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遊戲成為教養的一部分(3)—愛的存摺—爸爸媽媽的「先修班」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我遇過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疑問,照你的建議可是他就在那邊哭啊、發脾氣啊、不理你、「等一下啦」。孩子的確在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順序安排呢?因為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爸爸媽媽的自我認識:看著很多父母在會談室中來來去去,有很多種組合,父母一起來、爸爸或媽媽輪流來、爸爸或媽媽單獨來。有些會一起討論該怎麼做,有些會互相反駁與抱怨,有些會單獨在我面前哭訴,各自帶著好多種心情。有自信滿滿的分享著自己做過的功課,有非常緊張的擔心自己做不好,也有的帶著憤怒與難過,或是無助的問我自己是不是比孩子更需要來諮商,比較特別的印象是趕快完成「學校老師的建議」就閃人,不斷強調其實並沒有擔心。這些經驗讓我深刻感受到資深前輩的叮嚀與建議,也就是「系統合作」,當孩子被帶來,並不像送修一台電腦或一台汽車,交給師傅處理,過一陣子就還給你一台正常的產品,所以爸爸媽媽的自我認識,在親職諮詢中非常重要。我也必須先強調,我遇到很多非常努力的爸爸媽媽,所以我都非常期待討論教養的過程,重點在於合作,而不是找出「戰犯」。

如果回想小時候對於成為「大人」,或是回想即將成為「父母」的想像過程,可能常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絕對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樣子」,例如多啦A夢漫畫中,大雄每次想要離家出走的時候,一方面抱怨媽媽不同意自己買喜歡的東西,所以會期待自己成為爸爸後一定會滿足兒子的要求,結果兒子卻從未來跑來形容自己很古板。先前的文章就有提到,每個人的成長經驗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會有很多遺憾與匱乏,很多人也會想「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啊,還不是活得好好的」,然而這些陰影甚至創傷,就有可能影響夫妻關係,再進一步影響親子關係。有沒有過這樣的對話?當孩子犯錯時,可能會這樣聯想到另一半的某些特質或行為,產生了厭惡的感受候,有可能直接罵著孩子:「你看看你這什麼樣子,把自己搞那麼慘,不要學你爸/媽的壞習慣。」親職諮詢的對話中,父母有時候完全在父母的角色裡面,但無可避免也會出現丈夫或太太的角色,所以下面列出一些可以慢慢思考的問題,通常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可以更容易認識自己的角色。

1.      從以前到現在,我跟爸爸媽媽相處的經驗是什麼?

2.      結婚之前,我是個什麼樣的人,而結婚之後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3.      我覺得跟另一半的相處如何,遇到意見不同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與想法呢?

4.      如果有了孩子,請找出五個特質來形容孩子、另一半跟自己?

5.      觀察一下想出來的這些特質,哪些是正面或負面?

6.      我對生養小孩的想法與價值觀,有哪些相同與不相同的地方?

7.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什麼樣子?

8.      我的教養方法、態度、價值觀跟自己的父母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嗎?

9.      有哪些教養方法是我想要延續過去來自父母的經驗?

10.  我想要也曾經學習新的教養方法嗎?

這段探索過程會跑出很多經驗、感受、想法,有些可能是幸福,有些可能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回想一下,聽到鄰居夫妻激烈的爭執,聽著朋友哭訴或抱怨著家裡的困擾,有時候很容易讓自己想到一些類似的經驗,有些人雲淡風輕,也有些人可能會比朋友更激動地想要一起痛罵或掉淚。試著告訴自己,所有的感受與經驗都是真實的,所以不需要急著消除這些感受,也試著練習在心裡留一個角落,允許這些感受的存在,不需要時時刻刻注意這個角落,再回到此時此刻,用這樣的方式照顧與安頓自己。

raw-image

看待孩子與理解孩子

前面的10個問題中,其中一個是爸爸媽媽如何看待孩子的特質,而我想要分享一段經驗。其一是請孩子自我介紹,題目是說出對自己滿意的三件事,再說出自己想要改變的三件事,其二是請父母針對自己的孩子做同樣的思考。問完問題後,我常會看到親子間臉上豐富的表情變化,滿意的部分有些會想的很快,甚至得意的分享給我聽,而有些會先愣住,接著猶豫很久卻說不出一個字;想要改變的部分,同樣會想很快,甚至還想出很多個,倒是比較少看到想不出來的。最有意思的就是親子的答案很相似,例如都跟課業有關,也有很多落差很大,例如孩子對學科以外的成就像是遊戲、藝術、體育。

在這個充滿互相評價的台灣社會中,有一些常見的現象,也反映了長期的價值觀,當然可能在新的世代中逐漸改變,其中之一就是謙虛與自信,另一個層面就是什麼才是值得讚賞的特質。所以接下來就可以從上一段的問題思考,父母心目中的孩子長什麼樣子呢?孩子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當我每次跟父母分享我所看到的孩子,有些會連連點頭表示在家就是如此,有些會一臉驚訝,彷彿不是自己認識的孩子。如果覺得自己突然不理解孩子,先不要急著自責,因為經常會出現一種想法,那就是身為父母需要「全知全能」,而這通常來自親子關係最緊密的時期,青春期之前。「我真的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每次回來都不說」,這樣的抱怨隨著孩子越接近青少年階段就越容易出現,有時候來自孩子獨立自主的需求而選擇不說,有時候來自孩子的不知所措,也有很多時候來自親子間價值觀的落差,即使只是小學生也很可能擁有非常不一樣的想法。

假如不希望親子間的對話逐漸變成「功課寫完沒」、「考得怎樣」、「趕快吃飯/洗澡」、「不要再滑手機了」,那就試著練習接納不需要完美或全知全能。我很喜歡「夠好就好」這樣的概念,所以遇到孩子很投入,父母本身卻很陌生的領域時,可以試著認識一下孩子到底在玩什麼,不一定需要。成年人之間本來就很習慣「隔行如隔山」的概念,但是出現在親子間的落差就可能容易不知所措,有些比較不會在腦中拉太多警報的,像是動漫、手機遊戲、手工藝、特殊知識與興趣…等,也有些可能就會陷入強烈焦慮、憤怒、自責、羞愧,例如人際衝突、肢體暴力、霸凌、自我傷害、違規行為、談戀愛、性發展相關議題。面對各種挫折與不舒服的感受,我想要先說:「你已經做的很棒,不要苛責自己,先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再一起來看看要怎麼一起了解孩子。」如果有一些心理準備,孩子一開始可能會沒有反應,或是回答「不知道、還好、隨便、你不懂,你不用管」,那就試著表達「爸爸/媽媽也不懂,所以可能也會很緊張,但是我會在這邊陪著你,一起來看看可以怎麼辦。」

身為爸爸媽媽的幸福,就是平常再怎麼吵吵鬧鬧,看到孩子熟睡的臉龐,就會覺得好可愛。

歡迎來參觀臉書粉絲專​頁IG


分享幾年下來的兒童臨床工作經驗,花了很多時間沉浸在孩子遊戲中的想像世界,也同樣花了很多時間與爸爸媽媽們一起討論,期待這些故事與經驗,帶給父母更美好的教養,也帶給孩子更幸福的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今天來介紹一下個別心理諮商與團體課程的差別,包含各自的特點、好處與缺點。最後也來分享一下,在家跟孩子玩不同類型遊戲有哪些幫助。
成人可以為自己選擇要不要安排諮商,因為主角是自己,當然是直接與心理師討論任何問題。孩子的狀況就不一樣了,通常都是大人決定的,而且諮商過程發現的任何變化,心理師與父母都需要合作來討論,包含諮商過程對孩子的觀察,父母對孩子變化的觀察,以及父母更在意的,到底該怎麼做,所以這次要來分享親職諮詢。
如果順利進行了幾次,孩子可能會開始期待每個星期的「心理課」,這時候如果問孩子都在做些什麼,孩子大概會告訴把拔馬麻,我們一起玩扮家家酒、畫畫、樂高積木…等。會不會感到很疑惑,不是在心理諮商嗎,這樣我在家裡陪孩子玩就好了啊。 先來引用一下遊戲治療大師Garry L. Landreth的經典形容,「鳥飛
很多時候仍然忐忑不安,可能會想到下面這些問題: 1. 我的孩子有嚴重到需要找「心理醫生」嗎? 2. 萬一要吃藥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依賴啊? 3. 老師一直叫我們帶孩子來看,可是在家裡還好啊? 4. 這樣是不是過動兒或自閉症啊? 5. 孩子這麼小要怎麼諮商? 6. 諮商要看幾次才會好?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今天來介紹一下個別心理諮商與團體課程的差別,包含各自的特點、好處與缺點。最後也來分享一下,在家跟孩子玩不同類型遊戲有哪些幫助。
成人可以為自己選擇要不要安排諮商,因為主角是自己,當然是直接與心理師討論任何問題。孩子的狀況就不一樣了,通常都是大人決定的,而且諮商過程發現的任何變化,心理師與父母都需要合作來討論,包含諮商過程對孩子的觀察,父母對孩子變化的觀察,以及父母更在意的,到底該怎麼做,所以這次要來分享親職諮詢。
如果順利進行了幾次,孩子可能會開始期待每個星期的「心理課」,這時候如果問孩子都在做些什麼,孩子大概會告訴把拔馬麻,我們一起玩扮家家酒、畫畫、樂高積木…等。會不會感到很疑惑,不是在心理諮商嗎,這樣我在家裡陪孩子玩就好了啊。 先來引用一下遊戲治療大師Garry L. Landreth的經典形容,「鳥飛
很多時候仍然忐忑不安,可能會想到下面這些問題: 1. 我的孩子有嚴重到需要找「心理醫生」嗎? 2. 萬一要吃藥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依賴啊? 3. 老師一直叫我們帶孩子來看,可是在家裡還好啊? 4. 這樣是不是過動兒或自閉症啊? 5. 孩子這麼小要怎麼諮商? 6. 諮商要看幾次才會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簡介 PlayStation 5(官方縮寫:PS5)是索尼互動娛樂於2020年11月12日上市的家用電子遊樂器[2][5]。本機為PlayStation 4(PS4)的後續機型,在硬體上比前代PS4大幅提升,使用PCIe 4.0規格的高速客製化固態硬碟和AMD的客製化處理器 北美:2020年11
Thumbnail
基隆新地標「基隆塔」開幕,基隆市政府與基隆市文化局為活絡周邊街區觀光,聯手聚樂邦推出義二路街區「收到請回答,Over!」系列活動,結合數位情境導覽系統、實境遊戲和創意市集,12/16、17於「基隆塔三角廣場」盛大登場,歡迎民眾蒞臨同樂,再造基隆銀座風華。 數位情境導覽系統:穿越時光的電台,探索基隆
Thumbnail
當孩子發現你還算可以精確說出某些遊戲的內容,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3C帶來豐富的娛樂,也是好用的工具,卻很容易在不適當的安排下演變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看待呢?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帶著不同的磁場,這些孩子好像就很難對到適合的頻率,然而互動之後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非常不一樣。現在來啟動一下來自科幻片的宇宙翻譯機,感受一下這群孩子與眾不同的視野與想像吧。
Thumbnail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Thumbnail
加油吧!你也可以的!不要因為3個月少不掉1公斤就放棄。玩遊戲滑手機你都很有耐性,沒有理由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努力。
Thumbnail
戰士啊,你的前世已經結束,現在開始你就要在瓦爾海姆無盡輪迴,做一個…建築師吧! 沒錯,我把《瓦爾海姆》(Valheim)列為建築遊戲。 《瓦爾海姆》是一款兩年前以搶先體驗上市的遊戲,乍看之下,他的畫質比不上什麼大作,容量更是壓在少少的 1-2 GB 以內。但是他以搶先體驗上市後一個月內就賣出五百萬
Thumbnail
生命不允許假如,但出錯亦不至於不能修正。《今》的遊戲設定,一局定生死,參賽者對岸回頭之際,正是人頭落地之時。當遊戲比生命本身更嚴肅,還算是遊戲嗎?
Thumbnail
這是《遊戲設計的藝術》書籍的內容分享文章【第 2 篇】,裡頭我會簡單分享我的所見所聞。 內容大綱: ■ 「你所設計的遊戲,應該會在哪裡玩?」 ■ 「為什麼要在設計桌遊時思考場地這件事呢?」
Thumbnail
當你看到很高很高的溜滑梯、磨石子的溜滑梯、很高的攀爬網,你的心理感受只有危險嗎?你有去理解為何遊樂場這樣設計嗎?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簡介 PlayStation 5(官方縮寫:PS5)是索尼互動娛樂於2020年11月12日上市的家用電子遊樂器[2][5]。本機為PlayStation 4(PS4)的後續機型,在硬體上比前代PS4大幅提升,使用PCIe 4.0規格的高速客製化固態硬碟和AMD的客製化處理器 北美:2020年11
Thumbnail
基隆新地標「基隆塔」開幕,基隆市政府與基隆市文化局為活絡周邊街區觀光,聯手聚樂邦推出義二路街區「收到請回答,Over!」系列活動,結合數位情境導覽系統、實境遊戲和創意市集,12/16、17於「基隆塔三角廣場」盛大登場,歡迎民眾蒞臨同樂,再造基隆銀座風華。 數位情境導覽系統:穿越時光的電台,探索基隆
Thumbnail
當孩子發現你還算可以精確說出某些遊戲的內容,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3C帶來豐富的娛樂,也是好用的工具,卻很容易在不適當的安排下演變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看待呢?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帶著不同的磁場,這些孩子好像就很難對到適合的頻率,然而互動之後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非常不一樣。現在來啟動一下來自科幻片的宇宙翻譯機,感受一下這群孩子與眾不同的視野與想像吧。
Thumbnail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Thumbnail
加油吧!你也可以的!不要因為3個月少不掉1公斤就放棄。玩遊戲滑手機你都很有耐性,沒有理由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努力。
Thumbnail
戰士啊,你的前世已經結束,現在開始你就要在瓦爾海姆無盡輪迴,做一個…建築師吧! 沒錯,我把《瓦爾海姆》(Valheim)列為建築遊戲。 《瓦爾海姆》是一款兩年前以搶先體驗上市的遊戲,乍看之下,他的畫質比不上什麼大作,容量更是壓在少少的 1-2 GB 以內。但是他以搶先體驗上市後一個月內就賣出五百萬
Thumbnail
生命不允許假如,但出錯亦不至於不能修正。《今》的遊戲設定,一局定生死,參賽者對岸回頭之際,正是人頭落地之時。當遊戲比生命本身更嚴肅,還算是遊戲嗎?
Thumbnail
這是《遊戲設計的藝術》書籍的內容分享文章【第 2 篇】,裡頭我會簡單分享我的所見所聞。 內容大綱: ■ 「你所設計的遊戲,應該會在哪裡玩?」 ■ 「為什麼要在設計桌遊時思考場地這件事呢?」
Thumbnail
當你看到很高很高的溜滑梯、磨石子的溜滑梯、很高的攀爬網,你的心理感受只有危險嗎?你有去理解為何遊樂場這樣設計嗎?