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童年的傷口

2021/11/1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想謝謝自己的勇敢,作為這篇文章的起點。因為,整理自己童年的經歷、接觸自己童年的傷口,對每個人來說,都很不容易,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當你閱讀這篇文章時,如果與你有所連結,也邀請你拍拍自己,擁抱很不容易的自己,辛苦了。
想起一位老師曾經告訴我們,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童年。」
「這個世界沒有壞小孩,只有受傷的小孩。」
是的,不完美才是現實生活的畫面。或多或少,我們的童年都曾經受過傷。受傷的來源,可以分成以下四種:
  1. 身體上的創傷」:那些疼痛和顫抖的感受。例如,不小心惹怒大人,不小心犯錯,就會被鞭打或懲罰。
  2. 情感上的創傷」:那些失落和孤單的感受。例如,無論你哭多大聲、哭了多久,都沒有人回應和安撫。
  3. 貧困的創傷」:那些焦慮和無助的感受。例如,父母為錢的問題,吵得很激烈,你卻什麼也做不了。
  4. 關係上的創傷」:那些害怕被遺棄的感受。例如,父母說,不聽話就別住這裡,早知道不要生你出來。
為了繼續生存下去,我們學會討好,努力去符合大人的期待,成為大人要的乖孩子。怕自己是虧欠,怕自己是麻煩。即便有很多否定的聲音,即便有很多羞辱、歧視、貶義、謾罵、怒吼的對待,也要自己忍耐和壓抑,哭一會兒就沒事。久而久之,跟自己的關係斷裂、失去連結。
在學習自我成長的過程,若想有所突破,老師鼓勵我們嘗試回看過去,碰觸童年傷口,以便鬆動和轉化童年時期建構的固著信念,跟內在小孩有一個療癒和好的關係。但是,童年傷口深埋於潛意識,很多童年記憶都記不起來了,要如何對童年傷口進行探索呢?我們可以嘗試從人際互動中的投射、移情、情緒地雷,來探索童年傷口。

投射,童年傷口的線索

我們對別人的觀感(觀點與感受),是一種投射,從中可以找到童年傷口的線索。
比如說,我對「依賴」會有負面的觀感。生活中發現別人怎麼那麼依賴,心裡會有討厭的感覺;發現自己怎麼那麼依賴,心裡也會有不安的感覺。
深入回顧,我理解到,小時候曾經被大人批評很依賴,語氣是對我充滿厭惡和嘲笑的。當時我的內心有很多不安和憤憤不平,覺得不被理解,因此受傷了。然後,將小時候大人對我的厭惡、不允許依賴,投射到長大後的人際關係裡。
另一方面,跟權威人士的互動,也能幫助我們覺察自己的投射和童年傷口。
比如說,面對主管,我會特別小心翼翼,不允許自己有機會犯錯。當主管對我有意見時,很容易就引發我焦慮和恐懼的情緒,把自己解讀成「又做錯事了、很沒有用」。有時候也會啟動防衛機制,為自己辯解。
深入回顧,我理解到,小時候大人都不允許我犯錯的。鞭打和怒吼,留下深刻的焦慮和恐懼記憶,很怕自己又再犯錯,讓他們不滿意。當時我的內心有很多委屈,沒有安全感,因此受傷了。然後,將小時候大人的對待,投射到長大後遇到的權威人士,認為他們也會這樣對我。

移情,童年創傷的轉移

覺察自己對權威人士的移情,裡頭可能也有童年傷口。
比如說,每次完成工作坊的課程之後,我會特別喜歡跟老師分享我的學習心得。當收到老師的回復和肯定時,就會覺得很感動;可是老師沒有任何的回應,就會覺得失落,懷疑自己不夠好。
這份失落和懷疑,其實來自童年,當我考到好成績,好希望大人看見與肯定時,卻得到冷漠對待,甚至懷疑我是不是偷看別人的答案。不被肯定和回應,是童年的傷口。長大後的我,就把自己的期待和渴望,不自覺移情到老師,來填補這個傷口。
另外,也可以覺察與伴侶、同儕之間的互動,來辨識出移情和童年傷口。
比如說,那些被我的內在小孩認定為「大哥哥」的人,會很容易被我吸引,不自覺做出很多討愛的動作。
其實是因為童年時期,總是感覺自己只能一個人。姐姐和妹妹關係很好,我是唯一的兒子,就特別孤單,時常會想,如果我有一個哥哥就好了。孤寂感,是童年的傷口。長大後的我,就把想要有一個哥哥的期待,移情到別人,來彌補童年的缺憾。

情緒地雷,心理層面的原傷

當我們對自己有所覺察,會發現到,我們總是在類似的情境裡,觸發情緒地雷。這跟心理層面的童年傷口有關,有以下五種:
  1. 排拒之傷
  2. 遺棄之傷
  3. 背叛之傷
  4. 不公平之傷
  5. 羞辱之傷
小時候,我很瘦的身型,覺得讓父母失望,不被他們接納,為什麼還要存在。我想,我是有排拒之傷的。我很難融入群體裡,習慣用沉默來保護自己。雖然很想努力表現,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可是內心總是會有一個聲音對自己說「我不重要,沒有人會接受我的」。
也因為很瘦,常被同學嘲笑,常被老師和親戚評論和比較。我想,我是有羞辱之傷的。一直很自卑,沒有信心。內心的羞愧感,常把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解讀成「我又被嘲笑了,我又被評論了,我真的很不正常、很有問題」。

跟自己的內在小孩和好

探索童年傷口,不是為了怪罪自己,也不是為了怪罪父母或某些人,成為受害者。
探索童年傷口,是為了理解自己曾經面對的情感失落、情緒壓迫、存在議題等等,知道自己太受傷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些經歷和遭遇,真的太可怕了,也太殘酷了,心疼自己的不容易。
小時候,沒有人知道如何跟我們的心靠近,也沒有人理解我們的情感需求。如今,我們可以學習照顧自己的傷口,學習辨識出自己的情感需求。
當意識到童年的情境又來了,能夠即刻接住自己,與自己連結,關心自己怎麼了,也向自己保證不離不棄。情感細膩的內在小孩,特別容易引發罪惡感,需要我們用大人的力量給予支持,對內在小孩說,「你盡力了,我知道這不是你的錯」。
我們已經長大且有力量了。

成為自己的內在父母

成長,是一條迴旋路。當我們以為自己學了很多、有所領悟時,生命又會給我們一些苦難情境,將我們重新帶回原點,來考驗我們是否真的長大了,是否真的與童年受傷的自己和解了?
面對權威人士(主管、老師、長輩),你是否又無意識地努力討好,把自己的力量交出去,讓這些人來決定你是否夠好,有沒有存在價值?
面對別人厭惡的眼神、失望的口吻、不悅的反應,你是否又不自覺,把自己退回當初那個無助小孩的位置,害怕被責怪、被嫌棄、被丟掉?
成長,是可以意識到,我們已經長大且有力量了。
這份力量,足夠承擔自己的生命存在,足夠幫助自己看到各種可能性,並且為自己做出選擇。
這份力量,也足夠讓我們有能力辨識出,我們年邁的父母,以及那些被我們無意識投射和移情的人,他們其實不是童年時期我們所面對的那些大人,他們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來決定我們的存在價值。
有些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有些人用童年療癒一生。
有些人,選擇無意識地活著。用小時候的眼光看自己、看這世界,認為自己這一生只能是這樣了。這個選擇的代價,是需要不斷重演和經歷過往的模式。用一生,不斷向外投射和移情,來彌補童年的缺憾,來治癒童年的傷口。
有些人,選擇有意識地活著。用成人的眼光來理解和承認童年的傷痛,用照單全收的胸襟,接納一切的發生。這個選擇的代價,是發現生命的苦難就是要這樣發生的。如果沒有這些苦難,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就無法品嚐生命意義帶來的平安和喜悅。童年的傷口,療癒了一生,來得及在這輩子結束之前,活出完整合一的自己。

親愛的讀者,感謝你耐心閱讀和關注本篇文章。在你即將結束閱讀之前,我誠摯邀請你繼續往下探索,因為下方還有更多我之前撰寫的文章,相信它們可以為你帶來更多啟發和收穫。如果你能閱讀到文章底部,這不僅能夠提高完讀率,也是對我最溫暖的支持和鼓勵。再次感謝你願意抽出時間來閱讀!
讓我們更靠近,一些交流互動的方式:❤️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筆影|🔗分享此文|☕贊助咖啡|👉我有FB|👉加我I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K會員
140內容數
哈囉,歡迎大家加入「旅人小萌的沙龍」,一起交流、一起成長!這裡由一個討論區、兩間房間組成。蓮花的房間分享自我成長的覺察與學習。小狐狸的房間分享自媒體創作的探索與心得。請點選「關於」來認識這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