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總是對人生感到不滿足?這不是你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否曾經希望過更美好生活,但是卻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學會滿足於現狀?你是否常常聽到「老師」、「大師」告訴你應該學會滿足,提醒你只要減少欲望,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不可能達到」的。


本文參考自〈Always Wishing You Had a Better Life? How to Be Happy Anyway〉,作者是在洛杉磯執業的心理學博士Jennice Vilhauer。

多年來的社會科學調查研究反覆發現(Brickman, 1971):人們很難長期感到滿足(people are never satisfied for very long)。而從最「現實」的角度來思考:如果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現況」與「擁有的」感到滿足,世界將會陷入停滯,不會有工業革命,不會有經濟發展,不會有冷氣、電視、手機、網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0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63會員
969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孤獨(Solitude)與寂寞、孤寂(Lonely)不同,寂寞是一種由於感覺缺乏與他人所期望的連結而產生的空虛或悲傷感。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狀態,但孤獨卻可以是一種正面且豐富的經歷。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契合的,因此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雙方勢必都得做出或多或少的「妥協」,而妥協卻也意味著某種程度的「犧牲自我」、甚至「失去自我」。如何在滿足雙方需求的同時,又能保有個人的特色與尊嚴?
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正視AI「角色扮演」的能力,以及可能帶來的身心健康影響。我之前一直在研究、討論的「虛擬情人」是其一,本文提到的名人、死人也不容忽視。 換句話說,包括ChatGPT等AI對人類社會所帶來的衝擊,絕對不是只有將它們當成「工具」來運用時產生的影響,也包括將它們當成「人」來互動
即使愛上一個聊天機器人的想法聽起來荒謬,我們比想像中更容易受其影響。 你可以有意識地認為它不是人類,卻在無意識中把它當作人類來思考。 如果你無意識地認為它是人類,即使你的意識認為這樣做很荒謬,你也可能會愛上它。
新聞報導總是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兩極化」的世界(polarised world),不論在網路上或現實生活中,總是充斥著爭論、分歧、糾紛,然而實情真是如此嗎?「三思而後行」這句流傳了數千年的古諺(這句話其實來自《論語》),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又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錢多事少離家近」雖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工作的重要條件,但卻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孤獨(Solitude)與寂寞、孤寂(Lonely)不同,寂寞是一種由於感覺缺乏與他人所期望的連結而產生的空虛或悲傷感。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狀態,但孤獨卻可以是一種正面且豐富的經歷。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契合的,因此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雙方勢必都得做出或多或少的「妥協」,而妥協卻也意味著某種程度的「犧牲自我」、甚至「失去自我」。如何在滿足雙方需求的同時,又能保有個人的特色與尊嚴?
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正視AI「角色扮演」的能力,以及可能帶來的身心健康影響。我之前一直在研究、討論的「虛擬情人」是其一,本文提到的名人、死人也不容忽視。 換句話說,包括ChatGPT等AI對人類社會所帶來的衝擊,絕對不是只有將它們當成「工具」來運用時產生的影響,也包括將它們當成「人」來互動
即使愛上一個聊天機器人的想法聽起來荒謬,我們比想像中更容易受其影響。 你可以有意識地認為它不是人類,卻在無意識中把它當作人類來思考。 如果你無意識地認為它是人類,即使你的意識認為這樣做很荒謬,你也可能會愛上它。
新聞報導總是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兩極化」的世界(polarised world),不論在網路上或現實生活中,總是充斥著爭論、分歧、糾紛,然而實情真是如此嗎?「三思而後行」這句流傳了數千年的古諺(這句話其實來自《論語》),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又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錢多事少離家近」雖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工作的重要條件,但卻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慾望和理性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為何慾望永遠無法滿足,並分析了完全遵循慾望和完全依賴理性兩種極端狀態的不可行性。作者指出,對於人類來說,如何有效地使用和控制慾望,尋求理性的思考,是推動文明發展的關鍵。探索人類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人的一生好像都在不斷的追求,追求新的目標,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斷的追求的背後,代表著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持續的滿足感,就如同肚子餓這種生理需求一樣,吃了食物之後會感到飽足感,但一陣子之後,肚子又會開始餓了,迫使我們又需要去找食物來填補肚子,這是人類為了持續繁衍的進化結果。《重啟人生》一書的作者Arthur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慾望和理性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為何慾望永遠無法滿足,並分析了完全遵循慾望和完全依賴理性兩種極端狀態的不可行性。作者指出,對於人類來說,如何有效地使用和控制慾望,尋求理性的思考,是推動文明發展的關鍵。探索人類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人的一生好像都在不斷的追求,追求新的目標,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斷的追求的背後,代表著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持續的滿足感,就如同肚子餓這種生理需求一樣,吃了食物之後會感到飽足感,但一陣子之後,肚子又會開始餓了,迫使我們又需要去找食物來填補肚子,這是人類為了持續繁衍的進化結果。《重啟人生》一書的作者Ar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