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總是對人生感到不滿足?這不是你的問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是否曾經希望過更美好生活,但是卻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學會滿足於現狀?你是否常常聽到「老師」、「大師」告訴你應該學會滿足,提醒你只要減少欲望,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不可能達到」的。


本文參考自〈Always Wishing You Had a Better Life? How to Be Happy Anyway〉,作者是在洛杉磯執業的心理學博士Jennice Vilhauer。

多年來的社會科學調查研究反覆發現(Brickman, 1971):人們很難長期感到滿足(people are never satisfied for very long)。而從最「現實」的角度來思考:如果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現況」與「擁有的」感到滿足,世界將會陷入停滯,不會有工業革命,不會有經濟發展,不會有冷氣、電視、手機、網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0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49會員
1.1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20多年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揮霍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快樂的假象,就像毒品一樣。或許在短時間裡能夠使人得到滿足,但是同時會擴大人的慾望,結果就是被慾望吞噬。 唯有自我滿足(知足),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能夠滿足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外在的物品。 人類自古以來就被慾望所驅使,追求權力、財富、地位…
Thumbnail
揮霍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快樂的假象,就像毒品一樣。或許在短時間裡能夠使人得到滿足,但是同時會擴大人的慾望,結果就是被慾望吞噬。 唯有自我滿足(知足),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能夠滿足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外在的物品。 人類自古以來就被慾望所驅使,追求權力、財富、地位…
Thumbnail
這裡指的平凡人,是指收入普通、健康有餘、無遭遇重大災難事件、對思緒的控制能力極為不足。若你也是這類人,本書推薦給你,看完後可能有些觀念會顛覆你既有的觀點。
Thumbnail
這裡指的平凡人,是指收入普通、健康有餘、無遭遇重大災難事件、對思緒的控制能力極為不足。若你也是這類人,本書推薦給你,看完後可能有些觀念會顛覆你既有的觀點。
Thumbnail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我們總是受不了自己的頹廢,但又不知道到底哪裡頹廢,也不知道為何而努力,只知道如果再不持續前進,自己會被這社會、環境、身邊的一切事物淘汰。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什麼解方嗎?
Thumbnail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我們總是受不了自己的頹廢,但又不知道到底哪裡頹廢,也不知道為何而努力,只知道如果再不持續前進,自己會被這社會、環境、身邊的一切事物淘汰。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什麼解方嗎?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希望過更美好生活,但是卻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學會滿足於現狀?你是否常常聽到「老師」、「大師」告訴你應該學會滿足,提醒你只要減少欲望,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不可能達到」的。 本文參考自〈Always Wishing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希望過更美好生活,但是卻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學會滿足於現狀?你是否常常聽到「老師」、「大師」告訴你應該學會滿足,提醒你只要減少欲望,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不可能達到」的。 本文參考自〈Always Wishing
Thumbnail
★夜深了,你是不是也在思考人生? ●日子過得四平八穩的人,往往羡慕那些高潮迭起的人生;很諷刺的,那些生活光鮮亮麗的人,反而渴望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吸引人的,這是你要不斷提醒自己的事情。 ●請大家想想,過去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那麼一些片刻,覺得自己是在追逐所謂的小確幸呢?你當時是為了什麼原
Thumbnail
★夜深了,你是不是也在思考人生? ●日子過得四平八穩的人,往往羡慕那些高潮迭起的人生;很諷刺的,那些生活光鮮亮麗的人,反而渴望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吸引人的,這是你要不斷提醒自己的事情。 ●請大家想想,過去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那麼一些片刻,覺得自己是在追逐所謂的小確幸呢?你當時是為了什麼原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追求和慾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貪心的心態所困擾。然而,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無法擁有所有的事物,同時也不該對所缺乏的事物感到灰心。讓我們放下貪心,尋求生活的平衡,並發現內心真正的滿足。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追求和慾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貪心的心態所困擾。然而,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無法擁有所有的事物,同時也不該對所缺乏的事物感到灰心。讓我們放下貪心,尋求生活的平衡,並發現內心真正的滿足。
Thumbnail
滿足 ──── 內容聊聊  對於現代人,追求經濟、愛情、成就等目標,似乎成了趨勢。長大成人,出社 會後便終日埋首苦幹,而不積極打拼的人,還會被貼上各種負面的形容標籤,包 括懶惰、偷懶、甚至啃老不孝等等,雖然工作是人類社會中必須的存在... 但,如此勞累拼命的生活,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本書並非要人
Thumbnail
滿足 ──── 內容聊聊  對於現代人,追求經濟、愛情、成就等目標,似乎成了趨勢。長大成人,出社 會後便終日埋首苦幹,而不積極打拼的人,還會被貼上各種負面的形容標籤,包 括懶惰、偷懶、甚至啃老不孝等等,雖然工作是人類社會中必須的存在... 但,如此勞累拼命的生活,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本書並非要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