根據緊急性高低)、分配(100%有限的資源中該如何分配),在執行這三件任務之際,可評估投資報酬率高低作判斷。每天早上第一件情就要先確認待辦清單(To-do list)並排定優先順序。 - 豐田5W思考習慣:
透過不斷探究為什麼,釐清事實與判斷。事實=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事,判斷=事實+經驗或偏見,透過「三現主義(現場、現物、現實)」與「追問為什麼」來觀察,去看清事情最原始的模樣(真相)。 - 工作品質的廣義解釋為QCD,亦即品質(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此也呼應了專案管理工作中所謂「如質如期如預算完成」的概念。
- 會議指的是「聚集眾人商議」或「為了決定事項而進行討論的集會」,會議是為了雙向溝通(Two-way communication),否則只是單向的演講(Presentation)。
參考書目:西村克己 (2017),林以庭譯,《麥肯錫顧問反覆自我練習的順序思考法:老闆提出問題,你一分鐘就找到答案!》。台北:大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